08.27 甲狀腺腫瘤專家團隊參觀香港特區腫瘤中心

8月25日,由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管甲狀腺外科教授、主任李曉曦,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教授、咽喉頭頸專科主任黃曉明,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副主任醫師李秋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梁發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仁輝,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咽喉中心副主任李永賀,廣州市番禺中心醫院甲狀腺外科主任醫師洪雲,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頭頸外科主任醫師魏明輝,深圳市人民醫院甲狀腺外科主任醫師劉新傑,深圳武警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腫瘤臨床專家組組長吳超權組成的

甲狀腺腫瘤專家團隊到訪並參觀了香港特區腫瘤中心。

甲狀腺腫瘤專家團隊參觀香港特區腫瘤中心

(到訪專家聆聽香港特區腫瘤中心院長介紹)

甲狀腺腫瘤專家團隊參觀香港特區腫瘤中心

(到訪專家合照)

甲狀腺癌以其高發病率以及易轉移、易擴散的特點使不少患者深受其擾,手術難度大,術後易復發等情況也成為醫生的一大難題。

有數據顯示,美國從1990年到2009年,甲狀腺的發病率增長了近5倍;而韓國2010年新增癌症患者中,甲狀腺癌佔到了17.8%,發病率居第一位;在2012年,甲狀腺癌更是在女性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三,單單北京一個市區,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在短短九年就增長了225.2%。

甲狀腺腫瘤專家團隊參觀香港特區腫瘤中心

關於甲狀腺癌,過度診療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2017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曾發佈過隊列研究的論文,指出對於甲狀腺癌低危患者,動態監測才是更好的選擇。有學者認為,有大約80%直徑小於2公分的局部乳頭狀甲狀腺癌患者做了甲狀腺全切術,但這些微小的腫瘤,本來不會有臨床症狀也不會導致死亡。而甲狀腺全切術,有可能帶來雙側喉返神經受損,以及甲狀旁腺受損導致的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患者需要面對終身的發聲影響,並需要持續接受甲狀腺激素替代療法。因此,甲狀腺癌是否需要手術不僅引發了醫學界的持久討論,也讓病患及患者家屬在關鍵時刻面臨艱難抉擇。

香港特區腫瘤中心(簡稱“港腫”)是目前全港唯一一家集西醫治療、中醫治療、營養醫學、心理疏導、運動醫學、貼身跟進於一體的專業腫瘤康復治療服務機構。憑藉專業的醫療服務團隊、豐富的中西醫腫瘤專家資源、科學的港腫驗方與港標中藥服務體系、完善的醫務管理流程,結合香港“一國兩制”的政策優勢與地緣優勢,香港特區腫瘤中心致力於為本港及內地腫瘤患者提供與國際同步的腫瘤防治服務方案。

中心與內地及海外的醫療機構、醫生團隊建立臨床多學科綜合會診(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機制,為每位患者量身定製切合其需要的個性化綜合治療方案,最大化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權益。

中心亦承擔部分腫瘤治療臨床研究課題,與海內外醫療專家、學術院校及同業機構緊密合作,針對已被FDA等機構批准的抗腫瘤藥物進行臨床觀察,推動此類藥物在華人群體中應用的規範與療效的評估與改進。

目前,香港特區腫瘤中心已在深圳、廣州等內地城市設立多個分部,以便更好服務內地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