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牛市當下 決定收益的竟然只是兩個字

相信最近的行情,不少散戶是非常痛苦的:

前一段時間科技股蹭蹭上漲,很多人沒趕上第一波,結果匆匆追上就撞上了大調整,被套在高位。“老基建”概念伴隨“後疫情時期”被炒得火熱,結果一大撥資金又是買入水泥股,結果近日兩天的行情又是陰跌。現在看來,市場的板塊輪動又到了大消費概念。。。

板塊輪動的太快,散戶們跟不上節奏,又要強行追漲,欣奇只能感嘆一句:對韭當歌,人生幾何?

最近市場上流行這樣一個繞口令

買啥跌啥、賣啥漲啥、

長期持有一至不漲,一旦拋售立刻就漲、

一直看好不買一直漲、一直看好一直買一直跌、

同時看好兩個股票,買哪個哪個跌,同時持有兩個股票,賣哪個哪個漲。

看完段子,很多人驚呼,這不就是我炒股生涯的真實寫照麼,簡直全中,於是得出終極結論:我被狙擊了,狗莊盯牢我了,不玩了,銷戶保平安。我的微頭條下經常有如此的言論出現,我是既好笑又心疼。

其實事情不全是這樣:

買的時候有漲有跌,只是我們只記住了跌,把漲認作理所當然所以忘記了。賣股之後,跌才是正常,一旦上漲就是“與我作對”,所以也就記得深刻。至於持股的時候,自然也是有漲有跌,只是我們下意識地加強了對我們不利的情況關注。

為何出現如此情況?市場絕對沒錯,操作手法可以也沒錯,但我們的心態卻絕對出現了問題——焦慮、緊張、高壓。


牛市當下 決定收益的竟然只是兩個字


事實上,“心態”兩字恰恰對於散戶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牛市當下,看起來滿地都是黃金,但很多情景只是海市蜃樓,可望卻不可即。這種看得見卻摸不到的“黃金”是最磨人心智的,股市投資的特殊點在於,栽培種子長成參天大樹往往比買回一顆現成的大樹靠譜的多。在股市中,散戶的專業能力不如機構,甚至我們90%以上的“金股”信息也是靠機構的研報獲取的,這裡有機會,但風險也不可避免。盲目的追漲殺跌,失錢事小,失態事大。畢竟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股票投資只是財富保值的手段之一,並不是安生立命的飯碗,沒必要和市場拼得你死我活。

所以,“佛系炒股”可能更適合大多數散戶,比如持有業績優良的白馬股、定投低估值的指數基金等,都不失為長期有效的投資手段。最關鍵的一點在於,這樣投資,波動較小、收益穩健,心態自然也不至於失衡。要知道,在股市這個大熔爐裡,多得是超凡脫俗的投資高手,我們普通散戶能夠穩定分一杯羹,獲得高於銀行理財的收益已經是不俗的戰績了!



當然,心態的轉變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我們可以從一點一滴做起:每天減少看盤的頻率,少看短期熱點、不加槓桿不融資,不奢求“一夜暴富”,相信在降低心理預期之後,我們至少不會被K線的高低影響一天的心情,坐看雲起雲落,笑看花謝花開,等到那時,我們離獲取收益的時刻也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