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復旦陳果從大受歡迎到被冷落,表面是排斥心靈雞湯,實質另有原因

復旦大學陳果現象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陳果是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擔任復旦大學思修課老師,因為獨特的授課方法,迅速在學生中走紅。

在前幾年,陳果老師在復旦的課是需要搶的,手快才有。陳果受學生歡迎的理由其實並不複雜,她能把思修課中的哲學思想,加上自己的感悟,用得體的語言加以闡述。

她個人的顏值,身高等先天條件不錯,比較前衛的著裝風格,再加上稍稍誇張的形體動作,這些對剛進入大學的新生具有較大的殺傷力。

如果陳果始終在大學裡講課,那一些都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問題出在陳果走出了校園,把她的講課視頻上轉到了網絡,這就完全不一樣了,被冷落甚至被排斥的原因也是非常清楚。


復旦陳果從大受歡迎到被冷落,表面是排斥心靈雞湯,實質另有原因

l 受眾群體完全不一樣

網絡針對的受眾包括各個群體,千人千面,而不是和大學新生一樣擁有同一種特徵。毫無疑問,陳果老師的授課方法對於一些剛進入大學,尚未進入社會的大學新生有莫大的吸引力。但對於在已經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的成年人,則未必合適。

事實上,無論什麼樣的授課方式,都不可能適合所有群體,如果是純粹理科類的硬知識體系可能還好點,哪怕科普類的也相對比較容易接受。

而陳果老師講授的是思修課,範圍和內容早就已經框定了,即使陳果再能說,也不可能脫離這個範疇,這類的課程對於思想體系相對成熟的社會人士,顯然接受度不會太高。


復旦陳果從大受歡迎到被冷落,表面是排斥心靈雞湯,實質另有原因

l 雞湯再好,喝多了也會膩

思修課程,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正確的廢話太多。比如陳果老師說的和黑暗和解,當你和黑暗和解的時候,黑暗也就不那麼黑暗了。

這句話本身是沒錯的,但早在多年前,就有了“你若光明,則周圍不再黑暗。”再往前追溯,明朝就有了類似的說法,心學祖師爺王陽明曾經說過,“我心光明,夫復何言?”

這三句話異曲同工,都屬於心靈雞湯的範疇,而陳果老師熬製的雞湯並不比其他人美味多少,同樣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這類雞湯偶爾喝喝也無妨,也能起到一定的療效,但每天一大碗一大碗地喝,是個正常人都受不了,只能選擇逃避或者排斥了。


復旦陳果從大受歡迎到被冷落,表面是排斥心靈雞湯,實質另有原因

l 知識付費的年代,實用才是第一位

現在已經進入了知識付費的年代。無論是讀者還是聽眾,他們看書也好,聽課也好,是有成本的,至少時間成本是無法避免的。

那麼既然付出成本,總希望能夠得到一定的收穫,能學到一點有用的東西,這些東西或者實用,或者能給人帶來愉悅,帶來享受。

但陳果老師的網絡視頻顯然不具備這個功能,偶然看一篇還好,多看幾篇,必然會膩味。原因就在這裡,這些課程除了正確的廢話就是無用的雞湯。既不實用也不讓人享受。

僅僅如此也還罷了,偏偏還有人試圖把陳果捧上神壇,這自然就會帶來另外一種聲音,於是從推崇到嘲諷,從嘲諷道挖苦,再到最後的完全排斥。


復旦陳果從大受歡迎到被冷落,表面是排斥心靈雞湯,實質另有原因

陳果只是一個老師,一個大學的思修老師,她不是燈塔,不能照亮每個人的行進方向,也不可能給每個人指明前進的方向。

作為一個大學老師,能把所教的課,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們喜歡她的課,這已經足夠了。至少說明了她的課還是適合新生這個群體。作為一個老師,她已經盡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