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荒山变金山 风景转“钱景” 新密市旅游带动脱贫攻坚

古杏树众花烂漫,农家院野味飘香。美景、美食和休闲娱乐,引得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这是昨日记者在新密尖山见到的情景。很难想象,昔日全省有名的贫困地区,竟由穷山荒沟变成了旅游胜地。据了解,该市旅游业带动16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新密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围绕创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形式,努力把荒山变成金山,促进贫困户增收。首先从交通难入手,多措并举、多方筹资,2016年11月,郑登高速新密西至伏羲山旅游区旅游专道建成通车,全线贯通了在贫困山区----尖山中的各旅游景区,如伏羲大峡谷、三泉湖、神仙洞、凤凰山、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红石林等各景区的游览道路,形成了出入安全、方便快捷的旅游环道;新密市密州大道南延工程通车,这条贯穿新密城区与南部多个乡镇的道路,为超化寺、九里山、岐伯山、柏崖山等贫困山区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便利的交通环境为推进旅游线路向乡村延伸,推动山区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是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尖山伏羲山大投入,大改造,高耸林立的红石林,视野广阔的U型玻璃环廊,惊险刺激的悬崖秋千等30多个项目先后建成;苟堂岐黄养生园,恢复古及建筑10多处,新建花卉园3个;白寨依托大面积树林,扩建植物园。其他乡镇按照“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享农家乐”的要求,选择有自然人文景观和文化传承的贫困村作为重点村,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三通(通路、通水、通网络)、三建(建旅游停车场、旅游购物场所、游客中心)、四改(改气、改水、改厨、改厕所)、四保(保生态、保民俗、保卫生、保质量),不断完善旅游休闲功能建设。华夏幸福新密产业新城、路劲集团双牛山羲和小镇、奥伦达部落黄帝养生小镇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新密,建成后将有力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致富。

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是旅游带动的重要抓手。以城市人群最关注的文化、生态和健康为出发点,围绕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需求,积极引导农民通过种植有机产品、特色农产品,开发包装绿色食品,制作旅游工艺品,开办农家乐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增加收入。目前,全市打造了田种湾小米、国公岭柴鸡蛋、大隗牛肉和荷叶饼等20多个食品类特色农产品,有金银花、野菊花等品牌茶叶,还有根雕、玉雕、石雕等工艺品,受到了大批游客的青睐,年累计售出特色旅游产品9万余件,实现经济收入近千万元。同时,积极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建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50个,带动优质农产品线上销售,有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经过全力打造、精心包装,新密旅游业焕发勃勃生机。先后举办尖山伏羲山杏花节、超化镇九里山槐花节、袁庄乡乱石坡油菜花节等节庆活动,以节带动,这些景点变成了4A级游览区,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目的。这些游览区年吸引游客达到15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近6000万元,解决了7000多人就业,帮助了1600余户实现旅游脱贫。 (李绍光 岳冰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