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夏季進入結石高發季 一波人“中招” 醫生:注意補水,重在預防

武漢交通廣播記者徐睿捷、通訊員周珊發回報道:

每到夏季,隨著溫度升高,人體水份代謝加大,尿結石病也呈上升趨勢。在醫院泌尿外科病房,每日都有因結石住院的病人。其中有發現及時,經醫生緊急救治,逐步轉危為安的;也有因大意,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不得已痛失腎臟的。專家提醒,6至9月是泌尿繫結石高發季,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注意補水,重在預防。

夏季進入結石高發季 一波人“中招” 醫生:注意補水,重在預防

中年女子腹痛1周未重視 致半邊腎 “消失”

家住蔡甸的張女士常年在家務農,日常特別喜歡吃辣,口味重,加上不愛飲水,5年前偶然查出右腎里長有小結石,因無特殊症狀,便一直沒在意。她生活習慣依舊,頓頓正餐都要吃的高鹹、辛辣才覺夠味兒,平時感覺口乾舌燥了,才會喝點瓶裝咖啡解解渴。

但一週前,42歲的張女士突感下腹部墜痛不適,每次不適持續近20分鐘才緩解,其後連續五天,疼痛每日發作3、4次,甚至還開始發低燒。以為是入夏吹了空調染上感冒風寒所致,難受的張女士還特地到附近診所掛了兩天感冒消炎針,哪知疼痛反而變本加厲,幾經輾轉診治無果後,這才於前日來到長江航運總醫院·武漢腦科醫院泌尿外科。

經詳細詢問病情病史,結合進一步檢查,接診專家李輝明主任驚訝的發現張女士的右腎已無法正常顯影,好似“消失了”一般,經檢查腎小球濾過率為0(正常為125ml/min左右),表明其右腎已完全萎縮無功能,恐怕不得不接受右腎摘除手術。而造成這一嚴重後果的正是五年前的那顆結石,李輝明稱,(卡在)右側輸尿管和腎盂連接處的結石梗阻,已導致患者右腎重度積水、壞死。

在確定左腎功能正常的前提下,李輝明帶領其團隊為張女士進行了腹腔鏡右腎摘除手術。術中還意外發現,患者右側輸尿管和腎盂連接處有約1cm的先天狹窄段。李輝明稱,由於其長期飲食辛辣、飲水少,入夏,隨著溫度的攀升,長期在農田勞作導致人體體液的大量蒸發,特別易髮結石;而患上結石,甚至急性發病後,患者仍未予以重視,使得結石停留在先天狹窄段,形成梗阻,李輝明遺憾的表示,如能在病程初期及時就診,或許還能通過切除狹窄段,再造下水通路,保住半個腎臟。

花甲老人腰痛2天突發高燒 家屬及時送醫排石

無獨有偶, 65歲的李老,2天前突發腰腹疼痛,還伴隨低燒,以為是感冒,吃藥、打針均不管用,後甚至一度高燒至40度,精神萎靡,家人見狀昨夜緊急將其送到醫院診治。

經檢查,李老被確診為膿毒血癥、左側輸尿管結石合併積水。由於患者本就有多年糖尿病、高血壓基礎病史,屬於高危群體,比起一般人更易發生感染,李輝明解釋,加上氣溫升高,老人長期留居在家,運動少,加速了結石的形成、析出,其一旦發病會比其他人更急、更快。

好在家屬送醫及時,經周密的手術準備,當天夜裡緊急為李老進行了經皮腎造瘻引流及強有力的抗感染治療。術後,老人的精神明顯好轉,各項指標逐漸下降,食慾恢復。

每年的6至9月是泌尿繫結石的高發期,李輝明稱,隨著氣溫每上升1度,人體的基礎代謝便會增加1%,同時消耗大量水分,由於夏季日常溫度常達30度以上,相對其他季節,人體的水分消耗量會大大增加,加之高溫下人們的室外活動相對減少,細菌更是呈指數型的繁殖,從而增加了結石發生、感染的風險。所以,夏季除了每日保證至少3000ml以上的飲水量之外,李輝明提醒,還要杜絕一切不良生活習慣,例如避免大量飲酒導致的酒精代謝消耗人體水分、避免憋尿加重抑制身體免疫力等等,對於好髮結石或有結石病史的人群,他強調,日常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儘量少吃或者不吃動物內臟及海鮮、菠菜等易結晶成石的食物,一旦出現腰痛、血尿、尿頻、尿急等不適,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泌尿外科就診,儘早對症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