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幸福感越低,很难?家长要了解

对于那些已经有了孩子的家长,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谈话内容:你家孩子懂事不?乖不乖?听话不听话?

这些问题很平常,却也因这些问题,引发众多家长参与其中,开始说自己的孩子怎样怎样,而且说起来就没完没了,说完了就觉得心里很舒服,发泄完了。

在众多人的思想中,或者说是潜意识中,大家对孩子的要求和标准就是:乖、懂事、听话。看到自家的孩子闯祸了,或者做出一些不是自己期待之中的事情后,就开始用别人家的孩子的“乖”等来要求孩子。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幸福感越低,很难?家长要了解

而当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时,家长就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很满意,很骄傲。

可这样的育儿观念,真的会契合现在的新家庭思想观念吗?而且判断孩子是否是好孩子,也并不只是孩子乖,孩子懂事。

乖小孩儿容易让大人喜欢,他们不会提出过分的要求,不吵不闹,很安静的长大,不会消耗大人过多的精力。

有很多大人长辈经常夸奖孩子:乖、懂事等,可乖小孩、懂事的小孩就真的好吗?

01成为别人家的乖孩子,宝妈却很苦恼

心心刚刚5岁,从小到大都非常懂事听话,这让亲朋好友以及邻居都非常羡慕,有个这样乖的孩子,可心心妈妈却有些苦恼,有些烦。

在一次的朋友之间的聚餐在酒店的包间里,大家有孩子的都带着孩子一起来了,小孩子们天性活泼可爱,坐不住,早早的就一起玩了。

还有心心一个孩子坐在椅子上,一位阿姨就和心心说:

“心心别光坐着呀,和姐姐弟弟们一起去玩呀。”

心心妈妈听到孩子说这话过后,也有些似乎是不耐烦了,也对心心说:“姐姐弟弟们都去玩了,你也一起跟着去玩吧。”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幸福感越低,很难?家长要了解

心心听到妈妈这样说,却不断的紧握衣角,说:“我不敢去,我怕走丢了,找不到你...”

心心妈妈听到孩子这样说,一下就把孩子拉下椅子,有些生气的对心心说:“有什么不敢的,都在这呢,你就去玩呗。”

旁边的朋友们看着气氛有些不对,就纷纷劝慰:“小女孩害羞胆小正常,多听话,长大后也不会让你多操心”。

心心妈妈说:“她是有点太听话了,看人家的孩子,活蹦乱跳的才有个孩子样子儿嘛,多好。”

02父母所认为的乖孩子:

(1)不打架

(2)不和家长反着来

(3)不做危险的事

(4)懂礼貌

(5)什么都和父母说

......

可乖孩子真的不一定代表好孩子,乖也仅仅是众多特征中的一种,没有褒贬。乖孩子中也应该包含有主见、活泼、创造、不寻常等等众多特征。

众多心理分析师称:

小时候看起来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心理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小时候看起来越叛逆的孩子,长大后可能越自由越成熟。

1、乖孩子不一定真的那么乖

孩子乖,更多的是家长的要求,却不是孩子自身成长的需要。如果家长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却不考虑孩子本身成长规律,强迫着孩子变乖,那么影响伤害的却是孩子。

而家长过分要求孩子乖,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众多孩子的天性都是活泼好动的,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可很多的乖孩子的好奇心等都被扼杀,就是因为他们听到了太多的不可以,不行造成的。

2、

乖孩子也并不一定等于好孩子

好孩子可能是乖孩子,但乖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孩子。

乖孩子也可能会存在着表面乖的情况,有些孩子在表面看起来很乖,在父母大人面前非常有礼貌,很乖,可一旦脱离大人,却经常做着让人反感的事。比如欺负同学,做一些不好的事情等。

这种孩子非常会察言观色,知道怎样去可以讨好大人,可实际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幸福感越低,很难?家长要了解

同时还有很多乖孩子,已经不是懂事了,是听话。大人说东不敢往西,不敢提要求,不敢做任何违反大人想法的事。

这样的孩子非常听话,不调皮捣蛋,可在未来就可能变成没有竞争力的“弱者”。

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已经习惯了父母画好圈的孩子,怎么还能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呢。

3、别给孩子贴标签

乖孩子、好孩子、坏孩子,这并没有一定的科学的标准,多是在于父母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却不是给孩子贴标签,否则只会影响亲子关系。

在很多时候,家长总会不经意间给孩子贴标签。一旦这个标签被贴上,那么孩子犯错,家长会另眼看待,孩子也会承受更大的压力。

而且一旦孩子被贴上乖的标签后,孩子也会慢慢的靠拢这个标签,还有可能会为了靠拢这个标签,去做一些错事。

同时,当孩子因做了错事,被父母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极大的影响。

让原本还能有些限制的孩子,去做出更加荒唐的事,觉得自己反正已经是坏孩子了,那不如就贯彻到底,这样也剥夺了孩子承认错误改正的机会,导致亲子关系变的更差,孩子也陷的更深。

家长不要给孩子随便贴标签,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以及健康成长,将孩子禁锢在有限的狭小空间内,影响孩子的成长。

03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一)乖意味着讨好大人,容易让孩子忽略真实的自己

为了得到他人的喜爱,孩子伪装自己,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讨好大人,心理上得不到发泄,一直忍受,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乖意味着孩子不敢真实的表达情绪

孩子会在你面前哭,生气,说明他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接受他的情绪。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说明孩子不敢发泄,不能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幸福感越低,很难?家长要了解

04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拥有好的性格呢?

一、真诚的听孩子说

父母想让孩子乖,先真诚的听孩子说是父母最需要做的。可能孩子不会很好的表达,但父母要学会观察,真正的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真实情况引导孩子。如果父母真正的尊重孩子,孩子也不会叛逆。

二、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孩子是否乖,和讲信用无关。让孩子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手机,那家长首先要做到,如果你自己先违反,那么你也别怪孩子做的不好,去指责孩子,反而会让孩子反抗,而且你本身也不知道会用什么理由去拒绝孩子。

三、尊重孩子的一些决定

孩子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家长应尊重孩子,不要所有的孩子的想法,最后都要你来帮孩子决定,否则孩子容易不独立。

四、让孩子可以感受到你是爱她的

小孩子可能不会想的那么多,即使你是为了他好,这时家长就要调整方法,让孩子懂得你是为了他好。这样孩子也会为了父母着想,为别人着想。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幸福感越低,很难?家长要了解

​五、要信任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主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如果孩子和家长有不同的想法,家长要让孩子有表达的空间,教会孩子用理性、礼貌的方式表达想法。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时,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

家长对于孩子,要真诚、尊重,并理解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表达空间,不要总是强迫孩子忍受自己的任何想法和心情,否则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幸福感不断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