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軍事外語人才搭建多國聯演“語言橋”

中國軍網桂林11月22日電(記者王昕娟 通訊員郭海林)在東盟防長擴大會反恐專家組聯合實兵演習的訓練場上,有一種紅色的臂章格外引人注目。

佩戴這種臂章的是一支年輕精幹的翻譯隊伍,由剛結束軍運會專家指導工作的軍方語言專家季壓西教授帶隊,根據演習任務劃分為機動組、指揮組、實兵組和綜合聯絡保障組四大組,分配到實兵演習的各個點位上,為18個參演國的800多名官兵提供翻譯保障。

軍事外語人才搭建多國聯演“語言橋”

翻譯隊進行文本翻譯。

“不是語言過關了就能做翻譯”

在全民學英語的當下,少數人對翻譯工作存在誤解,認為只要具備語言能力就可以做翻譯,其實遠非如此。

機動組翻譯、南部戰區陸軍某部助理工程師吳丹主要負責詞條整理和外軍陪同翻譯,這位女翻譯用“青澀”來形容自己。“語言關只是勝任翻譯工作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協調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與外軍打交道的時候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東西,積累經驗非常重要。”

“除了基礎的文稿翻譯,我們還擔負了許多其他職能。比如,與外軍接觸時充當‘禮賓官’,在指揮部有時需要講解戰術術語和作戰標圖,算是半個‘參謀’,進行聯絡的時候,聯絡組每個人都是‘聯絡官’。”翻譯隊隊長助理、第74集團軍某部合成營副政治教導員王達補充道。

隊員們介紹,翻譯工作中最有難度的就是處理一些突發情況。“我們很多時候需要在沒有稿件的情況下進行翻譯,這就要求我們具有深厚的知識儲備。比如本次聯演涉及到許多軍事詞彙,如‘實兵演習’,有時翻譯還要對‘機降’這種戰術術語加以解釋,這就要求具備一定的軍事知識儲備。”

“我們中有三分之一是基層幹部”

流利的英語、地道的口音,讓記者一度以為,活躍在演習各個點位的翻譯都是英語專業出身。“其實我們的隊員中,專業學英語的,一個巴掌就數得過來。”王達笑著介紹,“翻譯隊裡有三分之一來自基層單位,特遣組翻譯姚璐瑤就是陸軍第一支女子導彈連連長。”

記者瞭解到,隨著聯演聯訓、國際維和等涉外任務不斷增多,從2017年起,南部戰區陸軍委託國防科技大學設立涉外軍事人才培訓班,每期招收30名營級以下指揮官和參謀人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強化培訓。

翻譯隊特邀審稿專家、國防科技大學副教授王忠奎介紹:“這次最先抵達的30名翻譯就是第三期培訓班的學員,他們10月31日參加完畢業典禮,第二天就到了桂林。後面陸續抽調過來的翻譯也大都是前兩期的學員。”

當被問及培訓成效,王老師中肯地說:“我們不僅培養出了30名合格的譯員,更湧現出了多名出色的外事幹部,滿足了培訓任務的要求。”

搭建跨文化溝通的橋樑

在採訪翻譯隊的過程中,隊員們提及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橋樑”。

“因為譯員本身就是橋樑,連接著中方和外軍,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專業素質。”這是翻譯隊隊長季壓西教授對隊員們的日常提醒。

“我們主要做的是文化上的溝通。”王達說道,“其實對於軍人而言,軍事素質就是最好的共同語言,我們翻譯所做的工作就是把語言整合、統一。比如外軍的某些戰術理念,我軍可能也接觸過,在某些戰術、戰法上大家只隔了層窗戶紙,一捅就破,所以在訓練中磨合的非常好。”

據瞭解,近十天的同吃同住同訓練,使中外官兵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許多外軍官兵也在努力學習漢語。

“外軍現在已經會對中國的暗號了。中方說‘天王蓋地虎’,他們就接‘寶塔鎮河妖’。”王達笑著說道。

據瞭解,在本次聯合實兵演習中,翻譯隊累計翻譯審校外文40餘萬字,各類展板標牌60餘塊,保障會議、觀摩活動等30餘場,實現聯合實兵演習開始儀式、結束儀式和訓練演練翻譯零失誤。

軍事外語人才搭建多國聯演“語言橋”

季壓西教授陪同泰方參演指揮員

軍事外語人才搭建多國聯演“語言橋”

翻譯隊為訓練隊伍提供翻譯保障

軍事外語人才搭建多國聯演“語言橋”

翻譯隊在多功能推演室提供翻譯保障

軍事外語人才搭建多國聯演“語言橋”

翻譯隊隊員與外軍參演官兵合影

軍事外語人才搭建多國聯演“語言橋”

部分翻譯隊隊員合影

(文中圖片均由受訪人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