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家分晋是个怎样的历史故事?

申祥兆


“三家分晋”是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国瓜分的历史事件,后世普遍以此作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同样以此为开篇,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历史事件。这件历史简单来说就是韩、赵、魏三大家族攻灭智氏,废除晋静公,瓜分晋公室剩余土地的事件,但如果要搞清楚整个过程,则需要从公元前666年晋献公时期的“骊姬之乱”讲起。

△三家分晋

晋献公“骊姬之乱”,公室衰落、氏卿崛起

晋献公五年(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后,虏获骊姬及其妹妹,从此对其姐妹二人极为宠爱。后来,骊姬想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于是使计离间了晋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之间的感情,太子申生最终身死,重耳、夷吾逃往他国。

△“骊姬之乱”晋公子重耳、夷吾被迫逃亡

原本各诸侯都通过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赐给其封地,从而使其成为公室的屏障,维持公室的绝对权威。然而骊姬之乱后,晋国从此不再分封公子、公孙为贵族,到晋成公时更是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这使得晋国公室的力量开始逐渐衰弱,异姓卿大夫则开始崛起。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设立六卿制度,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为了掌握话语权,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卿大夫与国君之间相互积极扩张自己的势力,经过激烈的攻伐兼并,到春秋晚期便只剩下了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

△智、韩、赵、魏四氏形势图

春秋末期,随着范氏、中行氏两家先后被灭,晋国便只剩下了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其中又以智氏最强。至此,“晋阳之战”智氏被灭、“三家分晋”静公被废的大幕开始拉开。

“晋阳之战”智氏被灭、“三家分晋”静公被废

春秋末期,随着越国灭亡吴国,越王勾践率军北上举行诸侯会盟,越王勾践便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而中原的传统霸主晋国则由于卿大夫之间相互争权内耗,公室大权旁落,对外已经无力争雄,逐渐退下了霸主神坛。

△智伯瑶

智伯瑶担任晋国执政后,他十分清楚,晋国的衰落主要源于大权旁落、政出私门,如果想要恢复晋国霸业,就必须先增强晋国国君的实力。于是,智伯提出由晋国四大公卿各献出一个万户城邑给晋公,并率先将智氏的一个万户城邑献给晋公,韩康子、魏桓子也被迫先后向晋献公献出了万户之邑。

四家之中已有三家献出城邑,但却遭到了赵襄子的拒绝,为了讨伐赵襄子,晋公于是命令智伯瑶和韩康子、魏桓子三家联手围攻晋阳,并引晋水晋阳城,晋阳之战爆发。赵襄子面对三家的进攻,根本无力抵御,于是便暗中与韩、魏两家联络,使两家临阵反水,以大水倒灌智氏军营,智伯瑶兵败身亡。而为了免除后患,韩、赵、魏三家又联手屠杀智氏家族两百余人,瓜分智氏封邑,智氏从此消失。

△韩、赵、魏三氏的崛起

前438年,晋哀公去世,晋幽公继位,韩、赵、魏则几乎已经瓜分了所有晋国土地,只留下绛与曲沃两地给晋国公室。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赐封赵国、韩国、魏国,名义上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从此韩、赵、魏开始被称为“三晋”,晋国名存实亡。


晋孝公二十年(前369年),赵成侯、韩懿侯将晋君迁至屯留。晋桓公三十年(前359)年,赵成侯与韩昭侯分晋,又晋君于端氏。晋静公八年(前349年),赵国夺取晋国的端氏,又将晋君迁回屯留。不久,韩玘杀晋君,晋国彻底灭亡。


香茗史馆


三家分晋,指的是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将军队分作上中下三军,以手下六位主要大臣任三军三军主帅和副帅。到晋景公时,六位大夫的子孙封为六卿称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顷公时,更成了尾大不掉之势。顷公十二年,六卿借法治名义,把全国分成十个县,六卿的儿子任县大夫,由此形成了六卿专权,公室衰微的局面。晋定公二十二年,执政卿智伯瑶率领韩赵魏三卿把范氏、中行氏灭掉,智氏实力大增,其他三卿对智伯瑶只能俯首帖耳。


晋阳之战

公元前453年的一天,智伯与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喝酒,酒席宴前智伯狂傲无力,辱骂韩康子,智伯的家臣劝不要不顾后果。智伯非但不听,还让人去向韩康子索要土地。

韩康子起初不肯给他。家臣段规说:“不如给他,他得逞了这一次就会有第2次、第3次,那时如果有哪个大夫不给他,就会动武,矛盾自然会激化,我们就可趁机举事。”韩康子听了有理,就派使者给智伯送去一个万户的采邑。

智伯见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万户的采邑,非常高兴,如法炮制又去向魏桓子要地,魏桓子起初也不愿给,家臣任章说:“《周书》上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不如给他土地,让他骄狂 起来,到处树敌,我们正好暗中结交反对他的人,同仇敌忾消灭他。”魏桓子赞同,也给了智伯一个万户的采邑。

智伯连连得手,又让手下去找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两块地方,想不到赵襄子一口回绝。

智伯大怒,公元前455年,智伯瑶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寡不敌众,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了经营多年的晋阳城(今山西太原市)。晋阳城城墙高耸,非常坚固,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的龙山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智伯想出一个恶毒的主意:他征调全国的民夫,将晋江上游阻断,另挖新渠放水淹晋阳城。当时正值雨季,山洪爆发,晋河水直冲晋阳城,不几日城中房屋倒塌,粮食不足,但是赵襄子平时厚待晋阳百姓,所以城里居民并没有离心离德。

趾高气扬的智伯叫魏桓子,韩康子陪他登高查看水势,对他们两个说:“我今天才知道,用水也可以来作为武器。”

魏桓子和韩康子脸色大变,原来魏韩两家的安邑和平阳也有汾水、绛水流过,今天智伯掘了晋水灭掉赵襄子,明天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消灭他们。

智伯的家臣注意到两个人神色反常,回营之后悄悄的对智伯说,韩魏两家恐怕要反叛你了,智伯问他为什么,他将其中的利害关系说了出来。智伯狂妄不可一世,没有把韩魏两家放在心上。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现在追随给智伯瑶,也不是面和心不和,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谈谈,争取一起对付智家。”

当天,赵襄子派张孟谈连夜出城,悄悄来找韩康子和魏桓子,对两个人说:“古人云唇亡齿寒,赵氏如果被智伯灭掉,接下来一定会轮到你们两家。”

韩康子,魏桓子早有同感,只是没有机会,现在赵襄子竟然派人来联系,马上一拍即合,三家缔结了盟约。

次日夜晚,赵襄子派兵出城,伪装成韩魏两家的士兵,杀了智伯驻守堤坝的守军,挖开另一边,晋河水掉过头来直扑智伯的大营。智伯的军队正在睡觉,被洪水一冲,顿时乱作一团。赵襄子趁着水势从正面发起攻击,魏韩两家从两翼夹击,被洪水冲的七零八落的智伯哪里还招架得住?全军覆没。智伯被赵襄子处死,满门抄斩,灭三族。赵襄子还不解恨,又将智伯的头做成夜壶。智伯的所有封地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三卿。韩、赵、魏三卿联手攻打晋出公,出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晋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


回望五千年


《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写起?因为三家分晋是战国的开始。

我们了解三家分晋,需要掌握这么几个关键词:社会转型、三军六卿、智伯索地。

在我看,三家分晋的实质和田氏代齐其实是差不多,这两者都是新旧两种势力相互斗争的结果。所谓的新势力就是指新兴地主阶级,而旧势力则是维护旧制度的贵族。导致这两股势力相互斗争的底层原因就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井田制(井田不得买卖转让)的崩溃,私有土地制的发展,所以这些经济上的变化需要在政治上出现一个匹配新兴阶级的政治地位。如果你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话,那么可以这么说,三家分晋的背后逻辑和法国大革命其实是一样的。

我们之前讲过,分封制的结构有点像传销结构,诸侯国下边是卿大夫,而这个卿大夫和诸侯的关系就类似于诸侯和周天子的关系,卿大夫们分享着一个诸侯的土地。当时晋国的情况是大权旁落,被六个卿大夫把持着,这六个卿大夫分别是赵、魏、韩、智、范、中行。需要注意的是,这六家都是采用了封建剥削方式,由奴隶主贵族转变成地主阶级,并使用减赋等方式讨好民众逐渐发达起来。

那你会问了,为什么晋国的权力会被这六个卿大夫把持?直接原因是因为晋文公搞了一个三军六卿制分享军政大权。后来这六家当中的范和中行氏,被赵给灭了。灭了之后,智家成了最大,而且凭借自己的力量威胁另外三家交出土地,这就是智伯索地。起初三家都不同意,可是后来韩氏服软了,交出了土地,魏氏本来就左右摇摆,一看韩氏变节,自己也马上跟着变节,唯恐人后。这就像是一家公司快倒闭了发不出足够的钱,大家都商议要一起告公司,可是其中有一些另有私心,私底下收了公司的钱不和大家一起告,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争先恐后要收钱单飞,这个阵营就被瓦解了。

接下来,智氏一看其他两家都乖乖听话了,只有赵不听话,那就给他点颜色瞧瞧。于是智氏联合了韩魏围攻赵两年,久攻不下,想到了引水淹城的方法。韩魏两家这时忽然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有些后怕,再加上这时赵的游说鼓动,于是纷纷策反,三家一起灭了智伯。瓜分了智氏土地后的赵魏韩,要求周天子把他们封为诸侯,周天子岂敢不答应。三家分晋就这么成了。

回看这段历史,晋国起初把军权分给六个卿大夫,可是这六位后来的表现,真可以说是:六卿不认。


鼓楼博牛志


公园前438年,晋哀公去世,晋幽公继位,韩、赵、魏三家分晋国,只留下绛和曲沃两地,公元前375年,三家瓜分晋剩下的土地,从此晋国彻底灭亡。在历史上,春秋五霸(秦、楚、齐、燕、晋),战国七雄(秦、楚、齐、燕、韩、赵、魏),韩赵魏三家分晋是结束了春秋,进去了战国时期,是一个分界点,从此以后结束了霸权政治,进入了七雄争霸的序幕,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奴隶制社会也开始向封建社会一个过渡时期。


南山7145


在中国历史中,韩赵魏齐秦燕楚这七个国家,是战国初期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其中韩赵魏这三个国家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

公元前780年,平王东迁,西周消失。洛阳成为周王朝新的国都,史称东周,又称春秋。当时六个大国为齐晋楚秦吳越,在经济发展和战争消耗过程中,以实力做基础,通过会盟的方式,逐步产生春秋五霸。公元前453年,晋国国君无道,韩赵魏三家大姓家族联姓,贿赂东周威烈王,取代晋国国君,杀王臣智氏,封韩赵魏三姓族长为国君,史称三晋,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晋国不复存在,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直至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统一中国为止。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起始年代就是从公元前403年写起。所以,历史上三家分晋,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从春秋到战国的一个分水岭!


鹰厦线98408146


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划分春秋与战国分水岭,一个标志性历史阶段。

历史大名鼎鼎的晋文公重尔,流亡十八年,在秦国帮助下,返回晋国做了晋国国王,创造了秦晋结好,清明寒食节,祭悼介支推侍主,赵氏孤儿,三家分晋,胡服射骑,等一系列典故、成语和佳话。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设三军六卿后,六卿一直掌控着晋国军政大权,他们各自的武装和地盘。

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互相倾轧。后来赵把智、中行氏灭掉,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把智氏灭掉。至此,晋国公氏已经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公元376年魏武侯、韩哀候、赵敬候三家,瓜分了晋国公室。



韩赵魏三家把晋给分了,才有了战国时代明白不


一切皆因你96l30


晋灵公不君,昏庸无道,屠杀赵盾家族,由于奸臣智伯瑶意图占领韩,赵,魏三家土地,结果被反杀,三家分裂晋国,三家分晋。


荆楚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