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诸葛亮是怎样摆平五虎上将的?

大侃历史


《三国演义》作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实在是让人百看不厌。其中的蜀国五虎上将武艺非凡,能征善战,在军中声望极高,为何会听从诸葛亮的调遣呢?诸葛亮又是使用什么谋略摆平五虎上将的呢?

最开始还是来“重温”一下相关背景。蜀汉时期的“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五位大将,而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其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要指挥这些将领打仗。俗话说“千人千面”,对待不同的人显然要有不同的方法。那么诸葛亮作为一介谋士是分别如何让这些武将听命于自己的呢?

首先就让我们来说说张飞与关羽。关羽、张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这二人是“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面对这样两员大将,无论是什么人,没有些真本事,而只想靠使用手段折服他们显然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 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原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毕竟孔明初出茅庐时,关、张二人对他并不服气,只是碍于刘备的面子才没有过于排斥。后来是诸葛孔明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折服了这两员大将。

诸葛亮游说孙权促成孙刘的军事联盟;接着,诸葛亮又与孙刘联军一起大败曹军。随后,刘备“先取荆州后取川”,天下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中远见卓识的战略构想。这种种的功劳必然使得关、张二大将发自内心佩服诸葛亮的真才实学和卓越军事指挥能力。

不过,当然也少不了使一些“手段”。从《三国演义》看,诸葛亮主要采取软硬两手,恩威并用的方法。一是“捧”,比如关羽要和马超比武,诸葛亮利用个人性格特点好好把关羽吹捧一番,关羽就心满意足,不再提这事了;二是“立威”,比如在华容道,先引诱关羽上套,继以军令状要挟,关羽从而不敢再作乱。其次是张飞,张飞直人快语,缺心眼,但打仗杀敌,颇能用心计。诸葛亮一个 “哄” 字让他服服帖帖的。比如,有一次张飞喝酒后鞭挞士卒,刘备很担心,而诸葛亮却大张旗鼓,派魏延公开送酒给张飞,这令张飞十分感动。

再来说说怎么对待赵云等人的。其中赵云和马超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毕竟两人出身名门,有涵养识大体,并不需要诸葛亮过于操心。相对比较难的是黄忠。

陈寿评价黄忠:“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面对他,诸葛亮主要用的则是“尊”和“激”。黄忠虽勇,但却是个出了名的“倔老头”,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服老。面对这样一个争强好胜的老前辈,诸葛亮必须得尊重他,满足他的心愿。同时,诸葛亮也巧妙的使用激将法,汉中战役中,有效激发了老将积极性,斩敌军夏侯渊,使其一举成名。

所谓驭将之道,也就是怎么处理好与将领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都是高级将领,每个人都有一些小脾气。处置不当,往小里说,会在五虎将心中留下阴影,往大了说,就可能会影响战略战役目标实现。诸葛亮运用自己的才能,对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方式,巧妙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邓海春


五虎上将中,最难搞定的就是关羽。


诸葛亮摆平其他几个人都很轻松,而捏住关羽的把柄还是费了些脑筋的。咱们来分析一下诸葛亮是如何一步步将这些骄兵悍将都控制住的,混职场的朋友们也可以参考参考,汲取一些驭人之术。

一、关羽

关羽这个人,性情矜高自负,但他确实有这个自负的资本。

1.背景

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情同手足,刘备的成就也是关羽的成就,刘备的基业也是关羽的基业。从某些方面讲,关羽就代表着刘备。所以要控制关羽,就意味着控制刘备,所以,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

2.资历

关羽是最早跟随刘备打天下的,有着光辉的履历,最被信重;

3.功劳

关羽身经百战,从刘备的起步,到鼎立一方,关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4.能力

关羽的能力当然没的说,文武双全,是个帅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5.威望

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关斩将杀蔡阳,威震华夏,不仅在本军中,就在整个天下,都是威名赫赫的。

那大家想一想,像这种又有背景,又有能力,又有资历、功劳巨大、威望震于朝野的大将,最想控制他的是谁?

肯定不是诸葛亮嘛,最想控制他的是刘备。

所以,诸葛亮要控制关羽,刘备嘴上不说,但内心里是最支持的。所以,关羽有什么弱点,刘备会在不经意间都透露给诸葛亮,刘备还会给诸葛亮开一切方便之门,明里暗里地给予全方位的配合。

举个例子:

诸葛亮初出茅庐,曹军大将夏侯惇领兵来犯,诸葛亮排兵布阵,以迎敌军。但关羽就撺掇张飞要给诸葛亮一个难堪,刘备马上站出来,表示自己把军权交给诸葛亮,还以身作则,服从安排,与赵云一起打头阵。这就是告诉关羽和张飞:你们要不干,我干,你们可以永远是我刘备的兄弟,但不一定永远是我刘备倚重的大将。

这么一来,把关张的气焰就压住了。

再举个例子:

关羽的履历中有个重大的污点:他曾经投降过,还被曹操厚待。于是,在赤壁之战中,刘备与诸葛亮紧密配合,利用关羽的性格,让他犯下一个重大错误――捉放曹。

本来,放走曹操符合刘备集团的发展战略,但利益被刘备收取,而罪过却让关羽承担起来,让他随时背负着压力。

再举个例子:

刘备将调度权交给诸葛亮,也就等于将各个将领的升迁机会握在手中。打桂阳用赵云,打零陵又用张飞,关羽干着急没机会,性格自负的他又不愿意无功而获升,不得不低头来乞求立功的机会。


再举个例子:

刘备征西川,收益州,得汉中,麾下大将们都是因立功而受封,关羽是未立寸功,旁观受封,深受刺激。马超归附,关羽要与马超比武;黄忠封将,关羽又不愿与老卒同列。是关羽这人喜欢闹事?是器量狭窄?都不是,是他成为一个旁观者后,急着求关注。

诸葛亮处理得非常巧妙,仍然是利用刘备:你关羽是刘备的兄弟,身负重任,独当一面,在这个群中,你永远都是置顶的位置。这就解开了关羽的心结。

至此,诸葛亮把关羽彻底捏住了。

大家要注意,诸葛亮驾驭关羽的方式:以君权制约将权。对待业绩优良、能力出众的区域经理,要用老板的力量控制他。

二、张飞

在五虎将中,张飞是最聪明的。

大家千万不要被张飞表面的粗鲁外在表象迷惑住了。你们仔细读原著,张飞是《三国演义》所有猛将中,用计最多的,远超关羽。


张飞的智慧可不是小智慧,大家认真回忆一下,张飞有没有一次利用过自己是刘备兄弟的身份?

没有,这一点和关羽大大不同。张飞从来没有向别人展示过自己是刘备三弟的资本,这一点很可贵啊,这就是人要清楚认识自己的定位。

张飞是桃园三兄弟的老末,上面有刘备和关羽压着,旁边有诸葛亮牵着,后面还有赵云追着,如果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可被捉住的把柄就太多了。

张飞是个聪明人,博望坡一战,当他意识到诸葛亮的智计以后,就再也没有与诸葛亮搞过对抗,所以,诸葛亮对张飞更多的是利用,而不是制约。而张飞也很乐意地接受了诸葛亮的利用。

赤壁之战,诸葛亮利用他去把曹操放到关羽的路上;收零陵,诸葛亮又利用他去刺激关羽;战马超,诸葛亮抬出关羽来激他,他也毫不在意;收取汉中,刘备让魏延镇守,张飞也毫无异议。

大战张郃,张飞假作酗酒,被诸葛亮看破,送来美酒,张飞立即承认自己的智计被识破,表明自己仍然接受控制,决不自做聪明。

这就是张飞的可贵之处,诸葛亮代表的刘备的意志,你有利用价值,人家才利用你。第一,你要接受利用;第二,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利用价值。

张飞大大小小犯错无数,但地位却始终稳步上升,这就是原因。

三、赵云

赵云的地位实际上很尴尬。他认识刘备比较早,但真正跟随刘备还不如糜竺等人。投过袁绍,投过公孙瓒,后来才跟了刘备。



论兄弟情谊,不比关羽和张飞;论出谋划策,不如诸葛亮、庞统;论姻亲,又及不上刘封、糜芳。论出身,不如马超;论攻,不如黄忠;论守,不如魏延。

但赵云是有大智慧的人。这种情况下,他体现的是自己的一种不可替代性。

刘备遇到危险的时候,赵云总能及时出现。当然,赵云也许是非要等到刘备走投无路之时,才突然冒出来,充当拯救者,挽回危局。

这就很了不起。这世上,锦上添花的人太多了,但雪中送炭的人太少了。只要有这么一两次,你就能成为老板最为信赖的人。

所以说,要觉得自己地位尴尬,你就要充当关键先生。事半功倍,你挽救别人,别人就会给你提供更多的机遇。

由于赵云地位的尴尬性,诸葛亮很容易操控,给他创造各种机会,用他来推动关羽和张飞的积极性,还用他来给后面的低阶人员做表率,当模范。

诸葛亮对赵云更多的是扶持。经常把他安排在关键之处,体现他的价值。

四、黄忠

黄忠有能力、有理想,但缺乏的是别人的发现和重用。他是个危机感很强的人。


像黄忠这种年龄渐长的老员工,建功立业的机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越来越少。所以,他最迫切的是机遇,为了表现自我,黄忠是不辞辛劳,不怕艰辛,不畏压力的。

诸葛亮对黄忠的使用也很高明,几乎榨干了黄忠最后一滴利用价值。

大家注意看汉中之战,黄忠请战,诸葛亮却说:“汉升虽勇,争奈年老,恐非张郃对手。”

黄忠大战张郃,把张郃打得落花流水。诸葛亮又说:


黄忠不忿,再次出击,定军山一战
,阵斩夏侯渊,但刘备却又说:诸葛亮和刘备就这么套路,上回还说夏侯渊比张郃厉害,等黄忠宰了夏侯渊,他们又说张郃胜夏侯渊十倍。

由着他们俩大嘴胡咧咧。

但黄忠缺少机会,所以一次又一次被诸葛亮驱使着没命地往前冲。

对于缺少机遇,危机感强,急于表现自己的员工,可以尽情地驱使,让他们创造出惊人的业绩来。

五:马超

马超是最后投附到刘备麾下的虎将。

马超以前是自己当老板,但经营不善,在激烈的竞争中破产了,只好跑到刘备这里来打工。

马超有威望、有野心,有能力,是个将才,但不是个帅才,胜任不了承当一方的重任。而马超真正有价值的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牌子。

马超的牌子很硬,西凉各方势力都承认他,不与他为敌。而这块牌子是能够聚拢人心的。

如果把马超放在朝中,就会形成自己单方面的势力,对刘备的集权构成危胁。

如果把马超放在军中,让他掌握军队,就会滋长他的野心,最终成为忌惮。

但不能浪费了这块牌子啊,地位太低,牌子就不亮了。所以,不能让马超在朝中,但要给他个高官,也不能让马超掌权,但要给他个很高的军衔。马超的官位和爵位是要远胜诸葛亮的,但实际权力呢?几近于无。

地位高,待遇高,但权力要小,要放在地方上闲置。

诸葛亮对马超是敬而远之,但对他的堂弟马岱还是很照顾的。

对于和老板资历、威望差不多的老领导,要关心生活,要给面子,多慰问,但千万不能给予实权。

这就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和刘备的驭人之术。


馋嘴肥猫铲史官


诸葛亮是如何摆平五虎上将的?

这提问的意思,应该是所谓驭将之道。也就是咋处理好与这些将领关系的?因为这都是高级将领,各人会有一些小脾气。处置不当,小里说,会在五虎将心中留下阴影,大里说,就可能会影响战略战役目标实现。要回答这问题,主要依据应是三国演义,当然三国志有记载的,肯定会参考。

五虎上将,武力值非凡,在当时,后世都有很高名声。打起仗来,当然很顺手,不过凡事都有两重性,五虎上将的个性也是杠杠的,要想得心应手,就得用点心思。首先是关羽,这位大神,都知道比较高傲,看不上眼的很多。



特别是“傲上“更突出,诸葛亮是上级,正碰上对头,如何应对?从演义看,诸葛亮主要采取软硬两手,恩威并用。一是“捧“,把关羽捧得晕晕乎乎,暂时把事放下,比如,对关羽要和马超比武,诸葛亮一封信好好把关羽吹捧一番,关羽就心满意足,再不提这事了。二是“立威“,比如华容道,先引诱关羽上套,再以军令状要挟,关羽虽然牛皮,可也吓得不轻。其次是张飞,张飞直人快语,缺心眼,但打仗杀敌,颇能用心计。诸葛亮一个字“装“,即假装



糊涂。比如,在汉中战役前期,张飞与张郃对峙时,假意喝酒,鞭挞士卒,刘备很担心,而诸葛亮却大张旗鼓,派魏延公开送酒给张飞,结果张郃上当,被张飞打得狼狈不堪。第三是赵云,赵云勇猛,谨慎。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派赵云,邓芝出箕谷作疑兵,很好的达到吸引曹真主力目的。第四是马超,诸葛亮主要是用其所长,比如刘备去世,曹丕五路大军伐蜀,其中羌王柯比能攻西平关,诸葛亮就用马超深知羌兵,以马超据守很成功。第五是黄忠,诸葛亮了解黄忠心思,就是怕人说他老,所以,诸葛亮也一个字“激“,汉中战役中,有效激发了老将积极性,斩敌遒夏侯渊,一举成名。(4:34)


流誉后


蜀国英雄众,

关张赵马黄。

云长唯忠义,

翼德武勇强。

子龙一身胆,

汉升老益壮。

白袍马孟起,

是为五虎将。




话说这五虎上将,随先主刘备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人皆言,有五虎上将在匡扶汉室有望。军师孔明自出山后,颇得先主信任,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然五虎将中唯关羽,张飞,黄忠对孔明不服之心。孔明略施小计,一一降服。

华容道计收关羽。

关羽自随先主以来,忠义无双。先主对关羽也是倍加信任。让关羽此人心气极傲,除先主刘备与三弟翼德以外,并未将手无寸功的孔明放在眼中。

曹操大败,孔明让关羽守华容道以擒曹操,为防关羽念旧情,特意让关羽立下军令状,不擒操则斩首。

然云长此人极重恩义,最终放了曹操。孔明行军法,立斩关羽。众将求情无效,眼看关羽即将身首分离。先主刘备亲自求情,才饶得关羽一命,至此关羽对孔明拜服。



博望坡智震张飞

张飞字翼德,先主刘备三弟。为人勇猛莽撞,常常鞭打士兵,但对读书人礼敬有加。

孔明出山,玄德以师礼待之,张飞颇为不悦。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

时夏侯惇引军10万,杀奔新野。孔明用计于博望坡火烧曹军。3000刘兵竟大破曹军10万,张飞叹曰:“孔明真英杰也”。至此拜服不提。



定军山激将黄忠

黄忠字汉升,年近七十然双臂上开三石弓,浑身还有千斤之力。老骥伏枥壮在千里。

时夏侯渊,兴兵南郑。先主身旁只有老将黄忠与严颜,孔明恐黄忠不用全力,故激将曰:非马超战夏侯渊不可也。黄忠大怒,白发倒竖,大怒曰:“昔廉颇年八十,尚食斗米,肉10斤,诸侯畏其勇,不敢侵犯赵界,况黄忠未及七十乎”

后黄忠匹马单枪,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一刀,连头带肩,砍为两段。先主玄德大喜,加黄忠为征西大将军。黄忠拜服孔明。



自此五虎将与孔明相得益彰,如臂使指。


少校柳下惠


诸葛亮摆平五虎上将并没有费多大的功夫。自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时,关习、张飞有些不舒服,但刘备就对二人讲:“我请诸葛亮出山,犹如鱼儿得水一样,今后你二人一定要尊重先生。”他们二人虽口中连连称喏,心中惟有不服。诸葛亮自出山之后便接着迎战曹操差夏候惇率十万大军向新野杀来,刘备让诸葛亮调兵,诸葛亮叫众将听令,关羽说:“我们去迎敌,不知军师做什么事?孔明曰:“我在县城坐守,”张飞说:“我们都去撕杀,你在家里坐等,好不自在……。”刘备一吼,二位弟弟必须听将令:“难道不知道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的典故吗?”


按照孔明的计策和安排,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直杀得曹兵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直杀到天明,方才收兵。却说孔明收兵时,关、张二人相对说:“孔明真英杰也。”并且见到孔明后二人下马倒头便拜,对孔明敬佩有嘉,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敢小瞧孔明了。赵云和黄忠更加崇拜诸葛亮,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离开多少诸葛亮身边,对诸葛亮的为人及军事能力,特别是多次取得巨大的战果,大部分是亲眼看到的,所以他们不得不服从诸葛亮,而且他们对刘备也是绝对忠诚的。




孔明初出茅庐就打了如此大的胜仗,加上 后来在孔明多次的神奇用兵,并协助东吴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兵不仅刘备的五虎上将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连曹营文武双全的司马懿都十分敬畏,包括东吴朝野对孔明也十分佩服的。虽然他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几个方面都没有有利的配合,孔明也是独木难支,加之身体不好担子太重,“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让后人感到遗憾。


诸葛亮就是凭对蜀汉刘备忠贞不二,凭自己大公无私,凭自己的智慧和军事才能,凭对大家都是公平正义,自然而然地摆平五虎上将的,让他们自动心服口服的,并没有凭任何权力来压服他们的。


昆仑之柏


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刘备经历千辛万苦,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了蜀国,刘备是蜀国之军,白手起家,江山全都是自己打下来的。但诸葛亮就不一样了,作为运筹帷幄的军师,在武将眼里自然不如上阵拼杀。而更棘手的是,他面对的是武艺高强,脾气各异的五虎将。

俗话说:本事大的脾气不小,那诸葛亮究竟是怎样使蜀国这五位猛将服他呢?


且听笔者道来:


一.关羽

对关羽,主要要靠“捧”

关羽位居五虎将之首,官拜汉寿亭侯。除此之外,他还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他忠义两全,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这些足以说明关羽武艺之高。除此之外。他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文韬武略统统不在话下。


虽说关羽忠义双全,但他也有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自以为是。

关羽为人十分高傲,目中无人,曾大骂孙权:“虎女安可嫁与犬子乎?”

而诸葛亮也给足了关羽的面子,让关羽守华容道还人情,在他与黄忠,马超争高下时给予他十足肯定,关羽逐渐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欣赏与迁就,于是对他也变得尊重起来。

二.张飞

对张飞,主要靠“哄”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张飞勇猛过人,性格豪爽。

他曾当阳桥独自喝退曹军,义释严颜,由此可见,张飞并非有勇无谋。

但他也有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脾气暴躁,爱鞭打士卒。但张飞与的性格却和关羽相反,张飞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他对于诸葛亮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却是极为尊重的。而诸葛亮也知道面对张飞,关键要顺其心意。


在听说张飞军前喝酒,鞭打士卒后,刘备大惊失色。而诸葛亮却不以为然,反而派人阵前劳军,送去美酒,这可把张飞感动到了,他不由感叹“军师真知我心也”。诸葛亮不断给予张飞鼓励。而张飞对他也是服服帖帖,冲锋陷阵,屡立奇功。

三.赵云

对赵云,主要靠“召”

赵云可以说是五虎将中脾气最温和的一位了。

与关羽、张飞相比,赵云的性格更谨慎而平和,他武艺高强,

曾长坂坡七进七出,两扶幼主。更难能可贵的是,赵云非常富有大局观。

他不贪图富贵与个人得失,他屡次劝诫刘备注意发展生产和安抚百姓。同时也能看到吴蜀联合的重要性,反对刘备征讨东吴。


面对诸葛亮的策略,赵云向来是十分支持的,一声令下,必定大胜而归,这也是诸葛亮十分器重赵云的重要原因。

四.马超

对马超,主要靠“抚”

马超是西凉太守马腾的儿子,勇冠三军,相传马超是扶波将军马援的后人。

当年因报杀父之仇,才率兵杀出潼关,一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点丢了性命。后来曹操用反间计,离间马超与韩遂的关系,造成内讧,才趁势击败马超。马超走投无路,先投张鲁、后降刘备。


因为马超是半路来降,后又身处异乡,自然常有羁旅之思,面对战功赫赫的蜀国老将们,又心生自卑。常怀不安,面对马超,诸葛亮采取安抚的策略,并加以重视,但可惜马超后来却没有什么突出表现,逐渐不受重用。

五.黄忠

对黄忠,主要靠“尊”

马超可以算是五虎将中年龄最大的了,但他老当益壮,定军山走马斩杀夏侯渊,天荡山战退张合,取西川走马取敌营等著名战绩口口相传,其百步穿杨的绝技更是曾让关羽震惊不已。


黄忠虽勇,但却是个出了名的“倔老头”,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服老,一旦开战,第一个抢着出站的必定是黄忠。面对一个争强好胜的老前辈,诸葛亮必须得尊重他,满足他的心愿。


一起探索不为人知的历史知识



老程论三国


基本上以“激将法”居多,刘备的五虎将性格脾气各有不同,人说马屁容易拍,但这老虎那是非同一般,也要投其所好!

诸葛亮足智多谋,这运筹帷幄,排兵布阵都能对付,何况是管好这五员大将,那自然是小菜一碟,但也要费一些心思

关羽是五虎之首,又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这打狗都要看主人,何况是只傲慢的老虎,那可是非同一般,再说关羽一向自命一生不愧,也看不惯诸葛亮没半点功夫就知道调兵遣将,但这都是心理活动并没有表露出来!诸葛亮自然看得出!

但诸葛亮看破了关羽的致命弱点,便是“情义”二字,那就命他去华容道打曹操,料定关羽必然为情义而放了曹操,诸葛亮也不追究关羽,让关羽欠了一“不斩之恩”,那便是情义所困,也欠了诸葛亮一个“情”字,至此关羽自已有所亏欠,也不敢造次。

那张飞那就容易多了,激他去功飞城,人家一万军马攻城,诸葛亮故意给他两万军马,还放言“攻不下就辙,不要硬拼”。

张飞生气说:“人家一万人马,我干嘛要两万人马,你这不看不起俺,我偏要五千就够!”

诸葛亮笑着说:“你如果输了,这辈子别想喝酒”!在张飞,诸葛亮经常用酒来激他,张飞最怕没酒喝|

对赵云就比较严肃,总是晓以大义,因为他知道赵云忠勇可佳,经常把保护刘备或者最关健的任务交给赵云,并对他再三吩咐:“切要小心,此次全靠你了,”赵云也知道身负重托,马夫不得!

对黄忠便是一个“怜悯”,经常不让黄忠上阵,黄忠气了,找诸葛亮理论:“为何没我的份”!

诸葛亮说:“老将军,你该多休息,让年轻人去干”!

黄忠急了,讨令去攻成,不但胜利,还收获马超和魏延两名大将!

对马超诸葛亮却用“疑”字激他,开始不让他出阵,对马超说:“你刚投降过来,谁知你是否愿意为我们出力?”马超更急:“那我就攻两座城给你看信不信?”

说到底,诸葛亮对五虎将始终离不开一个“激”字,把这五虎将管得五体投机,甘愿听命!


知足常乐6144539457


诸葛亮是个能人,是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的,并打了保票:伏龙、凤雏二人得其一者可安天下。那伏龙便是诸葛亮,于是刘备便不顾“皇叔”的体面,亲自“三顾茅庐”请出了这条“伏龙”。“伏龙”遇“明主”后,果真施展出经天纬地之才,从此刘备由弱到强,不仅争得了一席天下,还快快活活地做了几年皇帝,诸葛亮也由此名扬天下,至今仍有享不尽的人间烟火。   然而,诸葛先生虽然风光得很,却也有道不尽的遗憾和悲哀:他并未能为刘备安得天下,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结局是“三国归晋”,根本就没姓刘的份儿,诸葛亮的悲哀,使古往今来多少好事者为之“泪满襟”。对此,世人大都将责任推到那位可怜的“阿斗”身上,却很少有人去追究诸葛亮的不是;当然“阿斗”昏庸无能是蜀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但诸葛亮在培养选用人才方面的严重失误,却是他的悲哀所在。   诸葛亮虽有雄才大略,却很不注重后备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因此每临大敌,只见他独个儿在那里苦思冥想,根本就没有“年轻干部”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只到晚年他才着急慌忙地培养了一个姜维,可惜为时已晚,还未等将姜维培养成才,他自己已饮恨五丈原了。他选定的关、张、赵、马、黄等“五虎上将”苦苦征战二十多年也不换岗,同时,在其执政的27年里,没培养出一个“五虎上将”式的新人,结果老的老、死的死,年轻干部又得不到及时补充,骨干力量出现严重断层。老黄忠六七十岁了还不让退休,危急时刻,诸葛亮无将可用,只得用激将法硬是将这位老人家“激”上战场拼掉了一条老命。   诸葛亮用人的疑心也很大。降将魏延除掉贪婪暴戾的原“主子”投奔刘备本是“弃暗投明”的义举,且是个能征善战的勇将,而诸葛亮却无端猜疑,硬说此人脑后有块什么“反骨”,差点砍了人家的脑袋;魏延此后多次向诸葛亮谏言献计他都心存疑窦一概不纳,甚至派人暗中盯梢监视他,结果不仅真的把个魏延给逼反了,也寒了众多降将的心。而曹操却不然,他求贤若渴,广纳人才,包括一篇檄文把他骂得狗血喷头的陈琳,一把大刀差点要了他性命的庞德,他都不计前嫌,收罗帐下,因此他的阵营里“谋士如云,战将如林”。最后之所以三国归晋,归根结底还归功于曹操打下了人才基础。   诸葛亮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任人唯亲。他偏爱重用“圈里”的人,“圈外”人干得再好也白搭。张飞、关羽多次出现重大失误或严重违纪,如醉失小沛、私放曹操等等,但因为他们与刘备是“哥们儿”,不仅未受任何处罚,反被提拔到“五虎上将”的高级领导岗位。还有那个马谡,只因是在诸葛亮身边工作的人,便格外受器重,虽然一无实战经验,二无突出政绩,却被诸葛亮“破格”提拔为主将,镇守关乎蜀军生死存亡的关隘———街亭,而有个叫王平的虽然身经百战,却因为不会“活动”,只授了个“副将”的虚职,于是便有了马谡痛失街亭的千古遗恨。诸葛亮为了平衡关系,还将一些并无真才实学的“关系户”安插进班子,如安插刘备的小舅子廖化当先锋便是典型一例。结果这位平时养尊处优的公子哥遭遇魏军先锋张时,未及三合便大败亏输,给后人留下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大笑话。   悲哉!诸葛亮纵然有经纶济世之才,但不能以才育才,以才用才,终难酬其志也。


下雨天的夜晚



夕阳晚霞


诸葛亮在刘氏集团位列总经办,五虎将撑死也就是战斗在一线的销售总监。

销售当然是最核心的部门,但真要做顶层设计、战略规划,甚至是跨部门统筹协调,业务骨干怕都玩不转。

(听说有人要我去摆平?)

诸葛亮在出山前,就擅于经营与名士圈子的人脉关系,而且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所以刘备的前任副总徐庶在离职前,才会强烈建议自己的老板屈尊上门求贤——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这叫有人脉资源背书。

在隆中面试的时候,诸葛亮能用宏大又具体的战略规划折服老板。从行业发展趋势(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主要竞争对手分析(曹老板、袁绍、孙权)、主攻行业切入点(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自身品牌打造规划(占领复兴汉室的制高点,主打人和牌),在每个层面进行了严谨合理的推演,彻底洗了大耳的脑。

这叫有系统理论背书。

刚进公司,关张对哥哥极其厚待一个空降的副总(“与亮情好日密”)很不满,但得到的告诫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这叫有顶头上司背书。

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堪比管仲乐毅的天才打工皇帝,诸葛亮在试用期的成绩就亮瞎了老板和老板关系户关张的眼。

当时刘备寄人篱下,被行业巨头曹氏集团追剿,濒临破产。诸葛亮硬是靠一张嘴,让大耳抱到行业老二孙权的大腿,不仅赢了关键的赤壁之战,还顺势抢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赤壁之后)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 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这叫有过硬成绩背书。

反观五虎将,关张算是既有关系又有能力的核心骨干,但只不是全才,不能参与最顶层的决策;黄忠是半路加入的,加入前还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前老板韩玄,说不起硬话,所以进来之后比较低调,只求专心做事;赵云虽然跟大老板关系很铁,但在正史里并不如演义那么风光,连《三国志》为关张马黄赵作传他都是排老幺,加之为人不张扬,也就不存在摆不摆得平了。

马超emmm……一个破落的官二代,加入刘氏集团的时候,内部各种小圈子已经数不胜数了,什么元老派、荆州派、四川本地派……他一个外人,哪个圈子都不是,还敢对二老板指手画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