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股市早期的弊端

截至2020年1月末,中國A股市場投資者數量增長8.8%,達到16055.3萬人。若將這些投資者視為一個國家,其人口將位列世界第9,排在俄羅斯之前,僅略少於孟加拉國。

隨著政府啟動刺激經濟的優惠政策,“如果該疫情得到控制,經濟活動就將在3月恢復,且企業營收增長有望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加速。”

在股市有一個定律,七賠二平一賺,多年了這個定律一直是這樣,在將來也很難改變。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

首先,中國股市一開始就承擔著與西方發達國家截然不同的定位。我們國家設立股市的最初目的之一就是為國企改革服務的。使得那些虧損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的融資起死回生。這種定位,就決定中國廣大投資者將為國企改革承擔責任。

第二、股權分置。股權分置的原因,造成了收益做大的就是國有股東。因為,國有大股東當初上市時並沒有以現金在市場上購買股份。而是以遠遠低於真實市場價的資本估值獲得的股份和控股權,這些股權一旦上市流通,獲取的收益是非常驚人的。

第三、過量融資。美國股市擴容到800只股票,用了整整100年時間,平均每年8支,香港股市擴容到800只股票,也用了33年,平均每年24只,我們中國擴容到800只僅僅用了20年,就已經發行了2000多隻股票。無節制的融資產生的就是抽血效應。

第四、信息不對稱。其實就是中國股市的內幕交易,俗稱“老鼠倉”。經濟學家吳敬璉在一次訪談中說中國的股市:“中國的股市就像一個賭場,而且很不規範。賭場裡面也有規矩,比如你不能看別人的牌,而我們中國股市,有些人可以看別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詐騙”。

第五、炒股內心作祟。總是自信認為自己的操作是對的, 相當自信認為自己選的就會漲,甚至翻倍,三倍、十倍。都是有控制不住自己。反覆操作,從來不認真研究公司,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買的股票是以靠什麼為盈利的。不認真研究自己選的公司的內在價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