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历史上十大丞相,你觉得都有谁?

木剑温不胜


中华数千年历史,在古时候国家林立,朝代更迭不断,自然也出现了不计其数的名相,我们今日便来说说,若是后人评选历史上的十大丞相,都会有谁上榜呢?

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齐桓公即位后,急需人才辅佐,便想找鲍叔牙担任齐相,可鲍叔牙却称管仲才能在他之上,后来管仲担任了齐国相国,与齐恒公堪称明君贤臣的典范。管仲在四十年间通过不断的改革,使得国家富强,军事实力大幅提升,辅佐齐桓公使得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他则被后世成为“华夏第一相”。

商鞅,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辅佐秦孝公,主持了著名的“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变得强大富裕。商鞅在政治上改革户籍、军功爵位、土地等制度,并制定了严刑峻法,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秦国走向强大,并为后来秦始皇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李斯,秦朝丞相,亦是法家代表人物,早年师从荀子,学习的是帝王之术,辅佐秦王嬴政,为其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李斯为相期间协助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萧何,汉初宰相、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之一。刘邦打下了江山,早期就追随他的萧何可谓是出力奇多,在楚汉争霸时期,萧何留守和巩固后方,为刘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士卒和粮饷支援。后来刘邦打入咸阳后,萧何独取秦国文献、档案和律法等,并在秦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汉律,为延续秦朝大统一局面其到重要作用,奠定了之后两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基础。

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陈平足智多谋,为人锐意进取,他的“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后来当了丞相并且善始善终,死后谥献侯。

诸葛亮,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是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书法家。诸葛亮自不必多说了,他和刘备也算是君明臣贤了,在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后,本来最为弱小的蜀国之所以能和魏、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诸葛亮居功至伟,他为了蜀国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房玄龄,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房玄龄年少聪颖,自幼博览群书,善诗能文,尤擅谋划,投靠李世民后积极为其出谋划策,更是助李世民谋划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可谓是一策定乾坤,使得李世民登上了皇位,而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无不首推房玄龄,总是说:“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杜如晦,亦是唐朝初年名相,与房玄龄同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杜如晦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谋划,与房玄龄等五人同居首功,执政期间,房玄龄是擅长谋划,而杜如晦则是擅长于决断,所以与房玄龄并成为“房谋杜断”,列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三位。

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关于王安石,历史上争议极大,有人赞其为圣人,有人斥之为奸臣,在王安石变法期间,那些新法皆有其可取之处,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增加了朝廷收入、加强了朝廷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只是可惜改革触动了贵族的利益,最终使得变法失败,不管怎么说,王安石都是一代名相,勇于改革和创新。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屡屡直谏,为宋太宗所重用,于景德元年(1004)出任宰相,在辽军围困之时力劝太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后来寇准积极负责澶州北城的作战指挥,迫使辽国停战求和。并且寇准之后被贬雷州期间,积极传播中原文化,传授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对雷州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以上列举的十人无一不是历史上为相中的佼佼者,虽未必相同,却各有其出彩卓众之处,堪称名相。当然,除此之外也还有许多名相,也有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明朝内阁首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不管如何说,他们都是历史上的名相,名士风流,各有千秋。


邓海春


十大丞相?应该是十大宰相吧。丞相和宰相不是一回事啊,丞相一定是宰相,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丞相是秦汉时期的宰相,而汉朝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宋的宰相,都不是叫丞相,有相国、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等不同称呼。

李斯

李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萧何

萧何,汉初三杰之一,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

秦末乱世,萧何忠心耿耿追随刘邦,担任刘邦军队的总后勤部长,萧何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汉朝建立后,萧何出任丞相。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霍光

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受命辅佐汉昭帝。汉昭帝在位时,霍光辅政后独揽大权,他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对外也缓和了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

汉昭帝死后,他迎立刘贺继位,可是刘贺太不争气,被霍光废掉了。最后霍光又拥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继位,就是历史的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归政于帝。汉宣帝没有接受,朝廷事务的决策仍先经过霍光过问再禀报皇帝。汉宣帝对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内心十分忌惮,与之同车时“若有芒刺在背”。霍光本人功高震主,为后来的全家族灭埋下了祸根。

曹操

曹操是汉朝的最后一位丞相,也是曹魏帝国的奠基人。扫平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平定了整个北方,为后来的西晋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

蜀汉帝国的丞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丞相,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完美典范,得到了后世的无数赞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王导

王导是东晋开国功臣,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没有琅琊王氏就没有东晋,王导对助建东晋和稳定东晋初期的政局做出了重要贡献,死后也极尽哀荣。

王导历任侍中、司空、太尉、扬州牧等重要职务,是两晋最有名的宰相之一。他对东晋的贡献,和诸葛亮对蜀汉的贡献几乎一样。

谢安

谢安是陈郡谢氏的代表人物,东晋后期的一位著名宰相,和诸葛亮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完美典范。他和侄子谢玄一起打赢了淝水之战,保全了华夏政权,功勋赫赫。谢安有大功于社稷,却不居功自傲,甚至面对昏君的猜忌和坚持的构陷,谢安主动离开朝廷、出镇广陵。

以当时陈郡谢氏的实力,其实是可以和昏君、奸臣正面刚的,但谢安自己选择了忍让,功成身退,不带走一片云彩。


袁卫宇


历史上的名相很多,从其政绩和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来讲,丞相或相当于丞相的著名历史人物有:

一、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为中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二、姜子牙:为西岐的富强和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作出了难以替代的作用,被后世尊为兵家鼻祖和百家宗师。

三、李斯:为秦国统一六国、制订方略的功臣。

四、管仲:为齐国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的功臣。

五、商鞅:为秦国富国强兵、逐鹿中原的功臣。

六、诸葛亮:为三分天下、治理国家的良相。

七、萧何:为奠定汉朝统一和富强的开国元勋。

八、房玄龄:为大唐盛世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九、王安石:宋朝改革家、著名丞相。

十、张居正:明朝著名丞相。


WILLSON39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宰相:

1、才高其天 谋深如海--秦相李斯

功过昭著的秦王朝名相,一生都在毫不伪饰地追逐功利权势。少年出道,研学帝王术,初投吕不韦,后宫帏进言,献剪诸侯,灭六国,成帝王之策,得始皇信赖,驰鹜于秦都。上《谏逐客书》、倡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创“小篆”一统文字。他也曾助秦始皇焚书坑儒,附赵高沙丘谋逆,最终为小人构陷,一代权谋大师腰斩于咸阳。

2、功冠群臣 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萧何

初乃秦末一刀笔小吏,却能乘势而起,拥立沛公。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徐图天下;慧眼独具,月下追韩信,使“汉兴三杰”到了刘邦一人手下。楚汉相争,留守后方,为刘邦提供充足支援;汉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更的“萧规曹随”之誉。

3、奇谋善变 不下三杰--汉初名相陈平

年青俊美,偏纳他人之遗孀,六出奇计,助高祖解白登之围,王陈并相,结交周勃,终灭吕后势力。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却能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到,远在三杰之上。

4、一语可破天下事--初唐房玄龄

唐开国大臣,贞观名相,也是唐初居相位最久之人。他为人多智,有奇谋。被誉为“汉之萧何”武门事变是主谋,助李世民得帝位,可谓一策定乾坤,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终至辉煌,儿子当了附马,女儿作了王妃,如此功绩,如此殊荣,也不枉其为大唐天下谋尽一生。

5、千古诤臣--大唐名相魏征

以直谏扬名天下,玄武兵变,易主辅秦王,太宗时进为宰相。他有胆,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创了历史上君“畏”臣的先例,树立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唐太宗有魏征,成就了天下盛世--贞观之治,难怪魏征一死,太宗大发感慨“魏征没,朕亡一镜”!

6、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宰相--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名相,他领导了一场轰烈而悲壮的熙宁变法,变法前被为“当世圣人”,变法后,司马光大骂其欲谋朝篡位的大奸臣。后徽宗对他推崇备至,钦宗却把他作为北宋灭亡的魁首;朱熹斥之为心怀叵测、沽名钓誉的伪君子,陆九渊赞其为“洁白之操,寒于冰霜”;而杨慎将之数落成“古今第一小人”,梁启超称他是“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列宁赞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7、欲得天下好 莫如召寇老--北宋名相寇准

坚主抗辽,促成“澶渊之盟”,后补被奸臣与皇后倾陷,一代直臣“寇老西”郁郁而死。他“有官居鼎鼎,无宅起楼台”清正廉洁,为世代楷模。

8、北国卧龙--元代名相耶律楚材

人称“神人”,元太宗时,上谏针砭时弊的十八条,保证了江山的初步稳定,后改革税制,大力培养“治天之才”,终使“武功”盛极的蒙古统治者收到“文治”之效。

9、救时宰相--明朝宰相张居正

机巧善谋,治世有方:创考成法,整顿吏治,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治黄整淮,修整边防,功在社稷,名垂后世。主政十年,救了明王朝,而得“救时宰相”之誉。他身为帝王之师,力育天子,行非常之师德,可谓用心良苦。然其死后,被一帮小人“秋后”算帐,罢了相位,削了谥号,抄了家!舍家为国者,却成世间罪人。

10、文胆武略 官场楷模--清朝名相曾国藩

一代名相,更是个官精。曾十年七迁,连跃十级,37岁就当上了二品京官。他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书、日记,广为流传;立功,挽救了大清朝;立德,事事以身作则。他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洋务运动领袖”“圣相”“近代史之父”。他的一生是极其成功的,名誉地位,别人所有的,他皆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有,成了毛泽东惟独佩服的人物,成了蒋介石心中完美的老师形象。纵观其一生,他那变化无穷的谋略智慧,他那独特的修身之道,他那行之有效的权术哲学,他那居官不败的当官真经,他那一眼见底的观人秘诀,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各朝宰相的历史沿革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由于太宗曾任尚书令,以后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书仆射为长官任宰相职。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五代的宰相制度基本上沿袭唐代,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特色。五代基本都是以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各部尚书、侍郎及他官加同平章事均为宰相。其中例外的,只有后唐和后周。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九月敕:“冯有经邦之茂业,宜进位于公台,但缘平章字犯其父名,不欲斥其家讳,可改同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周显德年间,枢密使吴廷祚曾加“同中书门下二品”的名号。其他的宰相名号仍为“同平章事”。

五代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大,宰相的权力被皇帝侵夺的同时,本身开始插手各部司的事务。宰相往往另判、领使、分管某一部门的工作,特别是一些重要的部司,几乎都是由宰相领判。与唐代相比,五代时期宰相制度的一大变化是,宰相的品级得到统一固定和提高。

后晋天福五年二月,“升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二品”,同时规定“以中书门下侍郎为清望三品”。从此,宰相的品级提高和固定到正二品,而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一旦加同平章事为宰相,其官品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

后晋这一宰相制度的变革,彻底改变了唐以来宰相品级较为混乱和不尽合理的局面。与唐代的宰相制度相比,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五代时期,宰相制度出现了首席宰相的制度,并被沿袭下来。后唐庄宗时,“豆卢革时为首相,故称之为首座相公”被认为是有史可查的五代首相制度的开始。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正式官名,它实际上在隋代就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宰相。

辽朝设立北南两个官制北面:北面又分北南两枢密院,北院掌军事,南院掌内政。北、南枢密院分别下设北、南宰相府和宰相。南面:南面官多仿唐制,也有三省六部、各台、院、寺、监、诸卫等官,地位与北院面一样崇高,却并无实权。是国家用来养士的崇高机构。

金朝以尚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不设中书、门下二省。以尚书令为宰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朝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晚清实施新政,仿日制设内阁总理大臣为行政机关首长。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

史上还有哪些名相:管仲、田单、魏冉、商鞅、吕不韦、李斯、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窦婴、曹操、诸葛亮、陆逊、王猛、谢安、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张柬之、姚崇、赵普、寇准、王安石、司马光、文天祥、陆秀夫、李善长、于谦、张居正、李东阳、方孝孺、谢迁、刘统勋、索尼、张廷玉、纳兰明珠、索额图、和珅等。


历史非史


丞相,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辅佐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百官之首。丞相权利之大,时常威胁到君权。所以,从丞相诞生之日起,君相权的博弈始终存在。即使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名,后世依旧会涌现出有丞相之实的权臣。

历史上,能坐上丞相的位置,往往非平庸之辈,只不过有的名垂千古,有的遗臭万年。

一、聪敏一世,糊涂一时的李斯

李斯原本是微末小吏,后拜荀子为师,学成后去秦国工作。在秦国,李斯开始大展宏图,协助秦始皇兼并六国。

秦国统一天下后,李斯成为丞相,他主张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吸取了周王朝的教训,避免了诸侯国的混战,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在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文字等方面,李斯同样功不可没。

秦始皇去世后,李斯伙同赵高发动“沙丘之变”,拥立胡亥。最后,李斯在权斗中败给赵高,被灭三族。

二、指鹿为马的赵高

赵高出生卑微,但精通秦国律法,又会察言观色,很快受到秦始皇的赏识。秦始皇去世后,赵高开始崭露头角。他先篡改遗诏,逼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然后又用计扳倒李斯,接替秦国丞相。

小人得志变猖狂,赵高当丞相后也不例外。为了大权独揽,赵高陷害忠良,排除异己,还导演一出指鹿为马。秦国在他的治理下,风雨飘摇,各地揭竿而起。

天欲让其亡,必先让其狂,赵高连秦二世也杀害了。最后,赵高被在扶持的子婴杀害。

赵高是历史上唯一名正言顺的宦官丞相,开了宦官专权的先河。他倒行逆施的行为加速了秦国的灭亡,也导致自己的覆灭。

三、西汉开国功臣——萧何

萧何年轻时是沛县的主吏掾,后追随刘邦起义。刘邦攻克咸阳后,其他人都紫醉金迷,只有萧何头脑冷静,赶紧接管了秦国的藏书、法令、地图、户籍,为以后的楚汉之争与规则制定打下基础。刘邦与项羽交战时,萧何坐镇关中,让前线的粮草源源不绝。

刘邦能建立大汉帝国,萧何居功至伟,后又协助刘邦铲除异性王,还制定著名的《九章律》。

四、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亮

诸葛亮少年时就自比管仲乐毅,提出的《隆中对》方案被刘备所采纳,出仕后把刘备的事业推向一个高峰。年纪轻轻,卧龙就出使东吴,联吴抗曹。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擒孟获,出祁山,北伐中原。因实力差距,每次都无功而返,最后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在践行一个“忠”字,即使后来大权独揽也没有为自己谋一份福利、生一点异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了后世臣子的榜样。

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曹操文能吟诗作赋,武能行军打仗,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之人。年轻时,曹操对汉朝抱有一丝希望,后因看透朝廷的黑暗对汉朝失望透顶。

在黄巾起义中,曹操开始崛起,逐渐成了一方诸侯。在兼并占中,曹操灭掉袁术、吕布、袁绍等势力,统一北方,为魏国的建立打下基础。兵败赤壁,让其统一事业受阻。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发展生产。

曹操是旧秩序的破坏者,也是新秩序的开创者。

六、财政专家——杨炎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原有的财政制度——租庸调制难以为继。杨炎被唐德宗启用后,迅速在全国推行两税法。

两税法的实施,不仅在当时收到成效,增加财政收入;在历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人丁为征收依据的税制逐渐扭转为按资产和田亩征收,便利了收税程序,抑制了贫富不均的现象。

七、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有出色的文学才华,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也是一位有才能、有魄力的改革家。

1070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在全国推行“新法”。财政上:均输法、青亩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等;军事上:保马法、保甲法、置将法等;科举上:废除诗赋取士,改为考察读书人对《春秋》的熟练度,并实行太学三舍法制度。

王安石的变法,抑制豪强的壮大,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改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八、辽国于越——耶律屋质

大辽刚刚建国的几十年,政权不稳定,尤其是皇权更替时,总会发生内斗。在这期间,有一个人每次都能横空出世,保持局面平稳。他就是耶律屋质,契丹皇室宗亲,辽国的五朝元老,拥立过辽世宗和辽穆宗。

耶律屋质能征善战,多次击退宋兵的进攻。不管对内还是对外,耶律屋质如同辽国的定海神针。

九、元朝“贤相”——脱脱帖木儿

脱脱是《辽史》、《宋史》、《金史》的主编,看上去更像是一位知识分子。

当了丞相后的脱脱,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重拾了元朝的政府信用;治理黄河水患,解决了灾民的安置问题,被老百姓赞为“贤相”。

十、万历首辅张居正

在明神宗时期,张居正先丈量全国土地,然后推行“一条鞭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税制改革,简化手续,将实物征收改为货币征收,确立了银本位制度。既减轻了普通人负担,也增加财政收入。


张居正一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反对征收商人重税,这些做法为明末资本主义萌芽诞生创造了商业环境。

在对外的军事上,张居正支持戚继光抗倭。

张居正执政的十年,大权独揽,完全架空年幼的宋神宗,君相之间已经由合作转变为对立。所以,张居正去世后,宋神宗秋后算账。

丞相会做人,懂得收敛自己,相权就是军权的补充,君臣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丞相飞扬跋扈,相权就是军权的威胁,君相之间必有一伤。


秋媚读史


历史上十大丞相(排名不分先后,仅包括秦武王设立丞相之位之后人选):

1、吕不韦。吕不韦之所以入列,关键是因为他所编著的《吕氏春秋》——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融合不同流派思想(兼儒墨、合名法)、首次探索大一统治国模式(秦始皇建立秦国后,也部分采纳了《吕氏春秋》中的“行秦法,兼王道”的治理模式);

2、李斯。作为2000年帝制大一统框架的设计者,李斯有什么理由不入列呢?另外李斯著名的皇帝管理大臣方法:督责之术,也是2000年帝制中皇帝经常使用的基本管理方法。

大一统框架提供了帝国的架构形态,督责之术提供了帝国治理的实现方法,这就是李斯的贡献。

3、萧何。萧何最大的功绩就在于:汉承秦制。秦朝虽然在名义上被推翻了,但秦法基本上流传下来,从西汉到东汉,直到三国两晋时期才开始慢慢因为五胡的进入而被改变。

秦朝是灭亡了,但秦法依然流传,这就是萧何的功绩。

4、李林甫。虽然李林甫因为和唐肃宗不和而黑为以口蜜腹剑的坏名声(哪个丞相不权斗,只不过李林甫能力更强而已),但李林甫的一个建议道出了唐朝藩镇割据、宋明军事无能的本质:

“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

唐玄宗采纳了李林甫的这条建议,重用安禄山、史思明等胡人、寒族来对抗世族,但因为没有处理好胡人、寒族和世族两大派系(表现为安禄山和杨国忠的争斗)的利益平衡而导致安史之乱,出现藩镇割据。

宋朝、明朝吸取唐朝教训,拒绝采纳李林甫的建议,坚持用文人领兵,结果是:北宋打不过契丹、西夏,南宋打不过金朝、蒙古,明朝对蒙古无可奈何,对满洲是步步后退。

用文人打不过,但是忠诚不会谋反;用胡人、寒族打得过,但会谋反——这就是李林甫以这条建议在历史上的贡献。

5、杨炎。杨炎的两税法,一改实物税收为金钱税收,改变自古以来以人口为税基的人丁税传统,为以土地、财产为税基的资产税传统,促进了商品社会的出现和发展。

两税法,让帝国社会从实物社会转型为商品社会,这就是杨炎的贡献。

6、王安石。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一改西汉以来所形成的定性不定量管理惯例,重回秦朝法治时期的技术流派。王安石注重定量,重回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的量化管理模式,重视理财技术在财政危机中的解决作用。

“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王安石作为量化管理的技术流,和商鞅(商鞅没有任职丞相,所以不能列入)一样成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亮点!

7、司马光。司马光以守旧派形象出现在教科书里,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渐进改革派。在改革人选上,坚持渐进改革的司马光,比起激进改革的王安石,更合适,更足有效果。激进改革从来只能在小国或无历史负担的国家进行,大国或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只能选择渐进改革。英国是渐进改革的典型,法国、德国、大清都是激进改革失败的代表;秦国的商鞅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小国激进改革的典型。

因此,作为历史上为数不多具有清醒认识的渐进改革代表司马光,难能可贵。

司马光的渐进改革+王安石的技术流派,就是最佳组合!只是北宋走偏了,让熙宁变法流产。

8、蔡京。贪官蔡京,最大的功绩是创立了元明清都在沿用的茶引法、盐引法,保障了帝国在茶叶贸易、食盐贸易上获取了最大的利益,改变帝国财政仅仅依靠农民田赋的传统。

9、阿合台。出生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色目人阿合台是元朝时著名的理财专家,但阿合台能够入列并非因此,而是他在面对忽必烈质疑他都选用自己人时的一句话:

“事无大小,皆委之臣,所用之人,臣宜自择。”

今天的美国总统,内阁首相、内阁总理,采用的都是阿合台的这个建议。这就是阿合台能够入选的资格。中国历史上,似乎没有一个人敢如此直白的说出浅显的施政道理,也没有一个丞相或者和丞相类似的最高文官首领能够说出或者实行选用自己信任之人为职。

所谓的举贤不避亲,只有1、2个人选而已,不能和阿合台大量任用亲信之人的组阁相比。

10、最后一名,暂时想不出,大家说说。

综述

以上所选取的9个人,他们的功绩都具有穿越当朝当代,具有穿越性,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吕不韦首次探索大一统治国方法;李斯给出大一统框架和管理办法;萧何让秦法不亡;李林甫道出了道出了文官领军根本;杨炎促进商品社会;王安石重现技术流派;司马光坚持渐变改革;蔡京让帝国财政找到田赋以外的税收来源;阿和台高喊组阁。

秦朝算2个人、汉朝1个人、唐朝2个人、宋朝3个人、元朝1个人。最后一个人,大家来凑数吧!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我认为历史上的十大丞相是下面这些人。

周公

两次辅佐周武王伐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是他,还有周公解梦也是他。他是中国贤相的典范,是爱惜人才的典范: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说,为了不错过人才,周公在吃饭的时候,如果听说有人才来拜访,立马把吃到嘴里的饭菜吐出来,赶紧出去迎接客人。正是在他的名声和影响下,天下的人才们都聚集到朝廷为国家效力;

  • 周公制作礼乐,孔圣人终生倡导的就是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

周公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后世从政者的楷模和典范

商鞅

商鞅为法家的代表,提倡以法治国。在秦国推行法家思想,推行商鞅变法,正是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才一跃成为战国最强大的国家,最终扫平六国,统一了天下。

管仲

春秋时期的齐国的一代名相,管仲年少时曾经做过地位低下的商人,游历过很多国家,几次想当官都没有当成。后在鲍叔牙的举荐下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齐桓公为了表示对尊敬,尊称其为“仲父”。后世评价他为:

“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诸葛亮

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而不会用,半生浮萍,如丧家之犬,一路东躲西逃。而在得到诸葛亮之后,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霸业。诸葛亮,既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政治家、千古名相,道德楷模。后人称赞他:

房玄龄:“至若夷吾体仁,能相小国,孔明践义,善翊新邦,抚事论情,抑斯之类也。”

房玄龄

房谋杜断中的房谋指的就是房玄龄,他是贞观之治的直接缔造者,虽然魏征在后世非常有名,那是因为在古代伴君如伴虎,谏官很容易被杀头,而像魏征这样做到这么大的谏官,真的是历史罕有。所以名气很大。但真正对唐朝的政治制度的贡献那是远远比不上房玄龄的,房玄龄执政二十余年,几乎贯穿整个贞观之治,主要的历史功绩有:

  • 制定法典章程制度;

  • 与魏征一起修唐朝礼仪制度;

  • 调整中央官员机构;

  • 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唯才是举,用人唯贤;

  • 严于律己,恪守职责,不居功自傲。

狄仁杰

一代名相狄仁杰,也号称东方的福尔摩斯。据说,他在当大理寺卿的第一年就处理了之前堆积如山的案件,牵涉人命17000人,但在他的审理之下,无一冤假错案,声名远播西域,番邦。被武则天尊称为狄阁老。狄阁老的历史功绩:

  • 恢复李唐神器,护国良相

包拯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包相爷刚正不阿,是中国直臣的典范。


  • 为政,不畏权贵,执法严峻,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地方大员,只要犯法,包拯都干就是了。他弹劾过宰相宋庠、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等人。甚至当面指责皇帝宋仁宗:

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
  • 执法,包拯是中国执法者的千古第一典范,都城皇亲国戚多如牛毛,但包拯“立朝刚毅”,把京城治理的“令行禁止”,弹劾权贵,“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于谦

再造大明的于谦,他的伟大功绩: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他的立世原则,也是他为官之本,一生清正廉明、刚正不阿;

  • 他是再造大明的救世宰相,当也先兵临城下,正是在他的坚持和领导下,成功地保卫了首都北京。否则就南逃了。明朝也就成了第二个南宋;

张居正

张居正的变革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盛唐革新之后的又一成功变革,使大明天下又延续了近百年。

左宗棠

左宗棠是非进士出生而做到宰相的第一人(大学士而兼军机大臣),他的最伟大功绩是,从沙皇俄国手中收复新疆,值得我们后人永远膜拜。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丞相,大家有何意见,欢迎点评!


比禾观史


丞相这个官职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武王时期正式设置左、右丞相,是相邦的副手,这个时候的丞相与秦汉时期的丞相不同, 战国时期君王以下最高官职是相或相邦,秦汉时期皇帝以下最高官职才是丞相。

虽然官职的叫法不同,但此处所说的丞相是指皇帝以下的百官之长,在一个国家的地位是处于一下之下,万人之上的,是皇帝的副手,是辅佐皇帝执政的百官之首,权力及地位都非常高。

如果说到历史上有名的丞相,以此人物所在的地位而划分,而不必计较具体的官职叫法,个人觉得应该有以下人物,按历史时间先后顺序来做一个排名就是:

周公旦、管仲、吕不韦、李斯、萧何、曹操、诸葛亮、房玄龄、魏征、张居正。

一、周公旦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辅佐周武王成功讨伐商纣王,周武王在灭掉商朝的后不久就去世了,周公旦作为周武王的弟弟,在周武王年幼的儿子周成王亲政前,代为摄政,实际上周公旦起的就是后世的丞相作用。

况且当时周公旦的官职叫辅相,差不多就是丞相的意思,周公旦在位摄政七年时间,制定了一系列用以维护周王朝的典章制度,比如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度、分封制等等,这些制度的制订让周王朝正式进入文明的礼乐社会。

周公旦制定的一系列制度统称为周礼,是周朝统治的根基,这些制度影响了后世数千年的华夏社会,直到春秋晚期礼乐崩坏,周礼才开始走向衰弱,周朝也就逐渐走向灭亡,而作为周礼的总设计师,周公旦在整个周朝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绝对称得上千古名相。

二、管仲

管仲是春秋早期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任霸主的名相,管仲与齐桓公是历史上最为合谐的君臣组之一, 管仲最初辅佐的是齐桓公的政敌公子纠,公子纠争位失败被杀,管仲也四处逃亡,但齐桓公在鲍叔臣的举荐下,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

管仲在辅佐齐桓公称霸期间,为齐国的强盛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管仲是法家人物,治理齐国也是采用法家的一套理论,可以说管仲是法家最早的改革家之一。

管仲对齐国进行了大张棋鼓的改革,将整个齐国分为21个乡,并将士、农、工、商各种职业细分到每个具体的乡,进行合理分工,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乡的记载了,管仲还将国都之外的所有地区分为5属,设置5大夫管理,加强行政管理,这也成为齐国历史上的标准制度,齐国直到灭亡 ,还是采用管仲的这一套管理办法。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还提出历史有名的政治口号“尊王攘夷”,作为周天子管理职能衰退后维护周朝统治的唯一切实可行的政治制度,管仲在春秋时期的影响力无人能及。

三、吕不韦

吕不韦是一个传奇,是一个从地位卑贱的商人到地位尊崇的相国转变的传奇,吕不韦以商人敏锐、冒险、长远的眼光,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成功将秦始皇的父亲子楚推了秦国太子的位子,这简单就是神话。

正是因为吕不韦将子楚推上秦国国君之位,才有了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可以说吕不韦居功至奇,吕不韦除了从商厉害,而且从政也轻车熟路,吕不韦在秦国当了十几年的国相,为秦国的强大及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吕不韦还编写了《吕氏春秋》这部奇书,声称天下人如果能改变一个字,奖励千金,这也就是一字千金这个典故的由来。

吕不韦因为嫪毐集团谋反事件受到牵连,被贬官流放,在流放途中吕不韦自杀而亡。

四、李斯

李斯是秦始皇时期的丞相,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名相。李斯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从最初吕不韦的门客一跃成为后来大秦帝国的丞相,也算是一个寒门也贵子的典范,同时李斯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斯的小篆写得非常漂亮,李斯所作的《仓颉篇》七章是秦朝供人临摹的学习课本,李斯的《谏逐客书》因为文笔流畅,辞藻华丽,成为历史很有名的一篇文章,李斯是坚决拥立秦始皇采用郡县制为数不多的官吏之一,秦国大部分的法律制度,都有李斯的参与制订。

李斯因为参与了沙丘政变,与赵高、胡亥合流,之后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输给了赵高,被赵高诬陷,从而被腰斩于咸阳。

五、萧何

萧何是西汉开国名相,辅佐刘邦从一县之吏成为一国之相,刘邦曾经说过:守卫国家,安抚百姓,提供军饷,使运粮的道路畅通,我不如萧何。刘邦在统一天下之后,将萧何定为第一功臣,可见刘邦对萧何的看重。

萧何在刘邦整个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中,都是在后方默默守护,提供各种资源,管理内政,几乎掌控了刘邦全部的根据地,刘邦在前线即使打得全军覆没,也都是萧何在后方为刘邦提供了一切,正是因为萧何的鼎力支持,刘邦才最终在战争中胜出。

萧何作为西汉第一名相,不仅为刘邦提供了后勤保证,而且为西汉制定了大量的制度,所谓的汉承秦制基本上就是萧何的功劳,刘邦作为第一个进入咸阳的诸侯,萧何做的第一件事就收集秦朝的文献资料、户口帐本、山川地图,以备将来之用,正是因为萧何所做的一切,刘邦才能从天下的形势如此熟悉,才能最终胜出。

六、曹操

曹操是自汉武帝废除丞相制度后,两汉首个恢复丞相制度的第一人,曹操以官宦之后,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仅用了二十年时间,就统一了整个北方,虽然曹操没能统一天下,但曹操在当时确实属于雄才大略的存在。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能够脱颖而出,不得不说曹操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手腕的人,在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利用天子的名声发号施令,最终建立了三国最强大的曹魏政权。

虽然曹操恢复丞相制度是夺权的表现,但整个曹操政权的每一块土地都是曹操用武力和智力打下来的,曹操本质上不是一个纂位者,而是一个创业者。

七、诸葛亮

历史上有名的千古一相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在历史上的形象是绝对的正面典型,既是忠心的正面教材,也是鞠躬尽瘁的正面典型。

诸葛亮的诸多事迹历来为人所称颂,比如他受刘备托孤,呕心沥血地为了蜀汉政权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最终死在了北伐的战场上,诸葛亮虽手握大权,却没有传承权力,诸葛亮虽身居高位,却没有以权谋私,诸葛亮虽权倾朝野,却没有独断专行,诸葛亮虽五次北伐,却没有穷兵黩武。

诸葛亮是一个完美的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丞相,无论是才能,还是人品,又或者是忠心程度,都堪称是丞相中的典范。

八、魏征

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宰相,类似于丞相,以直言敢谏出名,唐太宗所创立的“贞观之治”有一半的功劳是魏征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君,正所谓贤君才能听取正确的谏言,也只有在贤君手下才能产生正直不阿的官吏,魏征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观点,给予李世民正确的意见,并且从来不担心自己因为劝谏皇帝而产生不安。

封建社会的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尤其到了汉之后的朝代更是如此,皇帝的身边总是一帮阿谀奉承的人,但魏征却是一个非常的另类存在,成为贞观之治的照妖镜一般,形成了一股清明的政治。

九、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在宋神宗时期,王安石被拜为相,开始主持北宋时期的熙宁变法,也称为王安石变法,意图改变北宋的现行状态,实行富国强兵的道路。

王安石的亲法涉及到国家的各个方面,比如财政、科举、军事等等,由于新法得罪了守旧势力,再加上皇帝的意志不坚定,守旧势力的反扑,新法仅维持几年就失败了。虽然变法失败,但王安石只是被罢官,没有遭到残酷的政治迫害。

同时,王安石还是同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有不少诗歌、词、散文流传后世。

十、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皇帝的首辅,相当于丞相,张居正在成为首辅之后对明朝进行了十年时间的执政,是明朝中后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明朝的回光反照,也是明朝中后期最辉煌的历史。

张居正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财税、增加收入、整顿吏治、加强国防军事,使明朝中后期的国力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

由于张居正清正严明,又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对万历皇帝管理过于严格,受到万历皇帝的猜忌,张居正去世后,被万历皇帝清算,抄家。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历史上的丞相还是有很多个是都不错的,一般在有明君的情况下,才会有明相。只有明君和明相在一起才能够开创一片伟大的基业。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齐桓公和管仲,还有唐太宗与李世民,这都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那么有哪些人可以入选十大丞相呢?

我们选最为代表的来说一下吧。

诸葛亮

诸葛亮的事迹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他对后主刘禅的忠心,在古代是能够和周公相媲美了。尽管诸葛亮当丞相之后,再开疆拓土方面,取得的成果没有那么大。

但是,他对蜀国的治理,以及和邻国之间保持的关系,还是让蜀国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国度里,有了一席之地的。

诸葛亮绝对是典范合格的一个丞相。

李斯

李斯有千古一相之称,他和千古一帝秦始皇一起,统一了六国。

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国家很多的策略,都是李斯提出来的,比如说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这些便于秦朝统一管理的法度,都是李斯提出来的。

李斯还建议秦始皇,减少人民的负担,在全国修理高速公路。

还有,健全法制,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当初李斯提出的这些制度,对中国后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李斯绝对能名列其中。

管仲

管仲是齐国名相,齐国的强大是和管仲分不开的。

齐桓公在春秋的时候,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就是因为管仲辅佐的原因。

齐桓公刚开始当齐王的时候,他也就是满足于一个小小的齐王。

是管仲告诉他,要做就做霸主,若是齐桓公不做霸主,他就不辅佐他了。

就是这个激烈,让齐桓公不敢堕落。而且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的。齐桓公成为霸主之后,多次号令天下,对抗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发动的侵略。

这些功劳对于中原民族来说是利好的一件大事。

房玄龄和杜如晦

这两个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他们两个人,一个擅谋,一个擅断。两个人的意见结合在一起,正好是李世民想要的结果。

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开创贞观之治,可以说和他们两个人的辅佐有关。

协助李世民治理国家,是他们擅长的,为李世民稳固江山,也是他们擅长的,当初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政变,他们两个功不可没。

大唐能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和他们两个人的才能也是密不可分的。

吕不韦

吕不韦能从最底层的商人,当上秦国的宰相,绝对是有几把刷子的。不说别的,就看他的营销手段,就可以知道他的厉害。

秦庄襄王异人,之所以能从一个落魄公子,变成秦国的王。都是吕不韦一手操作的结果,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不会有秦庄襄王,没有秦庄襄王,就不会有后来的秦始皇嬴政。

毕竟没有异人这个老爹当秦王,就不会有儿子嬴政继承秦国的王位。

若是嬴政连秦王都不是的话,他肯定就统一不了天下了。

所以,说中国之所以,能出现秦始皇,之所以能实现大一统,吕不韦功不可没。

吕不韦当了宰相之后,他也是很有作为的一个人。那时候的大秦帝国,依然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吕不韦还编纂了一部著名的书籍《吕氏春秋》。

萧何

萧何是刘邦时期的宰相,虽然萧何是和刘邦搭班,一起治理大汉江山。

但是,刘邦这个人比较注重于享受,所以,大汉的所有事情,基本上都是有萧何独自来完成的。

大汉在萧何的治理下,国力逐步上升了起来。

国家渐渐的稳定了起来,百姓也开始安居乐业了,大汉能够延续四百多年的时间,这说明他们的统治,是很得人心的。

所以,萧何治理的汉朝的前期,绝对起到了一个好的示范作用。

当然了历史上的名相还是有很多的,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才讲史


华夏大地,自古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既有无数帅才猛将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又有历代贤臣良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不不乏传奇人物,如群星般照亮着那个时代。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国政的官员,丞相制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明朝时罢中书省、废丞相。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十位不可不知的贤相。



①管仲,安徽颍上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②李斯,河南上蔡人。功过昭著的秦王朝名相,一生都在毫不伪饰地追逐功利权势。少年出道,研学帝王术,初投吕不韦,后宫帏进言,献剪诸侯,灭六国,成帝王之策,得始皇信赖,驰鹜于秦都。上《谏逐客书》、倡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创“小篆”一统文字,。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度,坚持郡县制,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诸子学说,禁止私学,以加强思想统治。他也曾助秦始皇焚书坑儒,附赵高沙丘谋逆,最终为小人构陷,一代权谋大师腰斩于咸阳。 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③萧何,江苏丰县人。最初是秦末小官,却能乘势而起,拥立沛公。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图谋天下;慧眼独具,月下追韩信,使“汉兴三杰”到了刘邦一人手下。楚汉相争,留守后方,为刘邦提供充足支援;汉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更的“萧规曹随”之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王。



④诸葛亮,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自幼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做为智慧的化身,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



⑤房玄龄,山东淄博人。唐朝开国大臣,贞观名相,也是唐初居相位最久之人。他为人多智,有奇谋。被誉为“汉之萧何”武门事变是主谋,助李世民得帝位,可谓一策定乾坤,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终至辉煌,儿子当了附马,女儿作了王妃,如此功绩,如此殊荣,也不枉其为大唐天下谋尽一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⑥魏征,河北晋州人。以直谏扬名天下,玄武兵变,易主辅秦王,太宗时进为宰相。他有胆,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创了历史上君“畏”臣的先例,树立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唐太宗有魏征,成就了天下盛世--贞观之治,难怪魏征一死,太宗大发感慨:“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⑦王安石,江西抚州人。北宋神宗时名相,他领导了一场轰烈而悲壮的熙宁变法,变法前被为“当世圣人”,变法后,司马光大骂其欲谋朝篡位的大奸臣。后徽宗对他推崇备至,钦宗却把他作为北宋灭亡的魁首;朱熹斥之为心怀叵测、沽名钓誉的伪君子,陆九渊赞其为“洁白之操,寒于冰霜”;而杨慎将之数落成“古今第一小人”,梁启超称他是“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列宁赞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⑧寇准,陕西渭南人。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坚主抗辽,促成“澶渊之盟”,后补被奸臣与皇后倾陷,一代直臣“寇老西”郁郁而死。他“有官居鼎鼎,无宅起楼台”清正廉洁,为世代楷模。



⑨耶律楚材。人称“神人”,元太宗时,上谏针砭时弊的十八条,保证了江山的初步稳定,后改革税制,大力培养“治天之才”,终使“武功”盛极的蒙古统治者收到“文治”之效。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仕至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为臣。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⑩张居正,湖北荆州人。字叔大,号太岳,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机巧善谋,治世有方:创考成法,整顿吏治,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治黄整淮,修整边防,功在社稷,名垂后世。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促使政治变得清廉严明。主政十年,救了明王朝,而得“救时宰相”之誉。他身为帝王之师,力育天子,行非常之师德,可谓用心良苦。然其死后,被一帮小人“秋后”算帐,罢了相位,削了谥号,抄了家!舍家为国者,却成世间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