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黄蜀葵与黄秋葵有什么区别?都有什么用途?

七都农人


黄蜀葵是分布在我国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及以南部分省区的一种高度中等的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南方,野生的常生长在山沟草丛、地边、河沟旁灌丛中,多地栽培供园林观赏用。

黄秋葵是一个别名,正式中名叫咖啡黄葵,原产印度,我国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等省区有引种栽培,它的生长周期短,耐干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比较多。

黄蜀葵和黄秋葵都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

一,黄蜀葵与黄秋葵有什么区别?

1,叶子区别:

黄蜀葵的叶子掌状五到九深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


黄秋葵的叶子掌状三到五浅裂,裂片卵状三角形。

2,苞片区别:

黄蜀葵的苞片卵状披针形。黄秋葵的苞片线条形。

3,果实区别:

黄蜀葵的果实椭圆形,长四到六公分;种子黑褐色。

黄秋葵的果实圆柱状尖塔形,长十到二十五公分;种子绿色。


二,两种的用途:

黄蜀葵的花朵大,颜色浅黄色,常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应用;

根含有粘质,可作为造纸的糊料;根、花、种子入药,有清热凉血等作用。

黄秋葵的嫩果实是人们食用的蔬菜;
它的种子含油量20%左右,榨油可为工业用,有小毒,不能食用。


老姚谈植物


首先,黄蜀葵和黄秋葵是不同的,区别主要是在蒴果和种子。

以下信息来源于«中国植物志»[M]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自古以来,许多药用植物都有同名异物的情况,黄蜀葵也是如此,其异名繁杂。据可

考文献记载,其又名黄葵、秋葵、溪麻、霸天伞、棉花嵩等,并在各地区还有俗名,如棉花葵、假阳桃(福建、广东、广西),野芙蓉(广西),黄芙蓉(云南),黄花莲、鸡爪莲、担疮药、追风药(江西),漏芦花(四川),豹子眼睛花、养面花(昆明)等名称。历代本草和医籍方书中,多列黄蜀葵为正名,这可能是鉴于《嘉祐本草》首载此名而相沿成规。古书及现代文献中混用最多的为黄葵和秋葵。而今锦葵科秋葵属另有黄葵(拉丁名Abelmoschus)和秋葵(学名咖啡黄葵,拉丁名Abelmoschus Esculentus L Moench)。三者主要区别在蒴果和种子:黄蜀葵菊果卵状楠圆形,长4--5cm,被硬毛;种子多数肾形,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黄葵蒴果呈长圆形,长5--6cm,顶端尖,被黄色长硬毛,比黄蜀葵略长;种子肾形,具有腺状脉纹,有麝香味是其特点。秋葵菊果筒状尖塔形,长10-25cm,

顶端具长喙,疏被糙硬毛!种子多数球形,具毛脉纹,有小毒。古书中,黄蜀葵与黄葵、秋葵原来都指黄蜀葵,但近代考证并细分后,这三者现为同属的不同植物。

然后它们的用途的不同。

黄蜀葵为1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高1-2米。始载于《嘉佑本草》,其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并收载于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其全株皆可入药,黄蜀葵花为主要药用部位,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奎遏,淋浊水脚;外治痛痘肿毒,水火烫伤。其根味甘苦性寒,具有利水散痕,消肿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淋病,水肿,乳汁不通,腮腺炎。其茎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消肿,滑肠涧燥之功效。其叶味甘性寒,清热解毒、接骨生肌,主治热毒疮痛,尿路感染,烫火伤,外伤出血等。果实种子也用来治疗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跌打损伤等疾病。迄今为止己从黄蜀葵花中分离出20余种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多糖类、有机酸及长链轻类等化合物。现代研究表明,黄蜀葵中含有的金丝桃苷等黄酮类和多糖类成分,对肾炎、心肌损伤、脑缺血损伤、癌症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在慢性肾炎的治疗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黄秋葵(就是咖啡秋葵)原产于非洲,现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黄秋葵以嫩果供食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果实还含有由果胶和多糖等组成的黏性物质,是一种营养保健蔬菜,具有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的功效。黄秋葵叶、芽、花也

可食用。黄秋葵味淡,性寒,具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黄秋葵的花、种子、根均可入药,对恶疮及痈疖有良好疗效,种子炒熟磨碎后可做咖啡的代用品。它具有滋阴补阳的功能,被人们认为无毒副作用的“植物伟哥”

考证文献:

温锐等.黄蜀葵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阴.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5,

刘爽等.黄蜀葵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中国现代中药,2010

居文正  黄蜀葵的本草考证  时珍国药研究,1994

吴燕春等,  黄秋葵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学刊  2005




杂家基础科普


1、黄蜀葵的花比黄秋葵的要大一倍左右; 2、黄蜀葵的果夹比比黄秋葵的要长3倍多,粗也要1倍多。 3、黄蜀葵的植株要比黄秋葵的高而瘦,黄秋葵的低而粗壮。 好像没听说过黄蜀葵可以食用,只听说黄秋葵的荚是有很高营养价值的疏菜。 这两种我今年刚好都看到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