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五臺山探考,張商英深信佛教在羅喉殿祈雨是怎麼回事

五臺山探考,張商英深信佛教在羅喉殿祈雨是怎麼回事


這裡只說宋代時,儒道釋經過長期的爭論鬥爭,佛教中的一大批既通禪理,又具文采的禪僧脫穎而出,其禪學思想,影響著儒家理學的形成。經過五代十國社會動亂的土大夫階層,此時處於內憂外患和新舊黨爭的夾縫之中,感到世事難以預料,便紛紛與禪僧交接,自我陶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張商英等人,而張商英則是對五臺山的佛教發展,有過重大貢獻的一位居士。


五臺山探考,張商英深信佛教在羅喉殿祈雨是怎麼回事


張商英,字天覺,號無盡居士,今四川新津人,為北宋大臣,官至監察御史,後為徽宗時丞相,是當時士大夫階層中,一位典型的維摩詰式的居士。張商英魁梧灑脫,一表人材,膽識過人,辯才無礙。相傳他十幾歲到京城應試時,有位向氏預先夢見神人對她說:明天迎接相公。"第二天,途經向氏家的張商英果然到了,向氏很是驚詫,便說:"秀才如果還沒娶妻,我願意將女兒嫁給你。"張商英起先推辭,向氏便說:"你是怕考不中嗎?如果考得不理想,我也不會毀掉婚約。"張商英果然進士及第,便娶了向氏的女兒。


五臺山探考,張商英深信佛教在羅喉殿祈雨是怎麼回事


張商英進士及第,不久擔任主簿,一次他進入僧寺,看到寺裡整齊的佛教金字金書,非常氣憤地說:"我孔聖之書,難道還比不上胡人經書那麼讓人敬仰嗎!"遂在晚上坐在書院,吮筆研墨,憑紙長嘆。夫人向氏叫他說:"官人,夜深了怎麼還不睡覺呢?"商英說"我正在寫《無佛論》。"向氏說:"既然無佛,那還有什麼可論的呢?你應該寫《有佛論》才對。"張商英對夫人的話,一時半信半迷,終於停筆。後來他拜訪一位同事,看到佛龕前的《維摩詰經》,打開一看觸目的一句話是:"這病不嚴重但也不會不嚴重",便感嘆地說:原來胡人的話也很好啊!"便向同事把這部經借回去閱讀。這時夫人向氏對他說:"你可以熟讀這部佛經,然後再寫《有佛論》了!"張商英對夫人所說甚感驚異,從此居然深信佛道。


五臺山探考,張商英深信佛教在羅喉殿祈雨是怎麼回事


這故事出自五燈會元,表面看去,張商英進入佛門,是由於夫人向氏的指點,實則是《維摩詰經》引力的使然。《維摩詰經》中所描述的維摩詰居士,是佛吒時代毗耶離城的一位大富翁,他精通佛理,辯才無礙,連文殊菩薩也要敬他三分。他家財萬貫,妻妾成群但這麼個安享富貴的人,在《維摩詰經》中,則被認為是入俗化人的大菩薩,因而歷來迎合了世俗貴族士大夫們的心態。張商英看中的,正是既能貪圖享受,又能出汙泥而做佛,故而從此和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張商英做了居士後,喜歡談禪論道,虔誠學習禪典,先後拜訪從悅、大慧、克勤、報恩等禪師,由於他的佛學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還鬧了不少笑話。但他佞佛喜禪,維護佛教,倒還專一真誠。


五臺山探考,張商英深信佛教在羅喉殿祈雨是怎麼回事


看破紅塵愛紅塵的張商英,一腳踏入仕途,就是在熙寧變法、元祐更化。蔡京專權中度過的。在新舊兩黨的激烈鬥爭中,張商英往往慷慨放言,但又見機行事,表現出了他的不穩定性。他先是由章淳推薦,受到王安石重用,支持過王安石變法。但在舊黨文彥博的反對聲中,則稱王安石變法操之過急,卻又對元佑全面否定王安石的變法,提出了疑義。這種論調似乎和蘇軾的意見相左,因此他藉此寫信給蘇軾,大拍馬屁,蘇軾認為此子"雖俊可喜,終敗人事",沒有上他的圈套。章淳為相,新黨執政後,張商英又上書,攻擊蘇軾、司馬光、文彥博等一班元祐舊黨,結果蘇軾遭貶。到徽宗時,皇帝認為蔡京久盜國柄,中外積怨,而張商英卻能立同存異,是為賢者,後來才拜他為宰相。在商英任宰相極短的時間裡,也辦了些為國為民的好事,後又因事降為觀文殿大學士。在仕宦道路上,可看出張商英常常觀風使舵,依附不定,但儘管他這樣,在封建皇權複雜的鬥爭中,總免不了沉浮升降的命運。


五臺山探考,張商英深信佛教在羅喉殿祈雨是怎麼回事


張商英誠信佛教,自稱是文殊眷屬,因此和五臺山結下了深厚的情緣。據說他先是學著武則天,在元祐二年(1087)二月,神神兮兮夢遊了五臺山金剛窟。接著,就在他被貶為河東提點獄時(十月),踏著冰雪,在嚴寒中第一次來到五臺山,瞻禮了金剛窟,經過他的驗證,認為金剛窟"皆與夢合"。元祐三年(1088),張商英第二次來到五臺山,這一次他住了好幾天,遊歷了好多寺廟聖蹟。六月二十七日,他在佛地一路走來,見南臺之側白雲綿密,於是急忙換上公裝,焚香一拜未起,即見雲中顯出了金橋和金色相輪。晚上他在真容院棲止時,又見到龍山出現了黃金寶階,北山出現了大火炬(聖燈)。張商英此時一拜在地,又見東臺龍山、羅喉殿左右各現燈,浴室後、金界南溪上也各現二燈。張商英注目而望,見所顯聖燈忽大忽小,忽紅忽白,分分合合,照耀林木。此時他跪地禱告說:"若非人間燈者,願至我前",話未說完,忽見溪上之燈如紅日浴海,騰空而上,放大光明,俄爾,漸漸收束,來到閣前,變成一顆小火珠。接著,又見到溪上出現金色之身,細看時,卻是冉冉而上的天龍八部。又一日,張商英在中臺頂上,見五色祥雲紛紛鬱郁,西北開朗處,顯出碧琉璃世界,並出現了一萬菩薩儀仗,還有樓殿寶臺。他在文殊真容殿,又見到文殊坐於獅背上,同七位尊者升降遊戲。在北台山畔,他看到了紅火炬,金銀燈,於是跪地又拜說:"願現我前。"話畢,果然那些燈一一飛來,又一一復歸原處。接著,張商英在一路紛繁的異象中,又遊了玉華、壽寧兩寺,後歸真容院,見到松樹上群燈連珠。


五臺山探考,張商英深信佛教在羅喉殿祈雨是怎麼回事


張商英在五臺山,簡直是呼佛要燈,無所不應。他由僧俗人等陪同,在遊覽梵仙山時,看到山頭紫氣繚繞,便對陪同他的官員說:"紫氣之下,必有聖賢。"話未說完,果見山頭出現了樓閣宮殿,諸位菩薩在其中莊嚴說法。張商英又說:"願顯儀仗。"言畢,佛家儀仗果然出現。在棲止的真容院清輝閣,在他的要求下,眾聖燈再次出現,張商英又發願說:"我若於過去世是文殊師利眷屬,願益見希奇之相。”言罷,即見兩燈上下跳躍,交舞四次。以後,張商英又在秘魔巖見了文殊騎獅像,看到等身白光菩薩三現等等一系列的靈瑞異象。


五臺山探考,張商英深信佛教在羅喉殿祈雨是怎麼回事


張商英自稱是文殊眷屬,所以他在五臺山,能夠隨意調動各種靈瑞異象,自然,他本人也常以一位聖者的姿態出現。其時幷州大旱,張商英以"文殊眷屬"的身份,几上五臺山祈雨,元祐四年六月那次,當他至羅喉足跡殿,禮拜了羅昳聖蹟,安奉了自塑的文殊菩薩聖像時,忽見殿頂寶蓋上出現了數盞金燈,繼而,又在晚上看到殿左右出現了十大金燈。當他三跪九叩,禮拜了文殊菩薩,心滿意足地離山出行,當走到代州時,又一個奇蹟出現了。天空忽然濃雲密佈,大雨鋪天蓋地而來,乾枯的田禾也頓時變得豐綠了,這在張商英來說,他在五臺山祈雨真是靈驗之至。不甘人下的張商英,他 作為文殊眷屬,既能感通大聖,又能祈得靈雨,越發證實了他的非凡之處。所以他對五臺山的佛教,虔誠護持,責無旁貸,除捐錢3萬貫,興建了菩薩頂、羅喉寺外,還辦了兩件佛界稱道的好事。一是請求皇帝批准,將邊臣佔去的三百頃田地歸還了佛寺,二是應寺僧們的要求,將自已在五臺山的見聞,撰寫成《續清涼傳》上、下集)公諸於世。《續傳》雖多誇張其詞,但它面世後,卻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眾多佛徒信眾聞之,紛紛前來禮拜文殊,使五臺山的佛教,又出現了新的繁榮。因此說,張商英是對五臺山的佛教,做出了很大貢獻的一位名公護法。至於張商英本人,他藉助五臺山特有的地質氣象,文殊信仰,神化自己,抬高身價,為他爬上高位大造輿論,因此也擴大了影響,到後來還終於當上了丞相。這在他看來,恐怕又是佛菩薩保佑的結果了。我們看他做的一首《詠五臺》的詩,就是以文殊眷屬的口氣寫的,感情也還真摯,又寫出了五臺靈山的特色:


五頂嵯峨接太虛,就中偏稱我師居。

毒龍池畔雲生噪,猛虎巖前客過疏。

冰雪滿山銀點綴,香花遍地錦鋪舒。

展開坐具長三尺,已佔山河五百餘。


五臺山探考,張商英深信佛教在羅喉殿祈雨是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