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葉蓬的兩次拜師:5歲拜楊寶森,二次拜師李少春

葉蓬,誕辰:1939年,京劇老生。是當今京劇界楊派老生元老級人物,祖父是成績斐然的戲曲教育家,著名京劇科班富連成創始人葉春善;父親是聞名遐邇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葉盛蘭。

葉蓬先生秉承“為祖師爺傳道”的家訓,教出了於魁智、杜鎮傑、王平、杜鵬、黃炳強等老生演員,撐起了京劇生行的一方天空。


葉蓬的兩次拜師:5歲拜楊寶森,二次拜師李少春

葉蓬先生


葉蓬的兩次拜師:5歲拜楊寶森,二次拜師李少春


5歲拜楊寶森:不扣門的入室弟子

5歲頑童,沒有擺桌宴請,父親一句話,磕了一個頭,“收徒極嚴”的楊寶森就欣然接受了葉蓬。為此,梨園界至今有人質疑。其實,質疑者是對葉楊兩家的淵源不甚瞭解。
首先,兩家有親戚關係:葉盛蘭的二姐、葉蓬的姑母葉玉琳嫁給了楊寶森的表兄宋繼亭。這層關係在如今看來似乎不夠近,但在當時枝蔓繁多的大家族體系中,已算是親近的了。其二,楊寶森與葉盛蘭在舞臺上英雄相惜,生活中交情深厚。其三,楊寶森很喜歡葉蓬。因夫人趙霞章身體不好,一直未能生養,楊寶森當時沒有自己的孩子,只抱養了一個女兒小玲,與葉蓬同年。其四,兩家曾有同院居住的緣分。
關於這一條,還得從頭細說。
眾所周知,葉蓬的祖父葉春善是富連成科班的創辦者,老人家在世時,葉家是一個大家族。當時的大家族都是講究兒孫不離老人左右,分家就意味著敗落。於是父母兄弟同住在宣武區北海寺街8號,就是現在的崇光百貨大樓後面。葉春善膝下六女五子,可以想見當年那座大院內的喧嚷熱鬧。後來兒女長大成人,男娶女嫁、葉繁枝茂,老院住不下了,兒子們便各自在外面買房置業。


1944年,有了妻子和一對兒女的葉盛蘭也要自立門戶。他在諾大一個北京城裡看來看去,最後買下了離海北寺街不遠的棉花5條甲3號院。這是北城衙門李姓官員的宅子,要搬入必須重新修繕。房子正在修繕時,葉盛蘭得知楊寶森也在找房子,而且一時沒有找到順意的房子。

葉蓬的兩次拜師:5歲拜楊寶森,二次拜師李少春

葉盛蘭對楊寶森說:“您現在看房子著急,我正買好了房子在修繕,內院(上房)已經修繕好了,您要是不嫌棄就先搬進來住著,再接著找自己中意的房子。”楊寶森也不和這位四弟客氣,就攜夫人與養女搬了進去。


就這樣,葉盛蘭吧自己新買的還沒享用過的房子讓給楊寶森住。葉家搬進之前,楊寶森主動騰出上房,搬到已修繕好了外院南房。葉家喬遷當日,楊寶森作為先搬進來的客人,買了一對古瓷花瓶送到上房來,反客為主為葉盛蘭“賀居”。

葉蓬的兩次拜師:5歲拜楊寶森,二次拜師李少春


楊寶森坐穩後,葉盛蘭招呼葉蓬過來,說:“給三伯父磕頭!”懵懂的小葉蓬就照做了。楊寶森微笑著說:“這非節非壽的,怎麼磕起頭來了?”葉盛蘭說:“我想讓孩子學老生,就跟著您吧.”楊寶森笑著扶起葉蓬,認下了這個徒弟。那時葉蓬環顧四周,在場的只有自己的父母、姐姐和幾位親朋好友,這也算是京劇史上最簡單的一次拜師儀式了吧?


拜師之後,以《武家坡》開蒙,葉蓬向楊寶森學了《四郎探母》、《文昭關》和《擊鼓罵曹》等劇目。因為太小,當時有點像“學著玩兒”,但大師開蒙,獲益是終身的。葉蓬嚴謹的繼承了楊派的精髓,雖後來離開舞臺、一心執教,但為師父傳薪遞火,也是功不可沒的。
家人一直戲稱葉蓬是楊寶森的“不叩門入室弟子”。年幼的葉蓬到楊家主要為兩件事:一是跟師傅學藝,二是找小玲玩。他每天光顧楊家好幾趟,都是“咕咚”一聲推門闖進去,從來不敲門。民國時禮數猶繁,但楊寶森夫婦咋麼捨得去約束這個5歲的孩子呢?況且,這是四弟的掌上明珠啊!

22歲拜師李少春:唯一正式弟子

1962年7月26日,葉盛蘭給李少春掛了電話,葉蓬在旁邊略帶緊張地聽著。電話那頭傳來了李少春的妻子侯玉蘭的聲音:“哦,四哥啊,您有事嗎?”
“(少春)在家呢嗎?”
侯玉蘭明白這是要李少春親自接電話,就把電話給了丈夫。
“四哥。”


“現在國家提倡繼承傳統,興拜師,我想讓我兒子拜你。”
“好啊!定沒定哪天?”
“8月2號在前門飯店舉行拜師典禮,你看要請誰啊?”
“不請誰,就兩位別落下,一位是王少樓,一位是趙貫一。”
一件大事,就通過電話在寥寥數語間確定下來。在李少春一生中,正式收徒的僅葉蓬一人,所謂“只此一家,並無分號”。而一個電話即確定向名角拜師的事宜,在京劇界恐怕也是沒有先例的。

葉蓬的兩次拜師:5歲拜楊寶森,二次拜師李少春


葉盛蘭為什麼要讓兒子拜李少春為師,除了出於對其藝術全才的欽佩之外,可能還有一點考慮:雖然葉蓬早年拜楊寶森為師,令很多人望塵莫及,但因為楊寶森並未正式拜餘叔巖為師,不能算入室弟子,所以拜楊寶森為師並未使老生嫡傳的血脈貫通。京劇老生行從程長庚算起,經譚鑫培,到餘叔巖,而李少春在1938年正式拜餘叔巖為師,成為餘門七大入室弟子之一,符合葉盛蘭的“貫通血脈”之說。
至於李少春答應得如此痛快,除了念在二人舊時的友誼,更有不計葉盛蘭是摘帽右派的情分。二人在解放前就有合作,後來在中國京劇院共事,合作機會更多:《打侄上墳》中,葉盛蘭演侄子陳大官,李少春演叔父陳伯愚;《斷臂說書》中,葉盛蘭演陸文龍,李少春演王佐。1959年在為國慶獻禮的《赤壁之戰》中,葉盛蘭演周瑜,李少春演魯肅。

上世紀60年代初,葉盛蘭在人民劇場演出《雅觀樓》,李少春坐在樓下正中間的座位上觀摩。熟悉李少春的人都知道他為人平和、不喜張揚。而且作為經歷過京劇鼎盛時期、見多識廣的大藝術家,值得他激動地戲太少了。然而《雅觀樓》結束後,李少春竟然興奮地起立,雙手舉過頭頂鼓掌。

葉蓬的兩次拜師:5歲拜楊寶森,二次拜師李少春


可以說,是父輩之間的友誼,直接促成了葉蓬的第二次拜師。
1962年8月2日,前門飯店熱鬧非凡。葉蓬的拜師典禮上,戲曲界來了40人,其中包括馬連良、蕭長華、侯喜瑞這樣重量級人物,司儀是尚小云的女婿任志秋,此人性情幽默、口才極佳。
拜師儀式順利進行,輪到師傅李少春講話了,他語重心長地提出兩條:“第一,拜師是為了學藝,不圖虛名;第二,要真學、真練、真演,反覆實踐。”11年之後的1973年,李少春在中央五七藝術大學戲曲學校做教師時,給當時在瀋陽音樂學院任教的葉蓬寫了一封信,在真學、真練、真演的要求之上又增加了一條:真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