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淺析人蔘無公害農田栽培技術體系及發展策略

基於國家對伐林栽參可用地限制的背景下,人參栽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為了保證人參種植順利的進行,我國開始了“農田栽參”種植模式的探索。由於我國對該模式的啟用時間尚短,很多技術方面的問題還沒有突破,甚至農藥、化肥應用到了實際的栽培過程中,致使人參產品出現不達標的現象。而無公害作為人參產業的發展方向,如何更好的實現無公害農田栽培技術體系的發展,成為當前我國面臨的主要問題。


淺析人參無公害農田栽培技術體系及發展策略


一、人參無公害農田栽培對生態環境的要求

人參作為我國珍貴的中藥材,要想生產出優質無公害中藥材,則需要做好種植區域選擇工作,根據人參的生長需要,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宜的區域。在中藥材種植區域選擇過程中,必須遵循地域性原則,以及物種分佈生態相似原理。與此同時,種植人員要根據物種生物學特徵,選擇適合人參生產的種植區域。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內容:

1、生境條件

無公害農田栽參能否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灌溉水、空氣、土壤條件。要想實現無公害栽培的目標,就需要保證種植用地符合無公害生產標準,致使栽培選地工作至關重要。在選擇栽培用地過程中,根據人參生長需要,儘可能的選擇臨近水源、交通便利、背風向陽的地帶,這對於實現其機械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預選地塊傾斜角度以2-150為準,其中東、南、北三個坡向為最佳選擇。根據無公害農產品種植要求,在進行人參種植地選擇時,其種植基地環境必須達到《無公害產品產地環境評價準則》NYT5295-2015,除此之外,空氣指標、土壤指標、水質條件同樣要符合相關標準規定。

2、適宜產區

根據藥用植物全球產地生態適宜區劃信息系統對人參產地生態適宜性分析可知,當前國內最為適宜的產區,主要集中在我國北方地區,具體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份,這些地區在進行人參栽培時,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中吉林省為面積較大的產區,如通化、集安、撫松、靖宇等。黑龍江省適宜產區為嘉蔭、鐵力等縣;而遼寧省主要產區為:寬甸、新賓、桓仁等。除此之外,根據有關調查研究表明,山西省長治市在農田栽參方面,同樣具有較大的潛力。


淺析人參無公害農田栽培技術體系及發展策略


3、 土壤條件

根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評價準則》可知,在進行人參種植區域選擇時,要保證選擇區域土壤的土層≥25cm,並且土壤要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土質疏鬆肥沃,只有保證良好的土壤條件,才能夠確保選擇的種植區域合理性。

二、種植技術要點分析

1、整地

第一次土壤深耕需要在每年4月末-5月初進行,在具體深耕過程中,必須保證旋耕地塊全面覆蓋,並且翻耕深度控制在25cm-35cm之間,當7月中旬綠肥回田後,每翻耕一次土壤需要間隔15d,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雨後或者地澇時不可進行翻耕,其中起壟做畦前,需要進行8-10次翻耕,在具體做畦過程中,要揀出土中殘留的石塊,以及其他雜物,確保土壤顆粒的均勻性。

2、 土壤改良

(1)休閒改良:在進行土壤改良過程中,要根據種植區域氣候變化,分別進行pH、調整土壤物理結構、增施有機肥等環節工作。在具體施肥時,要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標準規定進行,堅持以有機肥為主,適量搭配微量元素肥料,確保施肥的合理性,避免因施肥不科學而造成不良後果。同時,要禁止使用醫院垃圾、工業垃圾、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等,確保改良後的土壤符合相關標準規定。


淺析人參無公害農田栽培技術體系及發展策略


(2)土壤消毒:在對土壤進行消毒時,化學農藥消毒為常見的消毒手段,其中日光和生防菌劑(哈茨本黴菌、木黴菌)為輔助消毒手段。在使用化學農藥對土壤進行消毒時,必須滿足兩個方面的條件,其一,土壤相對溼度為50%-80%;其二,氣溫穩定在10℃以上。除此之外,7月中旬綠肥回田後為農田栽參土壤最佳消毒時間,主要將消毒劑施入農田進行密封發酵。在使用化學藥物進行消毒時,氰氨化鈣、威百畝等土壤消毒劑為常用藥劑,各農藥消毒處理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標準規定。

3、 播種與移栽

(1)種子處理:在選擇人參種子時,儘可能選擇色澤鮮豔、籽粒飽滿、果實較大無雜質品種。完成選擇工作後,需要將果肉洗去,晾乾表皮後進行催芽處理。具體操作如下:預先將種子放在冷水中進行浸泡,要保證浸泡時間為24小時,按照沙子與種子比例進行混合攪拌,比例控制在3:1,沙子溼度控制在25%-30%,沙藏溫度宜控制在18-22℃,保證每間隔15天對其進行翻動1次,當前這種操作行為,主要目的在於保證種子溼度均勻,催芽35-45天。在保證上述操作的基礎上,將溫度降低到12-15℃,需要保持30-45天。


淺析人參無公害農田栽培技術體系及發展策略


(2)播種:人參播種主要分為春季和秋季,其中春季播種主要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結凍後,秋季播種時間為10月中旬至封凍前。如果選擇育苗地播種,則可運用三種播種方式進行播種,散播、條播、點播。在選用條播或點播方式時,需要嚴格控制株行距,具體設置為4cm×5cm的標準,在對播種量進行計算時,主要以幹種子質量計算,具體標準為:散播用種量25-30g.m-2,條播用種量20-25g.m-2, 點播量需控制15-20g.m-2,直播大田株行距為5cm×20cm。只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規定進行播種,才能夠保證人參的產量。

總而言之,人參作為名貴的中藥材,具有大補元氣、安神益智等功效。我國要積極學習西方人參種植模式,注重“農田栽參”模式的應用。由於我國該模式啟動較晚,致使其種植技術仍然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尚未達到成熟的地步,為了提高人參的產量,國內將化肥、農藥等添加到人參種植中,導致生產出來的藥材殘留量嚴重超標。因此,要想實現人參種植總體產量與質量的提升,很多地方仍需要不斷的研究。

本文摘自龍源期刊網:《農民致富之友》2019年3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