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义县万佛堂:东北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东北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石窟群万佛堂石窟,坐落在辽宁省义县 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它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宝库,同时万佛堂石窟又是一处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2015年为止,是中国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北朝石窟中纬度最北,位置最东的窟群,万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年间,因为常年的自然风化与年久失修,大部分石窟已经破损坍塌,不复存在了。

义县万佛堂:东北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营州刺史元景为祈福始建万佛堂西区,由国师昙曜法师主持修建,魏景明三年纪念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韩贞出使契丹一事开凿东区。

义县万佛堂:东北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石窟临近大凌河,大凌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从涓涓细流到波澜壮阔的入海口共398公里,流经辽宁省朝阳等市县,细河是大凌河下游左侧最大支流。

义县万佛堂:东北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东区有七窟,建于北魏景明三年,是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韩贞等74人开凿的私窟,石窟佛像大者丈余、小者不过盈寸,整个造像群布局严谨,内容丰富,镌刻精巧,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所存石刻造像甚少,最为显眼的是一尊"千手千眼观音佛像",为明清时匠人所塑,此佛泥塑金身,坐于宝座之上,有46只手从周身向外伸展,每只手上有一只眼睛,闪烁发光,至于手镶千眼,取的是手眼合一之意,教化人们要象菩萨一样,做事切莫眼高手低,要手眼并举,也算是古代的人在借佛教文化以警世人。

义县万佛堂:东北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窟内供奉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我国北方石窟中唯一一尊密宗泥塑造像,保存极为完整,万佛堂石窟下层有6窟,由东向西一次排列,进入第一个窟,门刻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窟内平方形,高约五米,每边花约一米,中央有一方形石柱,上连窟顶,方形石柱四面布满精细的雕刻,尘拱上的佛像,供奉人像和上层佛合内的佛像,侍者及弧形华幔,化生童子,窟顶的飞天,门内窟壁的千佛式座佛,都是典型的北魏中期造像,刀法劲健。

义县万佛堂:东北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西区共有9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3个小窟,窟内石刻造像已经风化无存,景造像碑紧邻弥勒像是堪称国宝的“元景造像碑”,这座魏碑的传世之作文字遒劲挺秀,笔力极工、方圆兼备、结构严谨,曾被梁启超评为“天骨开张光芒闪溢”,康有为则称其为“元魏诸碑之极品”,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万佛堂石窟第六窟中保存最完整的大弥勒佛像,可以称为佛雕艺术中的极品,万佛堂的石佛之冠,它是根据佛经记载雕刻的弥勒的真身像,也称为“交脚弥勒”,典型的北魏造像,面相与孝文帝极为相似。

义县万佛堂:东北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向佛面,大佛的气势庄严无比,第六窟主像为交脚弥勒,元景造像碑刻在第五窟南壁上,东区现存7窟,造像多已风化无存,其第三窟存有千臂观音和二侍菩萨,韩贞造像碑刻在第四窟南壁上,五窟的题刻手迹乃是平东将军元景在公元499年,造崖时手书其上的,是重要的史料,并被清末的康有为评为"元魏诸碑之极品",石窟上顶上有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骠骑将军王锴为其母祝寿而建的圆形小塔一座,西区第一窟最大,东西北三壁各雕三佛,窟中心方形塔柱上部的佛像及供养人像,下部四尊佛像为后代补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