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國女兵,好樣的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回顧歷史,婦女為爭取與男性平等所走的道路,不僅漫長,更充滿鬥爭。鬥爭最高的形式,是戰爭。女性從來都是戰爭的主要受害者。但是,戰爭也在歷史上一次次為參戰女性走出傳統性別角色,艱難打開通路。

事實上,女軍人早就是世界軍事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聖女貞德是世人熟知的女軍人,是改變了法國命運的女性。在古代中國,也有秦良玉這樣的典型代表人物。中國近現代歷史,女軍人同樣沒有缺席,她們在“婦女革命”和“民族革命”的雙重“戰爭”中,譜寫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中國女兵,好樣的


誰說女子不如男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第一支人民軍隊誕生,從此,中國共產黨開始了獨立領導革命武裝鬥爭的新階段。鮮為人知的是,在這支人民軍隊中,還活躍著一支英姿颯爽的女兵隊伍,她們或宣傳、或救護、或通訊聯絡、或協助管理財務,有的在南昌起義爆發後還千里迢迢追趕上起義隊伍,有的在戰鬥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也就從這一階段起,中國女兵開始一步步滲透進中國軍隊的鮮紅血脈,併發揮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930 年,中共瓊崖特委和瓊崖紅軍第二獨立師組建的女子特務連是黨領導下的第一支正規婦女武裝,由 120 名女青年組成,歸紅三團建制,轄三個排,連長龐瓊花、指導員王時香。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 紅色娘子軍。

1933 年 3 月,川陝革命根據地組建了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營,共 300 餘人,下轄三個連。1935 年 2 月,擴編為婦女獨立師,下轄兩個團,師長張琴秋通曉五國文字,年僅 31 歲。紅四軍的女性因參加戰鬥,人數減少幅度較大。其中 1936 年 2 月在翻越黨嶺雪山的時候減員最多,婦女獨立師僅剩下 1000 多人,不得不恢復獨立團的建制。1936 年 10 月,又改編為婦女抗日先鋒團,隨西路軍渡黃河西征。在河西走廊血戰 100 天之後,1300 多名女戰士最後只剩下不到 300 人活著返回陝北。儘管西征女戰士大多浴血祁連山下,但她們的光輝業績和不朽形象卻永留軍隊史冊。

中國女兵,好樣的

長征時期的女紅軍

除了獨立的女子作戰部隊外,女軍人還分佈在各部隊的工兵營、新劇團、糧食局、被服廠、軍醫院、運輸隊、宣傳隊,擔負通訊、醫護、後勤保障、政治宣傳等多種任務。

長征時期,女軍人由單純做革命鬥爭準備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到參與軍事鬥爭中的思想宣傳和戰場救護工作,由臨時奉命參加阻擊戰鬥到與男軍人一樣獨立擔負任務投身於血與火的戰場,都出色地完成了各級賦予的任務。

起到了男人起不到的作用

抗戰時期,成建制的八路軍學兵隊女生區隊、新四軍第 8 隊、抗日軍政大學女生大隊相繼出現,她們中有步兵、騎兵、偵察兵、通信兵、機槍手、報務員、醫務兵等多種專業。正如項英在《我們的女戰士》一文中講的:“我們的女同志,在生活上,她們完全軍隊化了,同部隊的戰士一樣,都受過了政治教育和軍事鍛鍊。我們全部工作人員,都要下操,上軍事課,學習野外戰鬥動作,女同志照樣參加,在這方面,女同志與男同志沒有什麼區別。多數女同志已能瞭解初步的軍事基本知識與動作,會使用步槍,目前,她們除工作外,正繼續學習軍事的一切必要技能與知識。”

在整個抗戰女兵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八女投江,就出自東北抗聯第5軍婦女團,同時在抗聯的第2軍和第7軍中也曾有過婦女大隊。這些女兵不但能夠打仗,還能在艱苦的環境下搞偵察,送情報,掩護傷員,縫製軍裝,做好炊事工作。在部隊裡起到了男人起不到的作用,並始終勇敢的活躍在抗日戰場上。

中國女兵,好樣的

1938年11月,延安抗大單獨成立女生大隊,共600多人,賀子珍、康克清、李堅貞、陶煥榮等都曾在抗大學習過,在殘酷的對敵鬥爭中,她們迅速成長為能文能武的軍政幹部。

中國抗戰女兵的英勇表現獲得了西方媒體的關注。不少外國記者都曾深入女兵駐地對他們的訓練、救護、宣傳以及日常生活進行拍攝,並將這些照片帶回歐美宣傳中國抗戰。

1949 年 2 月,第二野戰軍女子大學成立,劉伯承任校長兼政委。女大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正式編制,為即將成立的新中國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婦女幹部。後來,有一半以上的女大畢業學員擔任了各級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領導,有的還成為各方面的專業人才。

創造新中國歷史上多個第一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女兵同樣沒有離開戰場。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許多女軍人和地方女青年積極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據1951年上半年統計,活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中國女軍人,有80%的人立了功。1950 年 9 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有 10 名軍隊女英雄代表出席。其中,先後榮立特等功 1 次、大功 3 次、小功 4 次的“現代花木蘭”郭俊卿,被授予“全國女戰鬥英雄”榮譽稱號。護理組長車書琴被授予“二級模範”榮譽稱號。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同樣活躍著女兵的身影。

中國女兵,好樣的

抗美援朝戰場上,一名醫護人員在炮火中救護傷員

90 多年間,中國女兵創造了新中國史上的多個第一。20 世紀 50 年代初,湖南大學附中的十幾名湘妹子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行列中“空前絕後”的一代女高射炮兵。1951 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招收了新中國的第一批女飛行員,共 14 名。1952 年,剛組建不久的裝甲兵部隊,34 名女戰士光榮地成為共和國第一代女坦克手。1955 年中國軍隊開始實行軍銜制,童養媳出生的紅軍女戰士李貞,以其赫赫戰功晉升為中國第一位女將軍……

1951 年冬,3862 名湘妹子登上了西行的列車。1952 年,又有 4000 多名湘女進疆。至此,有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說法。據不完全統計,前往新疆參軍支邊的女兵,到1954年已達4 萬多人,她們用自己的青春鞏固國防、投入經濟建設,書寫了我軍墾荒史上最壯麗的一幕。

歷史證明,祖國的強大,女兵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