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王猛“金刀计”,反间计的一次完美作用。

金刀计,是王猛为陷害慕容垂所用,借慕容垂金刀,诓慕容令归国,王猛用计心思缜密,天衣无缝。

王猛博学好读兵书,善于谋略和用兵,他后与苻坚一见如故,市场谈论废兴大事,苻坚即位,任中书侍郎,在一年中五次擢升,官至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封清河郡侯,成为苻坚主要的谋臣。王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王猛“金刀计”,反间计的一次完美作用。

功盖诸葛第一人 ——王猛

慕容垂是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因为受到太后和 太傅慕容恪的迫害,带着家人投奔前秦苻坚,

得知慕容垂投奔的消息,前秦天王苻坚亲自到郊外相迎,颇有曹操跣足迎许攸的味道,

《资治通鉴》:(苻坚)执手曰:天生贤杰,必相与共成大功,此自然之数也。要当与卿共定天下,告成岱宗,然後还卿本邦,世封幽州,使卿去国不失为子之孝,归朕不失事君之忠,不亦美乎?

可丞相王猛却不那么认为,作为当时的一等一的谋略家,王猛自然知道慕容垂非寄人篱下之人,早晚必成为前秦的敌人,于是劝谏天王除掉慕容垂,以绝后患。苻坚,“公认的忠厚”,自然是不同意,多次进谏不成,王猛也一横心,你不杀慕容垂,我就制造机会让你杀。论治国,王猛是王佐之才,论心机论用计,王猛也是狠毒,于是就有了“金刀计”。

公元370年,前秦以王猛为统帅发兵征燕(慕容垂故国),在王猛率军出征燕国的时候,向苻坚请求以慕容垂长子慕容令作为向导,出任参军。

在出征前一晚,慕容垂府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正是王猛,一是王猛在前秦位高权重,深受苻坚信任,二是慕容令在王猛帐中,自然也是希望王猛能够好好照顾他。

王猛“金刀计”,反间计的一次完美作用。


于是慕容垂盛宴为王猛践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猛话锋一转,说了那么一句话“今当远别,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

王猛之发长安也,请慕容令参其军事,以为乡导。将行,造慕容垂饮酒,从容谓垂曰:“今当远别,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垂脱佩刀赠之,

《资治通鉴》还用了从容一词来形容王猛的表现,用计而面不改色心不跳,可见这位王丞相绝对的演技派影帝,慕容垂到底是粗人,论心机深沉哪里及得上王猛,身边又没有其他的东西,慕容垂随手解下腰间金刀送给了王猛,此时他尚且不知自己已经陷入王猛的陷阱中。

王猛“金刀计”,反间计的一次完美作用。


大军快要达到洛阳,王猛又开始了他又一步计划,他买通了慕容垂的帐下亲信金熙。金熙手拿慕容垂的金刀来到慕容令帐中,带来了所谓的慕容垂的口信。

“你我父子之所以投奔秦国,无非是避祸而已。如今王猛心胸狭隘,数次想排挤我们,而苻坚表面上对我们礼让有加,但其心实在难测。估计我们父子仍然难免一死,况且最近听说燕国皇帝于我们走后颇有悔意。我现在已经在逃亡路上了,你不走更待何时?事起仓促,来不及写信,特派人传口信,以金刀为证。”

王猛“金刀计”,反间计的一次完美作用。


猛至洛阳,赂垂所亲金熙,使诈为垂使者,谓令曰:“吾父子来此,以逃死也。今王猛疾人如雠,谗毁日深;秦王虽外相厚善,其心难知。丈夫逃死而卒不免,将为天下笑。吾闻东朝比来始更悔悟,主、后相尤。吾今还东,故遣告汝;吾已行矣,便可速发。”今疑之,踌躇终日,又不可审覆。乃将旧骑,诈为出猎,遂奔乐安王臧于石门。

慕容令一听,汗毛都竖起来了,事关重大,

行军途中和慕容垂没有联系,不由得慕容令不信,怎么办,是走是留?思前想后,慕容令决定追随父亲回到燕国。于是慕容令借打猎为名,重回前燕。

再说慕容垂,王猛将消息传回长安,慕容垂惊得魂飞魄散,当真祸从天降,连辩解也不敢辩解,仓促出逃,结果在蓝田被追兵赶上,押回长安。

王猛“金刀计”,反间计的一次完美作用。


但是,令王猛没想到的是,苻坚并没有责备慕容垂,相反安慰他:“你因为自家、朝廷争斗,委身投靠于朕。贤人心不忘本,仍然怀念故土,这也是人各有志,不值得深咎。然而燕国行将灭亡,不是慕容令所能拯救的,可惜的只是他白白地进了虎口而已。况且父子兄弟,罪不株连,你为什么过分惧怕而狼狈到如此地步呢”,对待慕容垂仍然和以前一样。

秦王坚引见东堂,劳之曰:“卿家国失和,委身投朕。贤子心不忘本,犹怀首丘,亦各其志,不足深咎。然燕之将亡,非令所能存,惜其徒入虎口耳。且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卿何为过惧而狼狈如是乎!”待之如旧。

而逃回燕国的慕容令,他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回到燕国之后,燕国对他这个莫名其妙的二次叛徒当然心存芥蒂,干脆流放到遥远的沙城,后来在沙城造反被杀了。

而慕容垂没有被杀,后来也建立了后燕,看起来王猛没有成功,但计谋本身还是非常完美的,也很毒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