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万科、恒大、碧桂园……陶企喊你来拉砖

本周,陶企迎来节后窑炉点火高潮,据《陶瓷信息》统计,截至3月4日,全国已有400多条生产线点火,估计接下来一周,会有更多生产线点火并投入生产当中。


这是一场久违的温暖、久违的喧嚣,火苗翻腾的那一刻,陶瓷人在忐忑中开启了新的征程。而窑炉一旦点燃、机器一旦开动,工厂将进入繁忙的生产季节。在以往产能过剩、陶企普遍开工不足的情况下,伴随着开窑率的攀升,陶企产能将快速冲高,甚至不排除报复性反弹。哗啦啦的瓷砖将带着窑炉的余温从车间进入仓库,继而伴随着滚滚车轮,走向天南海北的一个个建材市场、一个个建筑工地。

万科、恒大、碧桂园……陶企喊你来拉砖


陶瓷行业最大的客户是下游包括万科、恒大、碧桂园在内等全国大大小小数以千计的开发商,然后才是遍布全国建材市场的经销商,消费者直接从厂家买砖的概率微乎其微。因此,下游开发商的复工情况、售楼情况、装修进度、精装规模,将是影响陶企开工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事实上,许多陶企手中年前就握有大量开发商的订单,更有诸多头部品牌与万科、恒大、碧桂园等TOP开发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由于疫情暴发,陶企或推迟生产,或延迟发货。目前,这种供求关系正迅速恢复,生产、销售、物流、施工等整个产业链条相继启动并开始衔接运转。


此次疫情,对陶瓷行业的影响不言而喻,但下游开发商的损失更大、压力更大。房地产开发商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想想碧桂园的“高周转”你就会明白,由于疫情暴发,期间商品房成交率大幅下降,工程进度延期、开盘售楼拖后,资金回流逾期,将对开发商形成极大的挑战。在此窘境下,恒大于疫情期间率先行动,推出史无前例的特大优惠促销活动,全国613个楼盘75折销售,一切都是为了回笼资金,让资金链不至于断裂,让企业先“活下来”,然后才是企业的盈利水平。

万科、恒大、碧桂园……陶企喊你来拉砖


随着开发商建设工地的逐渐复工和楼市成交的日渐回暖,开发商对陶企瓷砖产品的需求也将逐步走入正轨。原有的订单需要陶企按单生产并渐次发往工地,新的项目、新的订单,虽有延期,却也正在形成当中。这对于陶瓷行业而言,无疑是一种市场利好。


然而,具体到企业之间的具体业务,疫情带来的市场震荡却比以往任何一次冲突都要大得多,这为企业的正常复工复产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由于原有的经营计划被打乱,疫情对各行业、各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复工之后,供求关系的恢复、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衔接,都需要一个重新匹配与摩合的过程,而这种匹配与摩合,将对个别企业造成不适,甚至是难以承受的阵痛和压力。


比如,陶企已完成生产的订单,由于市场节奏被打乱,发货被推迟,导致企业仓库爆满,资金回收滞后;由于房企销售骤降、资金紧张,对上游陶企的货款支付一再逾期,继而对陶企传导更大的压力;由于各自对市场的预期判断不一,原有的项目或有重大调整和修改……凡此种种,都对双方形成一种困难和压力,都需要一段时间的自我修复和调整。


无论是陶企还是开发商,此次疫情带来的最大影响,并不是营收的下降、利润的降低,而是现金流的短缺。对于陶企而言,希望开发商尽早发货,尽快将销售货款予以支付;而对于开发商而言,则希望楼市能够早一点回暖,成交量能够快速攀升,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这是一个多年来形成的产业生态,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万科、恒大、碧桂园……陶企喊你来拉砖


虽然万科、恒大、碧桂园提供了陶瓷市场最大的市场“蛋糕”,但这块“蛋糕”却不是你想吃就能够吃得着。过去,开发商们对陶企既要有品牌,又要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还要有超长的铺货周期,许多并非行业一线品牌的陶企,凭借产能规模庞大,以超低价、长周期,争得一些“蛋糕”,没想到却是“好吃难消化”。如今,开发商与陶企之间的合作,门槛更高、条件更苛刻,对双方的资金实力更为关注。因此,陶企一方面希望开发商们尽快发货到工地,另一方面,却也心存担忧,怕订单太大,最终因资金占用过多而拖累企业。


“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新的环境,对企业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疫情的暴发,加快了行业的洗牌,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这是一场比实力、比耐力、比长久的淘汰赛。


无论怎样,只有开发商们加快进货的速度,把工厂的瓷砖拉到楼盘的建设工地,让施工、装修的作业现场变得热火潮天,让物流、资金流快速流动起来,才能让开发商、陶企以及上下游的供应商彻底走出这场疫情的阴霾,让市场回归到正常的经营轨道。


作者|王力

蒙娜丽莎集团文化总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