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超发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龙科力兴


发行货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正比同步,合理的健康平衡,非理性的严重超发,危害社会巨大,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货币频率的换手,换手率越快发展越快,但是不良的换手率占了上风,随着社会的发展,都流向了大海,导致非理性价值的过剩导致的僵尸币,停滞不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世面币种流通越来越少,没办法只能超发货币增加非理性的货币流通当然了与打击金融大犯罪并举,回笼一部分资金,增加流通减少滞留资金的占有率,尽量减少超发货币对世面正常流通的冲击,如果不超发,非理性的流通,负值就会必然的增加,仅有的货币源源不断的都流向了大海,不能回流,就会导致严重的通胀,而世面货币流通越来越少,导致世面的严重通缩,这应该就是本质,感觉


甜瓜20875


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导致我们国家货币超发的情况是一直存在着,而货币超发的结果,就是我们平时人民币购买力会越来越弱。那么,我国的货币超发情况有多严重呢?2013年3月,中国的M2突破了100万亿,而到了2020年1月M2站上了200万亿美元,在短短不到7年的时间里,M2翻了一倍。

目前,中国的M2是GDP的2倍,而像欧美这样的国家M2通常只有GDP的70%左右。可以这么説,中国M2的规模是全球最大的。货币超发的后果除了吹大国内房地产泡沫之外,还有就是引发购买力的下降。现在我们如果拿100元人民币去商场购物,其真实的购买力只及10年前100元面值的70%还要低。可能有人会问,中国货币超发为什么是全球最严重的呢?对此,我们想简单的分析一下:

首先,也不仅仅是中国,世界各国央行在遇到经济下行时,采用的方式都是货币宽松政策。2009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美联储先后四次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而我国央行也是一看到经济下行,就喜欢搞货币宽松。2008年,我国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先后启动四万亿基建投资计划,以及10万亿天量信贷。虽然,大规模投资计划对经济推动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带来的就是通货膨胀、地方政府债务上升、房地产泡沫被吹起等不良效果。

再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问题。欧美国家拉动经济主要是靠民间消费和投资,而中国是靠房地产和基建投资,这就需要有大量的信贷资金投向房地产和基建领域。但信贷资金除了跑到了房地产和基建领域外,很有可能溢出流向商品市场,前些年是“蒜你狠”、“姜你军”、“逗你玩”等。反正是什么商品稀缺就抄什么,所以,国内物价就没有不涨的道理。

再次,中国的企业主要是向银行融资,间接融资比例很高,这样大量新增信资金流入市场,这也是导致货币超发、M2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而国外的企业很少有向银行贷款的,主要是靠发行债券、股市IPO、小贷公司、资产抵押公司等方式融资,还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专门金融机构来解决企业融资。这样欧美国家的社会存量资金都给盘活了,又没有太多的增量资金进入市场,所以发达国家即使想货币超发都不可能。

最后,中国经济过去比较依赖于出口,所以中国对外出口长期存在着较大的贸易顺差,再加上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大量海外资金流入中国,而中国又实行的是结售汇制度。央行只能被迫拿出同样多的人民币去换取等值的外汇,所以我国外储高达3万亿美元。当央行被迫将大量基础货币投向国内金融市场时,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货币超发的问题。

中国货币超发的本质是什么?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隐患,靠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基建投资)来拉动经济,除了导致GDP增长质量不高外,还极易推高通胀率和资产泡沫。所以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向民间消费和投资。二是中国企业融资过于依赖于银行(间接融资),而如果能盘活社会存量资金(直接融资),服务于实体经济,那银行发放贷款更趋合理了,货币超发情况就会缓和了。


不执著财经


超发货币其实就是对民众的变相抢劫,它直接导致货币贬值,从而使它的购买力大大降低,最终引发通货膨胀,我以食堂为例来解释这种现象。

食堂的饭票发行量应等同于食堂所拥有的财产,比如:食堂只有一万元的财产,那么它只能发行一万元的饭票,如果想要赚钱也很简单,想赚多少赚多少,想赚五千只需发行一万五的饭票即可,以此类推。

假如食堂发行了五万元的饭票,但它只有一万元的米面油,为防止这种金融危机,食堂有两种选择,一是增加四万元财产,二是将饭菜的价格提高五倍,这样就可收支平衡,但职工的饭票就贬值了五倍,于是有很多人吃不起饭菜,通货膨胀也就随之而来。


沉醉的文人


货币超发是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正常经济需求。货币超发对国内经济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通货膨胀严重的话,会造成币值大幅贬值,所以说货币增发具有合法洗劫人民口袋的作用,是不无道理的。货币学派创起人弗里德曼说过,“通胀无论何时何地皆为货币现象”。通货膨胀和货币超发的联系是一目了然的。

货币超发除了一些国家为了敛财手段之外。最大的发生原因总是伴着通货膨胀而来,而之所以会发生通货膨胀,本质就是由于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但如果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这是经济学里最重要的学问——供求关系。所以也可以说货币超发的本质就是社会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导致的。

过度通货膨胀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大的危害就是手里的钱不值钱了,如果收入不变的话,对于个人生活指数就是极大的降低了。但大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

对于中国而言,货币超发是导致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为什么会超发货币呢?国家不超发就不是不会有通货膨胀了么?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中国要富强,国家就给每个省份都需做好拉动经济发展的目标。这个时候,就比如地方投资、重复建设以及各种各样的开发项目等。这其中,由巨额外贸顺差所形成的外汇占款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财经作者祁玉勇


个人认为,其本质是朝半锅米饭里,再倒半锅水。本来是5人能吃饱,现在名义上让十人吃饱。当时也真吃饱了,一活动,转个身,一泡尿撒完,又饿了。不抗饿。弄了个水肚子,水饱。还要想方设法填肚子。刺激人们再干一份工作,否则,吃瓜群众吃不饱。从另一角度看,企业融资(贷款)便捷了,便宜了。刺激了生产与消费。吃瓜群众怕手中的钱贬值。买买买。生产与需求两旺。

马上又要倒水了。

倒水的时间到了。

倒苦水的机会有的是。


和光同尘56519696


股市影响经济的基本机制原理是什么?

草根网 2013年08月15日

股市不仅是财富效应发生地,而且是货币价值创生地,也是社会货币供应数量的收放工具,可以使劳动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资本,产生“劳动资本化”分配机制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调节分配社会财富,缩小劳资分配比例失调,从而平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作用。

一、股市财富效应可以带动经济发展

美国道琼斯指数于1982年升破1000点,1994年上升至3834点,1999年上涨到11500点。从1982-1999年,美国以道琼斯指数为代表的股市总体行情上涨了11.5倍。

日本日经指数在1955年为374点,1989年12月29日上升到38916点。1955-1989年,日本受益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国民消费增长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而引发巨大的经济活力,在34年的时间内日本股市上涨了约104倍。

中国上证指数在2005年8月为998点,2007年10月为6124点,总计上涨6倍。但是随后在持续而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打击下,中国股市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股市大盘雪崩,股指下跌约72.8%;与此同时,国民经济增速同步由11.8%下滑到6%,相关管理部门才意识到紧缩货币政策是罪魁祸首。

总之,股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和先行指标,总是领先于实体经济的涨跌而涨跌。一般来说,股市行情有先于实体经济指标一个季度(3个月)表现的规律,仅用经济前景预期是解释不通的。

二、股市交易的本质

股票价格的交易基础,是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能取得的收入,而将这种收入折算为现金,从而初步形成股票的交易价格。因此,股市的本质是未来收益流折现交易;交易基础是已形成的生产能力与产品的已有和潜在市场。

在资本利润原则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股市将劳动转化为资本,意义重大:

可改善劳动者分配条件,缩小了劳资收入差距,扩大了社会消费产生需求的比例,在一定程序上能缓解市场经济基本矛盾---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消费萎缩产生需求不足。在大多数时候,在存在社会生产能力过剩情况下,市场需求是稀缺资源,市场需求就是价值,创造市场需求就是创造价值。股市可以通过预期渠道而创造市场需求与创生价值。总之,市场经济天生需求不足的内在矛盾,可以通过股市获得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三、股市创生价值表现

在市场经济一般情况下,由于资本收入比例有继续增大的自我强化倾向,造成储蓄增加、投资活跃,必然导致产能过剩而消费需求不足。股市在正价值创生的情况下,能创造一定的社会需求。股市行情向好时,能创生价值,创造需求;向差时,则湮灭价值,消灭市场需求。总之,市场需求就是价值。

由于我国股市目前还属于非典型、非成熟股市,正价值创生效应微小。但是,当股市规模达到国民经济一定比例时,其财富效应对经济的影响,现代宏观调控理论必须要正视和利用股市内在运行规律,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服务。

四、股市资金总需求量

股市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包括存量与流量两个部分。股市收市总市值就是存量;日常交易量就是流量。

股市资金总需求量=总市值+流量+等待交易观望资金

股市资金总需求量就是维持股市市场平衡的必需资金;总市值即是股市中的存量资金,体现在股民持有的股票上;股市中的流量资金是在股市涨跌中起主要动因的资金;日均成交量与换手率,是股市涨跌的重要参量,也是评估股市正、负价值发生的重要参量。股市流量资金需求量一定大于日均成交量;可以将股市流量资金需求看做日均成交量的倍数。

五、股市“货币放大规律”

商品生产价值载体。商品生产价值增值过程即“增值前的货币-商品-增值后的货币”,价值载体是商品。

股市价值创生过程:“货币-股票-货币”;价值载体是股票。货币在进入股市前与退出股市后,出现了货币数量变化。因此,股市是一个货币数量的放大或缩小器。

总之,股市放、缩货币与央行发行货币的比较,相同之处如下:价值相同,两者增生、创造的货币具有同等购买力;价值来源相同,央行货币发行价值来源于国家信用(即全体国民生产能力),股市增生货币价值基础是已形成的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潜力,均是来源于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源泉的本质无差别;股市增生的货币进入商业银行后与央行发行基础货币进入商业银行后一样,等效的参与和支持了商业银行派生货币活动过程。

因此,股市具备与央行一样的增、减货币供应能力,而传统货币理论忽视了这一点,并由此犯下最大的错误。

综上所述,今后股市管理必须改变以集资指标、市场发展规模等落后管理目标,要变为股市创生价值量、净价值输出量、财富效应等正确、新式管理目标,使股市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和扩大内需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蔡定创著)。


用户5565924996


货币超发,网络上有很多解释,各个行家里手也从不同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下面,我也说说自己的理解。为了方便理解,我把货币比喻成水,整个银行体系就是一个装水的池子,整个池子既有进水的管子,也有出水的管子。

01 中国人民银行牢牢控制了进水的管子

货币由国家发行,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发行,这些货币就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个管子进入到商业银行的这个蓄水池。当然,中国人民银行有很多管子,也就是所谓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转贴现、央行票据、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MLF)、逆回购、购买外汇储备等,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管子放水进入蓄水池。最近,为了抗击疫情,央行就动用了再贷款的管子。

中国人民银行不但可以决定通过哪个管子放水,还可以决定每个管子防水量的大小,也就是控制每个管子的开关,可以完全放开,也可以只开一个小口子。中国人民银行就是通过控制进水管子的数量和每个管子的开口大小来决定进入货币蓄水池的水量。

02 银行体系就是整个经济的蓄水池

中国人民银行虽然掌握了货币发行权,但他发行的货币不能直接进入经济体,还要经过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体系这个池子,把水蓄起来,商业银行再根据需要把水放到不同的社会经济生活领域。

03 股市、楼市、债市、实体经济是不同的出水管子

商业银行这个蓄水池不断有多个进水管子,也有很多个出水的管子,包括股市、债市、楼市、实体经济,而且每个管子放水位的高低不同,实体经济的放水位比其他几根管子都要高。表面上,每个出水管子的水都是要流到实体经济这块地里的,但是,在股市、楼市、债市这几个管子后面又被偷偷地建了自己的蓄水池了,而且这个池子越搞越大,水都被藏起来了,通过这几个管子流到实体经济这块地的水非常有限。

04 货币超发就是进水管子进水量太大,大大超过了出水管子的出水量

当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发行新的货币,通过不同的管子将水注入到商业银行体系,由于商业银行体系这个蓄水池容量有限,就必须加大出水管子的排水。平时,可能这几个出水管子都是控制出水量的,当出现货币超发时,每个出水管子都是完全打开,全力放水,最终导致股市、楼市、债市这边的管子超负荷,造成资产价格迅速上涨,形成资产价格泡沫。同时,后面那块地也因为水放的太多,有点水淹了,这个时候就造成了普通物价的上涨了。


哲哥叨叨财经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来与大家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超发货币的本质就是货币发行总额超过经济增长需求的总额,从而使货币价值出现跌值,即超发的货币总量购买的实物总量比货币不超发时候要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货币币值的下滑,也就是导致货币现实购买力的下降。

打一个浅显的比方,原来一个国家有10万亿物质财富,如果只发行10万元货币的话,1元货币就能购买到对应的一元物质,货币没有贬值;而当这个国家央行将货币发行量增加到20万亿元时,货币就超发了10万亿元,那么就出现了2元货币只能购买到原来1元货币的物质,说明这个国家货币贬值并出现了通货膨胀。

所以货币超发的本质就是货币贬值导致的通货膨胀。


开伟观察


货币可以随着劳动力所创造出的价值增加而增发,但当货币发行量超过社会创造新价值增量的时候就是我们所说的增发货币。那么增发货币会带来什么呢?

首先增发货币是一种敛财手段,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政府无故印刷钞票,刚印出来的钞票在政府手里但它还没有流通于市场,所以不会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可以称这些钱为“纸”。但这些纸和钱长的一样,所以同样具备了等额的购买力,最开始面值为100元的纸确实可以买到价格100元的东西,但随着这些纸源源不断的流入市场,市场的自适应性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换句话讲这些纸稀释了原本流通中货币的购买力。

根据市场流通的属性可得,离增发纸币越近的行业也就是经融交易频繁的行业所受影响越小,并且印刷这些纸的人拿这些纸来买东西就等于是空手套白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敛财。那么受到影响最多的是谁呢?那就是我们的养老金也就是我们自己,试想如果通货膨胀发生1000元不再能买到原本值1000元的物品,但我们的养老金还是1000元。这就等于变相掠夺了人民的财富,导致人民的资产变相缩水。

总结来说,恶性增发货币是增发源头对剥削广大人民的一种手段,但大家看了后不要担心,我们国家政府对货币的把控政策还是很好的。


阿猫阿狗的


超发货币的本质。有几个方面。一,解决当前的财政资金。二,提前消费速推商品生产。三,将以前的货币值减低,搜刮老人的钱。四,制造虚伪的繁荣,有利于歌功颂德。五,对新的消费动向推动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