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孩子有3種行為,就會讓人認為"沒教養",別人不說你自己要知道

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時會考慮德智體全面的發展,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在學習方面優秀,同時也懂得做人的存在。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父母內心的真實想法並不和孩子本身的發展軌跡重合。

在父母過度教育的情況之下,還有可能出現讓孩子沒教養的情況。當然因為現在很多父母對於孩子過分的寵溺甚至還有可能忽視這種所謂沒教養情形,為自己的孩子找藉口。

孩子有3種行為,就會讓人認為

鄰居玲玲家的孩子今年6歲了,但是平時在和自己爸爸媽媽相處的過程之中總是顯現出來"沒大沒小"的情形,甚至有些時候也會去指揮自己的爸爸媽媽說"去,你給我立馬倒杯水來,我渴了"。

按照正常父母的心理,可能會非常的生氣,甚至直接訓斥孩子,教他們做人。只是玲玲總是認為自家孩子小不懂事,慢慢長大就好了。

有一次她家孩子甚至直接拿了一個羽毛球拍去毆打自己的爺爺奶奶。後來爺爺奶奶身上沒傷,全家人也就沒把這件事情當做一件需要教育的事情,隨風而去。

孩子有3種行為,就會讓人認為

相信看到上面的情況很多,父母都會感到異常的憤怒。當然這都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正常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就已經暗示他們沒教養。

不要等到孩子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之後才懂得教育,千萬不要以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問題,也不要為孩子找藉口。

1、孩子喜歡指揮人

有一部分父母認為喜歡指揮人、安排人的孩子具有領導能力,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極其錯誤的。孩子在在小時候表現出來這樣的情形,就已經暗示他們目中無人的狀態。或許孩子慢慢長大之後會變得更加放肆。

一直以來,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孩子展現出來這種隨意指揮長輩的行為就是錯誤的。等到他們接觸到陌生人,還是表現出來這樣的狀態,就有可能被指"沒教養"。

孩子有3種行為,就會讓人認為

2、孩子喜歡插嘴

在大人說話的過程之中,小孩子儘量不要插嘴,這是很多父母會告訴孩子的第一條生活準則。因為大人和孩子之間的談話存在著一定的代溝,大人所說的話,孩子並不一定能夠知曉,所以插嘴就是不禮貌的狀態。

可是現在很多年輕父母喜歡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卻沒有告訴他們在和陌生人接觸之過程不要展現出來這樣的狀態。長時間如此,就使得孩子成為一個喜歡插話的小煩人精。

3、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有一部分孩子在家裡面備受寵愛,不管是爺爺姥姥還是姥姥姥爺,又或者爸爸媽媽,都會對他表現出來極其寵愛的狀態度。所以在他的想法之中,自己就是全家的核心、中心,所有的事情都要以自己為中心。

孩子有3種行為,就會讓人認為

甚至在上幼兒園之後,如果別人不願意聽從他的想法,他就會動手打人。除此之外,也不懂得照顧別人的想法,而是較為自私的安排、命令。當別人表現出來不滿或者抗拒情緒時,他就有可能發脾氣。試想一下,這樣的孩子會受到別人的喜愛嗎?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稱讚為有教養、有氣質,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瞭解這種所謂的教養以及氣質是如何培養的?

當我們發現自家孩子身上已經展現出來沒教養的狀態,到底應該如何去教育呢?

1、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

很多孩子表現出來沒教養的狀態,其實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想要改正孩子的錯誤,習慣父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

不管是缺點還是優點,父母的講解也會讓孩子慢慢的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從而不斷的糾正。

孩子有3種行為,就會讓人認為

2、適當的懲罰很關鍵

我們也相信,父母發現孩子錯誤行為其實想要糾正非常的困難。只是如果不狠心,就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孩子目中無人這樣的情況。父母如果不制止,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放肆無禮。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給予相應的懲罰很關鍵。

3、避免過度的寵溺

愛孩子是正確的,可是溺愛孩子就是一種傷害。上面所說的幾種"沒教養"的情況大多是在父母之下形成的,所以我們也要明白溺愛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避免過度的寵溺,以正常的狀態去應對孩子去教育孩子。

孩子有3種行為,就會讓人認為

孩子出生之後每一位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抱有期望。所以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正確的認識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設立了相應的教育計劃。

避免過度的寵溺使得孩子身上問題重重。我們也相信,在慢慢的培養之下,孩子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有教養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