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从《嫌疑人X的献身》和《虚无的十字架》,谈东野圭吾的救赎意识

说起日本推理小说社会派代表人物,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东野圭吾。

从《嫌疑人X的献身》和《虚无的十字架》,谈东野圭吾的救赎意识


这位出生于1958年的作家,他的小说有别于传统推理小说在案件推理上的侧重, 而是向读者展示着一个个全新的视角, 这些视角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这些案件就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往往体现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东野圭吾成功地把推理小说里的“他、他们”的故事情节, 演变为读者成为了故事里的每一个“我”和“我们”。这种很平易很强烈的代入感手法让他笔下的每个人物似乎都充满悬念, 但最终在矛盾重重中隐含了理所当然的人性宿命。

东野圭吾立足于推理, 进而衍生至人性救赎主题上的写作倾向, 在发表于2005年的《嫌疑犯X的献身》中, 可说是达到了奇迹似地调和。

此后,2015出版的《虚无的十字架》又围绕“所谓的罪与罚, 究竟本质为何?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自由社会, 但用尽一生赎罪?” 展开讨论, 直面社会道德议题。

今天我将从自我救赎、对他人的救赎、社会救赎的三个层面, 进一步分析东野圭吾小说中救赎的意义以及救赎的深刻思索。


01、救赎他人就是自我救赎

东野圭吾小说中的救赎意识首先体现在人对他人的救赎。

例如《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靖子母女, 她们对石神的一句普通的问好或是一个带着微笑的挥手, 像是石神黑暗生活中的一缕阳光, 照亮了他逐渐堙没的无聊的生活。

从《嫌疑人X的献身》和《虚无的十字架》,谈东野圭吾的救赎意识

这些举动只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习惯, 但在准备结束人生的石神看来却是那么的深切, 也正是这些无意识的温暖在不知不觉中救赎了一个处在绝境中的人。

另一方面, 人也会有意识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救赎他人。当靖子和女儿杀了纠缠不休的前夫后, 石神凭借自己机敏的大脑为母女制造了充分的不在场证明, 在他看来, 为一个人放弃所有, 只为单纯的目的而活, 便是最最纯粹的爱。

石神的不求回报, 便是在这起案件里对靖子母女的安逸生活的救赎。石神式的爱情忠贞不渝、治愈人心, 它告诉我们谁都可能成为石神, 一生中坚守一个目的, 不忘初心。

再看《虚无的十字架》中的仁科史也, 在中学时不小心让女友纱织怀孕后, 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 二人对刚刚出生的婴儿痛下杀手, 尽管没有任何人知道, 但这份罪恶感直到成年后也压得他无法喘息, 于是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了一名儿科医生, 用自己的双手了拯救无数孩子的命, 救赎了无数光明的未来。

从《嫌疑人X的献身》和《虚无的十字架》,谈东野圭吾的救赎意识

同时, 他在曾经埋葬自己孩子的地方, 遇上了一位受骗正准备自杀的孕妇, 便娶了她, 积极引导她正确面对生活, 还抚养了她肚子里的孩子健康成长。

这是仁科史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救赎了一个毫无希望的年轻孕妇和千千万万个深受疾病之苦的孩子。

如今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之信息的无限透明,好像每个人的任何秘密都有可能被世人所知。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烦恼。它可能来源于家庭,生活,工作等等各个方面。

我们越来越大,可我们却无从倾诉者。有时候我们缺乏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能够看透我们的内心,和我们能够在一个思想维度上思考问题。当然不乏网络现实带来的各种压力,可能一个小小的瞬间就能触动我们心底最脆弱的部分导致整个人生的崩溃。

可无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怎么样,经历着什么,又或者不愿去面对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努力给予别人尽可能的帮助,高尚点来说就是传播正能量,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关怀和问候,可能就会给到一个低谷中的人莫大的力量。

当我们说出温暖的话,做出感人的事,我们不仅仅是对别人给予了帮助,在我们自己的内心这何尝不是一种救赎呢。

救赎他人就是自我救赎。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善良而带给别人美好,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反思而带给社会美好, 所以东野圭吾想通过自己的小说反应社会中真善美的存在。

从《嫌疑人X的献身》和《虚无的十字架》,谈东野圭吾的救赎意识



02、你要为自己摆渡,你也要自我救赎

除了救赎他人, 东野圭吾的小说中也经常思索自我救赎的主题。

人总是容易因为年轻、畏惧、莽撞、无知等各种原因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他人造成伤害。

意识到他人的沦落与社会的弊病, 从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救赎总是更容易, 难在东野圭吾的小说中会更深入地提醒人们进行自我的反思, 思考自我救赎的问题。

如《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母女, 在被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杀了前夫, 又在邻居石神的包庇和帮助下隐藏了自己是杀人凶手的真相, 苟且偷生, 享受了短暂的宁静。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随着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靖子母女的生活越来越煎熬, 最后她们选择自首, 并劝石神也同他们一起自首。这便是她们给自己的救赎, 谎言折磨着她们的良心, 而唯有面对才能带来最好的结果。

从《嫌疑人X的献身》和《虚无的十字架》,谈东野圭吾的救赎意识

又比如《虚无的十字架》中的史也, 他选择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不仅是在救赎这些孩子, 同样也是在弥补当年的过错, 是一种自我救赎。伤害了一条生命, 拯救千万条生命都不足以平复他内心的愧疚, 所以他才会倾尽所有去爱别人、救赎别人, 从而救赎自己。

从《嫌疑人X的献身》和《虚无的十字架》,谈东野圭吾的救赎意识

自我救赎的方式分很多种, 史也的前女友井口砂纸, 也是当年那个死去的婴儿的母亲, 她的救赎方式便大相径庭:她自暴自弃, 认为自己如同老鼠般卑劣只配吃偷来的东西, 并患上了偷窃瘾, 她在内心深处认为, 被世人所唾弃, 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惩罚。

但在小夜子的劝说下, 她选择去自首, 用面对自己的错误来拯救自己这么多年来被鞭挞的心。这世界上谁真正是无辜的呢?人总是在错误中跌跌撞撞地前行,到底是应该彻底忘却对这些错误或伤害的愧疚继续向前, 应该漠视曾经的过错, 应该继续沉沦还是努力弥补呢?

有这样一句话我很喜欢: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谁都无法泅渡谁,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

有人说,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心魔,只要战胜了心中的魔鬼,就战胜了这世界上的一切。其实事实大多也都是这个样子,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过不去的坎儿,都是自己给自己设下的一堵墙,这堵墙翻不过去也走不出来。

我们在墙的另一边捶胸顿足懊恼自己的不足,但是我们却忘了,这堵墙的高度全是靠我们自己的意志累积起来的。

说到底,人生就是一场自我救赎、不断自我成长的旅行,这场旅行我们遇到太多太多的事儿,遇见太多太多的人,学会一些东西,慢慢懂得一些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问题都会化为灰烬,所有的人都会找到一个跟自己和解的方式,哪怕是在生命的终结点。

从《嫌疑人X的献身》和《虚无的十字架》,谈东野圭吾的救赎意识



03、社会的救赎

东野圭吾的小说中, 除了角色之间的救赎外, 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怀, 他的每部小说都会揭露一个甚至多个社会问题, 充分展示人性的善与恶, 同时还展示了书中角色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与救赎。

如《虚无的十字架》中的小夜子, 自己八岁女儿被杀,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 法律的判决虽如她所愿判了死刑, 但她却并没有感到补偿和安慰, 觉得自己一直对打官司的坚持和努力都是徒劳, 甚至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在经历了这些之后她开始思考死刑的意义。

正如书中所述, 如果你家人的生命被他人残酷地夺走, 你希望如何处置犯人?如果罪犯并未将“死刑”视作“惩罚”, 而是一种解脱, 至死仍未反省, “死刑”又有何用?

小夜子作为问题的当事人, 她没有一蹶不振, 而是选择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追寻罪犯和遗族背后的隐情, 她采访了参与案件的所有人:被告的律师、被告的亲人….她从每一个人的角度考察了这次判决的意义。

从《嫌疑人X的献身》和《虚无的十字架》,谈东野圭吾的救赎意识

除此之外, 她参加了一个遗族公会, 了解了其他遗族心中的想法。她还采访了社会上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 甚至是患有偷窃瘾的人。她将每个人的看法整理出书, 算是对这个社会的法律做了很大的贡献。其实大部分旁观者都会认为, 犯罪了就应该关进牢房, 按法律进行处置。

是让罪犯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抑或让他重返社会, 用尽一生去赎罪?这些问题时, 是否还能如此轻描淡写的说出这样的答案。

这便是东野圭吾想反应的社会问题。历史长河中曾有无数人想废除死刑, 滨江小夜子不过是这批长队中的其中一人, 但死刑终没有废除, 因为其也有着令人信服的合理性。

那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滨江小夜子做出的解答都是她用自己的努力对社会做出的救赎。

从《嫌疑人X的献身》和《虚无的十字架》,谈东野圭吾的救赎意识

生而为人,我们始终面对的也许是现代社会各种常见问题,但人总需要找到出路,一条自我解脱的路。让脆弱的神经接纳自己的过错,不管是用逃避的方式还是任何自我麻醉的方式。

这种方式终究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并可能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负面影响。于是,有的人只好奉上生命作为代价;当然也有一些幸运的人,他们可以和自己和解,找到脱离苦海的道路。

不管是死去还是和解,都是被迫的社会救赎。


04、救赎的意义

每个人去救赎的对象和初衷都不尽相同, 其救赎所带来的结果便也不同。那么他们的救赎是否有意义?仁科史也的救赎给无数孩子带来了生的希望, 也为日本儿童医学做了贡献。小夜子的救赎帮助数百个遗族认清内心所想, 并给了他们对抗法律的力量。

靖子母女的救赎使一个即将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而石神的救赎是对真相的隐瞒, 是在用更大的过错来换一时的幸福;井口纱织的救赎是在用伤害自己来赎罪, 并没有任何的社会意义。

仁科史也和滨江小夜子的救赎是值得赞扬的, 他们在救赎自身的同时对这个社会贡献出了力量, 可能按法律上来讲, 仁科史也是一个犯了死罪的罪犯, 但比起施以死刑, 让他重返社会, 用一生去赎罪是否更加合适呢?

如果他们的救赎有意义, 他们的罪行就能够通过救赎而抵消吗?“死刑很无力”这是作者通过虚无的十字架传达的主题。那“有力”的是什么呢?作者也没有给出答案。

从《嫌疑人X的献身》和《虚无的十字架》,谈东野圭吾的救赎意识

唯一肯定的是,人可以因为自己的善良实现对他人的救赎,人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而对自我甚至社会救赎。

然而,不管何种救赎,都必须建立在当我们完全接受自己,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和小丑或不被接受的异类走在一条道路上。但怎么看自己,朝哪个方向走,其实都是由自己说了算。

因为你无法改变外界和别人,只能改变自己。

挣脱内心的枷锁,灵魂自由的救赎,从自我救赎开始。这或许就是东野圭吾给我们最好的启示。

从《嫌疑人X的献身》和《虚无的十字架》,谈东野圭吾的救赎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