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文学领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上古神话”?

郁轮


在中国,文学的源头究竟是神话,还是六经呢?刘毓庆认为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六经。他的理由有如下几个方面:

中国古代没有神话概念,这就意味着神话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存在。所谓的上古神话,其实是对上古史的一种记述方式。徐旭生先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说:“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当下文学史著作中所讲述的上古神话,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共工触山等,并不是产生在上古,而是战国以后,真正属于上古的神话很有限。像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黄帝战蚩尤等,这属于上古神话,而这些神话都有历史作内核,其实是上古史的神话化。

即使神话存在,也构不成文学之源的功能。所谓“源”,一定要形成对“流”的规定性作用才行。即所谓“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它要决定其“流”之巨细清浊。只有有了“流”,“源”的意义才能成立。尽管中国上古产生过神话,但这些神话对中国文学并没有规定性,形不成“源”的功能。无论怎样抬高它,它也无法取得希腊神话在欧洲文学史上那样的地位,它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并不像研究者所说的那般巨大。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设问和思考:假如没有上古神话,中国文学是否会逊色?中国文学史是否会改变它的形态与发展方向?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个巨星如“李杜”“苏黄”“唐宋八大家”是否会出现?我想结论是很清楚的。

假如没有西方学者神话研究的理论与观念的输入,恐怕至今人们也不会意识到有神话的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神话,中国文学史不会重写;而没有六经,中国文学史则必须重写。因而把神话定位为中国文学之根,是不能成立的:将神话作为中国文学之源,是用西方概念规范中国学术的结果。





真实的恩典


作为中文系学生我觉得这个问题我可以试答一下。

因为题目已经限定是文学领域,所以也许会比较枯燥,我会尽力作简洁有趣的传达

写在最初

神话由于其自身的隐喻性和形象性,具有鲜明的文学性,它的形象、母题、情节等经常被后世各类文学作品借鉴。古代神话作为素材,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每一个角落。


神话对文学的意义,不仅仅是文学家的素材,更重要的是,那些自觉或不自觉使用神话原型的作品,都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种深厚情感体验之中,从而缓解压力、超越世俗。也就是说,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远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重要。

举个例子:

屈原在现实世界屡遭打击、悲苦无依,古老神话中的龙凤结驷、巡游天界、四方求女让他从现实中超越出来。神话世界的巨大力量支撑他的人格,抚慰其心灵创伤。同时,由《离骚》所抽象概括出来的某些意象,由于它深沉的神话背景和屈原创造性的提炼,进一步成为稳固的神话原型,在中国文学史上代代作家的笔下传递。

上古神话

题目只限定了时间但没有限定地区,那么我们就从普适的概念入手介绍上古神话。

1、上古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达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表达了先民对自身及所处环境的理解,涉及自然环境、人生际遇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以神奇想象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2、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3、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与法术。

4、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


上古神话产生的条件

1、可凭语言表达感情和对自然和社会领悟。

2、对自然界产生神秘和敬畏感情。

具体表现在:面对特殊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幻想出超自然神灵和魔力,自然被神化:自然和社会的秩序体现了神的意志or各种神力的平衡or灾难现象是恶神 或者人类自身过错招致神灵惩罚的结果(比如西方的诺亚方舟神话)。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己的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身上。比如盘古化生万物的神话,就是以人体各部分推论天地间诸物形成。

2、具体形象的思维

由于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最初阶段,因此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物象。比如埃及神话中有太阳神 拉Ra每天乘着船从东方出发,最后到西方降落,在上界周游一圈的说法。

3、伴随浓烈情感体验

神秘莫测的自然在先民心中引起恐惧、敬畏的情感,先民认为那是外物本身具有的属性。在神话的传播和复述的过程中同样充满了情感体验。比如楚辞《九歌》仪式中,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会伴随神话人物的登场感受到澎湃的激情。但是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和地理隔阂,现代人很难回到曾经的情感体验中了。


上古神话的分类

这一部分为了辅助理解,主要用中国上古神话作例子,但分类具有一定普适性。

1、创世神话 :解释世界起源神话

代表作:盘古故事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意义:(1)宇宙卵生神话对阴阳太极观念有重要影响;

(2)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反映先民对人类自身力量的肯定

2、始祖神话: 宇宙起源之外,对自身起源的探索

代表作:女娲故事。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鰲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意义:

(1)试图阐释社会地位差别的原因;

(2)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反映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塑造有奇异神通、慈爱、勤劳妇女形象。 (如伏羲兄妹结合生人,西方泰坦与妹妹结合生人都是原始社会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遗存)

(3)除人类共同始祖外,各部族有自己始祖神话。例如商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燕卵而生,周始祖后稷是姜嫄踩到天帝足印受孕,反映对祖先的追念,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

3、洪水神话

国内外区别:

(1)国外:大多表现天帝对人类堕落的失望,洪水是对人类惩罚,而洪水之后人类的再造, 反映对人性的反省和批判。

(2)中国:看作自然灾害,揭示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

2、代表作:鲧禹父子。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 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意义:洪水灾害成为一种集体记忆,伴随神话流传,提醒人们戒惧自然灾害。

4、战争神话:

代表作:黄帝炎帝故事,黄帝蚩尤故事。

《史记·五帝本纪》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猿乃修德(后儒附会)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野兽-部落图腾,阪泉之战使炎黄两大部族融合,华夏民族正式形成,这个神话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风雨旱雾涉及古代祈雨止雨巫术,涉及一些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发明。

5、发明创造神话:

人们把发展过程中各类重大发明,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代替。

代表作: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后羿(神话中弓箭的发明者)

《山海经·大荒南经》和《大荒东经》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十个太阳住在树上,轮流出现,“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于是羿弯弓搭箭,“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人间的秩序又得到了恢复。

特征:

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

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标志人类主体性突出;

有神异经历或本领,业绩在创造和征服。


神话不完整的原因

(一)神话历史化

中国的历史意识发展较早,把神话作为史实记录,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丧失了神话的本来面目,造成了神话的大量消亡。

(二)传统文化主流不重视

“不语怪力乱神”站在理性立场否定神话价值,对后世神话的载录和流传有重大影响

1、由于难被纳入历史谱系,违背理性化原则,半人半兽神性形象被抹杀

2、删削和改造。

由于一些神话触犯理性化原则,得不到史家认可而没有进入载籍“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史记·五帝本纪》)

《淮南子》古本载嫦娥奔月神话时说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今本《淮南子》亦不存。

(三)神话的仙话化。

仙话是被道教改造的神话,一般讲述通过修炼或仙人导引,达到长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 但神话转变为仙话是有限的,一般仅集中在几个特定人物身上,且有修炼、升天不死、服药的情节,神话人物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审美品质都被严重削弱。

例如《史记·封禅书》黄帝在荆山脚下铸鼎,鼎成,有龙垂胡髯在鼎上,迎他骑龙升天。


以上就是在文学角度对上古神话的梳理和介绍。因为写中国神话比较有代入感,因此大多以中国神话做例子。题材上尽力选取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有其他例子欢迎再评论区补充。有其他疑问也欢迎提问。谢谢观看❤


含岭02BH


先上一张图

这些神仙是中华文明上古神话中的大佬,也就是圣人,圣人之下皆如蝼蚁!那么上古神话仅仅这些人吗?当然不是,他们的师兄师弟,徒子徒孙遍布中华文明神话体系,可以说吊打漫威DC!这就是我们五千年文明史的好处,创作素材丰富多彩,不用现编。

文学创作领域最怕什么?最怕没有素材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理!作为文学创作者,上古神话会极大丰富你的创作题材,那些有志于洪荒流,玄幻流的作者,无疑是饿狼看见羊,乞丐有了粮!

什么?要不要考据一下上古神话的真实性?我说你是文学创作者,不是历史学家!除非你想修道成仙,重演洪荒!快收了神通安心创作吧!

当然你是报告文学创作者或者你是科幻领域创作者,我建议你还是不要研究上古神话了,不对路啊!

文学创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让我们文字去描绘多彩多姿的世界吧!


明明如月的天涯


古代(上古神话)是我们现在很好的借用来说明。《人生看事要看清,小人恶人没写脸,做事做人要良心,以后福运天道赐。



赵柱良


上古神话是民族久远时代留下的记忆。虽然说,中华民族8000年的历史延绵不断,碾压了其他的各民族。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个第一名就是货真价实的第一名,没有任何缺陷的第一名。只能说,其他的民族更弱而已。那我们这个民族的缺陷在哪里?——在上古神话里就隐藏着一些秘密!因为这个文化在流传到现代的过程中,发生了多次遗失,篡改,变异,但是,那些神话不会再变了。他们都有特殊的意义,从修身的角度,内文明的角度等可以管窥一部分。



明庶风


中国上古神话是一个繁杂而又完整的文化体系。它集勤劳,浪漫,善良,朴实等中国古人的智慧融汇一起。和罗马神话,北欧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共同组成世界各民族的精神文化。

和其它神话一样,中国上古神话从口口相传到形成完整的体系,文学作品承担了主要的传承,并且逐渐发扬光大,山海经,离骚九歌到民间的宝莲灯,西游记等,每一部都精彩缤纷。都是从上古神话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创造出符合时势的作品,为推动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当今文学领域,私自认为应该向西方神话学习他们的做法,西方国家从以前的神话延伸或创造出新的神话来做文章,比如说复仇者联盟,哈利波特,魔戒等哙灸人口的文学小说,从小到大,从窄到宽,从无到有。他们都能这样做,并且创造出好的文学作品,泱泱中华几千年的上古神话史更博大精深,体系更完整,也更加精彩,更加能创造出顺应潮流的神话文学出来。


一衫闲人


上古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泉,对后世的文学诗词创作及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精神世界与思想灵魂,满足了人类在现实社会中,难已企及的精神追求。

上古神话是:没有文字记载,口口相传,叙事文学的一种体裁。从鸿蒙混沌的盘古开天劈地,到三皇五帝的古来传说,燧氏取火,女娲造人,夸父追日,伏羲八卦,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都无一例外给予了神话般色彩。

他们都有洪荒的神力,颇具移山倒海之法,畅游云天之术,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隐身出形,造福天下苍生的本领与能耐。

从今而看,那只能说是上古时代人们的生产力低下,不能合理解释宇宙的起源,自然的现象,社会的矛盾变化,而加以非现实的想象与幻想,表现出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征服和支配思想的渴望。

可,这一渴望始终思贯穿在人类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之中。時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充满在人类的思想与灵魂之中,热红网络,遍见书册,满足着人们精神层面的多种需求!


净心修道


上古神话一般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

由于远古时期没有文字,加之我们的祖先又有述而不作的传统,神话是千百年来中华先民口耳相传的结果。

所以,上古神话是没有文字记载,口口相传,叙事文学的一种体裁。比如有一首诗就写到:

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

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

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

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

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juan 清除)。

其实它讲的就是上古神话。

从鸿蒙混沌的盘古开天劈地,到三皇五帝的古来传说,燧氏取火,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追日,伏羲八卦,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都无一例外给予了神话般色彩。

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上古神话在后世仍然具有文学魅力,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对于上古神话,我们不必过分苛求考古学对它真伪的验证,须知,许许多多没有考古验证的神话内容,就不见得一定是虚无缥缈的传说,相反越来越多的发掘和研究正在雄壮的表明:很多神话传说都是真实的!

上古神话是人类历史的影子!

上古神话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精魄!








农科传播


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上古神话在后世仍然具有文学魅力,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南国典藏


神,是人创造出来的。人在有钱有快乐的时候,不需要神,人只有在需要帮助而得不到的时候,才会想到神。

上古神话,是古人在需要帮助的心理下,创造出来的、具有普遍帮助能力的神,因为当时是用象形文字记载关于神的事迹,所以神的形象一直被误认为是半人半兽,这是错误的,神的样子从来都和创造者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