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攻坚斩穷根 共逐小康梦——佳县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攻坚斩穷根 共逐小康梦——佳县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光伏发电项目

攻坚斩穷根 共逐小康梦——佳县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研究产业发展

攻坚斩穷根 共逐小康梦——佳县奋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降高塑形后的枣林

“2016年,通过扶贫政策养羊15只,2017年,通过羊产业收入1.5万元左右;不仅如此,通过危房改造,住的窑洞焕然一新。”说起生活的变化,今年55岁的佳县朱官寨镇刘崖窑村贫困户刘起兵乐得合不拢嘴。下一步,他计划再多养些羊,走养殖致富之路。最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他主动向村集体提出脱贫意向。

刘起兵的脱贫之路是佳县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是国家战略、暖心工程、民生大账,更是政治任务、立状工作、刚性要求。如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

今年以来,佳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县上下重点围绕99个贫困村出列、11762户28060人脱贫的目标任务,逐项列出任务清单,逐项排查、检验、整改,全县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攻坚合力明显强化,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发展脱贫产业——夯实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基础

“光伏发电项目好,切切实实给贫困户增加了收入!”佳县通镇向阳湾村支书贺建强高兴地说,去年9月并网运营的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已给村里19户25人每人分红2000多元。今后的收益,也全部按比例分红给贫困人口。

向阳湾村地处佳县黄土丘陵沟壑区。近年来,该村主要围绕红枣产业、肉驴养殖、食用菌种植、光伏发电等项目发展集体经济,不断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今年5月份,该村投资220余万元建成了肉驴养殖基地,采取“村集体主导、合作社管理、村民自愿入股”的模式来发展经营,预计年底贫困户可分红2000多元,非贫困户按持股比例进行分红。

“今年,我们还将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置办法,实行枣园流转,由村集体对全村1000余亩集中连片枣树统一降高塑形,统一防虫,统一技术服务。”该村第一书记何继云介绍说,除此之外,该村还计划投资500万元建设60余亩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期工程计划建设10个日光温室、18个种植大棚,按照“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并利用枣树降高塑形的枣木制作菌棒,种植木耳、香菇、平菇等,从而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向阳湾村的产业脱贫计划在佳县并非个例。在发展脱贫支撑产业上,佳县实施9个“1”工程,即发展100万亩红枣园、100万只(头)羊猪鸡、10万亩高粱、10万亩中药材、1万亩渗水地膜谷子、1万亩设施蔬菜、1份光伏产业、人均1亩高标准农田、1个劳务输出。

同时,做大做强佳县香谷米、红枣羊肉、生态猪肉、空心手工挂面等特色农业品牌;精心打造佳县红枣产业园区,新建3000亩新品种科技示范园,培育优良新品种,淘汰老化落后品种;对沿黄82万亩老枣园实施低产园改造,重点推广“强力降高塑形”丰产技术,发展林下经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业态,建成采摘体验园、旅游观光园,实现多环节提质增效,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攻坚深度贫困村——每个深度贫困村投入整合资金不低于300万元

投资14万元扩建村卫生室和办公室;投资112万元建设自来水工程;投资150万元建设500亩高标准农田;投资48万元建设道路绿化工程;投资30多万元维修淤地坝3座;投资25万元打通出行路路基工程6公里,方便农民上山种地……

“这些年,中省市县对深度贫困村的投入都很大,单用于改善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已超过500万元!”佳县朱官寨镇刘崖窑村驻村干部白本勤告诉记者,村里的变化很大,每家每户都一门心思谋发展。

“刘崖窑村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但交通信息闭塞,村民思想落后,主要靠天吃饭,村里没有固定长效的产业……”刘崖窑村第一书记郝世斌说。2017年,该村初步形成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和4个产业合作社,村民可选择任一合作社入股。

“刘崖窑村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建设山地温室,今年计划投资200万元建设20座山地温室,主要种植芝麻香瓜、草莓等。”郝世斌说,刘崖窑村要将这个项目发展成集体主导产业,让全体村民都入股参与进来,带动整村脱贫致富。

44岁的刘和平是该村的贫困户。2015年,通过扶贫项目养羊10只,如今已经发展到60多只,仅此一项年收入2万元;2016年,他又通过扶贫项目养鸡50只,增收5000元左右;种40多亩杂粮,收入1.5万元左右,去年共收入4万多元,已经脱了贫。刘和平说,下一步他计划继续扩大养羊规模,有信心过上好日子!

深度贫困村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佳县从深挖深度致贫原因入手,尽非常之责、用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向贫困宣战。围绕螅镇曹家沟、刘家山拓家硷、朱官寨镇刘崖窑3个深度贫困村,加快实施深度贫困村攻坚规划,着力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住房安全等问题,落实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向深度贫困村倾斜政策和扶贫资金,年底前每个深度贫困村投入整合资金不低于300万元,列出任务责任清单,多措并举,形成攻克深度贫困合力。

加大行业扶贫力度——由注重脱贫数量向注重脱贫质量转变

今年43岁的王爱平,是佳县上高寨乡王家山村典型的“因病致贫”贫困户。因查出白血病,医疗总费用花了80.8万多元。出院后,他在佳县医疗办一站式报销近72.8万元,其中合疗和民政报销或补偿均达到封顶数额。

仅今年第一季度,佳县享受健康脱贫倾斜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4.13万人,贫困人口住院报销达到90%以上。

“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健康扶贫工作,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工作要求及新农合相关优惠政策,有效解决‘因病致贫’问题,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佳县合疗办副主任李义霞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佳县重点搭建长线就业、种植养殖就业、服务就业、企业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五大平台”。今年,举办两次专场招聘会,给陕汽技校招生21人(其中贫困户18名),鄂绒集团招聘15名,杨杰电子科技学院招聘8名,广陵企业签订就业意向4人。组织参加岗前培训95人,贫困家庭妇女技能培训12人。镇(便民服务中心)招聘公益专岗人员20名。

社会救助扶贫方面,第一季度发放16个镇(便民服务中心)农村低保5440户8799人,支出保障资金818.94万元;农村特困供养(五保)人员1573户1593人,支出保障资金161.37万元;支出医疗救助资金527万元,共救助6467人次。

教育扶贫方面,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学子女8360人,涉及贫困户5568户,发放资金1286.25万元。

金融扶贫方面,累计投入政府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2700万元,当前,全县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642笔7769.52万元。其中,今年第一季度发放47笔228万元,累计获贷率8.53%。

近年来,佳县持续加大行业扶贫力度,积极整合行业扶贫项目,向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着重补齐就业、健康、教育、金融等基础短板,多措并举,凝聚强大攻坚合力,实现脱贫工作由注重脱贫数量向注重脱贫质量转变。

构建大扶贫格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全面小康,决胜在合力”。近年来,佳县全力推进广佳东西部协作和国企合力团,高校系统、卫生系统帮扶,“互联网+”社会扶贫等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各级干部攻坚脱贫、各类资源聚焦脱贫、各界人士共助脱贫的大扶贫格局。

国家科技部倾情倾力帮扶佳县,助力佳县红枣、白绒山羊、小杂粮等主导产业实现长足发展;全力打造红枣全产业链模式,提升产业的增收带动作用,扩大泥河沟村千年枣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影响,为佳县红枣打上世界级的文化标签;通过建立标准化红枣矮化密植基地、研究避雨防裂果技术、试验矮化丰产技术等,形成红枣增产提质技术体系。

省国企合力团在佳县建立“扶贫车间”;长安大学已向佳县中学实验室援建50万元,采购了一批农副产品,开展消费扶贫,就师资培训等校县合作项目签订了协议;佳县人民医院分别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在心血管疾病的防疫与诊疗方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引进了解放军总医院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在县级医院、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开展远程医疗培训与服务。

此外,该县做好东西部结对牵手协作扶贫,讲好“扶贫故事”。制定了《广陵佳县扶贫协作帮扶工作行动计划》,核定扶持红枣酿酒等多个项目,广陵区扶贫挂职干部已到岗,对口扶持资金已落实,东方红旅游扶贫一条街等项目在建。佳县人社、教育、卫计等部门以及螅镇、刘家山便民服务中心、朱官寨镇分别与广陵区相关部门、镇村及企业签订了对口帮扶协作协议。

(杨晓慧、李志东、暴海雄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