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她當朝掌政48年,清朝的絕對權威女王,死後為何卻被停屍1年未葬

慈禧,大清晚期的實際統治者,中國除武則天之外的另一個絕無僅有的,長期當政的掌權者。

1908年11月15日,這位垂簾聽政了幾十年的女人,在光緒帝駕崩的第二天下午,也跟著離開了人世,終年74歲(光緒帝終年僅38歲)。

她當朝掌政48年,清朝的絕對權威女王,死後為何卻被停屍1年未葬

慈禧的離世,是大清王朝的一件大事。按中國傳統的文化思想,人走完一生,要體面地和這個世界告別,對慈禧來說,更是如此。

然而,慈禧去世後,遺體卻被停屍了1年未葬,這又是為何?

有人推測,大概是被人恨之入骨吧,所以死了也要註定遭此“劫難”。其實,不然。

慈禧被停屍1年,大體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儒道思想影響,中國喪葬格外強調陵墓“寶地”

在幾千年的發展進程中,中國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喪葬文化和禮儀。

在中國,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布衣平民,都對死有著一種天然的敬重,強調“死得其所”、入土為安。

在民間,親人去世後,人們會為其選一塊墓地作為“陰間”的安置。而在皇室,掌權者更為重視自己死後安葬的場所,生前便早早為自己選好萬年寶地。比如中國第一個稱霸天下,當皇稱帝的統治者——秦始皇,就為自己修建了一個規模宏大的陵墓(驪山陵),這陵墓足足修了30多年,到他死了都還沒修完。

她當朝掌政48年,清朝的絕對權威女王,死後為何卻被停屍1年未葬

秦始皇驪山陵工程

慈禧,作為一個極為講究和奢侈的人,和秦始皇完全是同一路人,甚至比秦始皇更過之而無不及。

同治五年,咸豐帝的定陵竣工。按照清朝的制度,慈禧和慈安兩位皇后的陵墓,只能依建在咸豐帝定陵附近,且僅能建一座,這也就意味著兩個皇后的棺木,需要並排安置在同一個陵內。

然而,慈禧聽到後哪能同意,十分惱怒質問:“哪個陵裡葬兩個太后?”

沒辦法,監工修建大臣只能重新調整修建。思來想去,便仿照了雙妃同寢的樣式,重建。不過,即便如此,仍被慈禧訓斥:“我們兩人是太妃嗎,配不上一人建一個陵嗎?”

她當朝掌政48年,清朝的絕對權威女王,死後為何卻被停屍1年未葬

來回折騰了幾次,最後,大臣只能打破陵制,按慈禧的心意,修成了雙陵。

當年,單單是慈禧的陵墓修建,就耗盡了無數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直到1908年l0月18日,也就是慈禧去世的前第4天,陵墓才修建完成。

修建完成之後,還需要完善各個細節,慈禧死時為北京的冬季,需要等待開春才能動土,這就導致了時間的再次延遲。

另外,慈禧是個講究之人,當年發動辛酉政變,也要挑個黃道吉日才進京。進個城都如此,下葬這麼大的事兒,也就更不用說。

她當朝掌政48年,清朝的絕對權威女王,死後為何卻被停屍1年未葬

慈禧出行

二、高規格、高標準葬禮,時間準備長

慈禧生前雖然幹過不少“驚天地泣鬼神”之事,有過不光彩,有過非議,但是在那個年代,她的一生算是個傳奇和勵志:從進宮到當朝掌政48年,從一個平凡的女子走到了太皇太后的級別,不管怎樣,她都是大清的絕對權威,直至死後仍是如此,而非失語者。這點從她長達二十幾個字的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皇太后”)中就可以看出。

注:慈禧的徽號,是清朝所有太后中徽號最長的一個,這些字可謂是一字千金,曾為生前的慈禧帶來了“固定收入”。相傳徽號每加一個字,國庫每年會多撥十萬兩白銀下來給慈禧,這放在今天,可以視為國家給高級人才的政府特殊津貼福利。

她當朝掌政48年,清朝的絕對權威女王,死後為何卻被停屍1年未葬

因為擁有極高的權利和威嚴,對於她的葬禮,也自然要按高規格、高標準舉行。既然是高標準,其喪葬事務和禮儀就顯得更為繁複。再者,慈禧生性奢華,凡事強調皇家奢華排場,因此需要給其準備的陪葬品等也奇多,因為所需的時間準備也自然不會少。

在這順道一提,慈禧的陪葬品,可謂琳琅滿目。

根據慈禧的心腹太監李蓮英所回憶:

慈禧入棺前,屍體上蓋了一條織金的陀尼經被,明黃緞底,捻金織成;棺底鋪了三層的金絲串珠錦褥,另外還有一層的珍珠,厚七寸,下面鋪滿了大小珍珠上萬多粒,紅光寶石85塊,白玉200多塊;上面鋪有珍珠2000多粒,頭戴珍珠鳳冠,口中含夜明珠,冠上最大一顆珍珠大如雞卵,價值高達1000萬兩白銀⋯⋯

另外,遺體周邊所陪葬的大珍寶物件,也是不計其數、價值不菲,如翡翠西瓜、祖母綠寶石、翠玉佛等,每個都價格連城。

她當朝掌政48年,清朝的絕對權威女王,死後為何卻被停屍1年未葬

而這些,要收集整理起來,都需要花費時間。

三、時間先後順序

前面提及,光緒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離開人世,雖然說這位皇室成員一生沒有多大的建樹,但畢竟是皇室,其高貴的出身決定了他的葬禮也不能馬虎草率。因為在慈禧之前撒手人寰,為此按禮節來說,應葬在慈禧之前,這也就意味著慈禧的葬禮只能往後推。

所以,綜上以上種種原因,慈禧葬禮最終被推遲了1年。

話說,這推遲1年下葬還不是最令人吃驚的,坊間傳聞,這位擁有至高皇權的女“皇帝”,在出殯當天,臭氣熏天。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1908年,慈禧離開人世的當天下午4時,遺體被從西苑儀鑾殿抬出,次日早上8時,一大清早,遺體就被殮入棺內。自此,時隔一年,也就是1909年,被葬入菩陀峪定東陵地宮。

她當朝掌政48年,清朝的絕對權威女王,死後為何卻被停屍1年未葬

從時間來看,慈禧死後一年,遺體才被安葬,按理來說,應該早已發臭。不過,據考究分析,慈禧死後,其屍體其實並沒有發臭腐爛。

總結來說,大體原因有幾點:

其一,慈禧死於痢疾疾病,在病逝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慈禧飽受腹瀉之苦,反覆拉肚子,身體嚴重耗損,體內水分大量流失。

其二,慈禧的遺體被較好地保存著。據傳,當時她的貼身太監,也就是李蓮英,曾每天給她的遺體用上等的香料進行薰香。因為遺體長期被以冷凍、防腐等方式保存著,所以幾乎沒有腐爛,只是幹了。

這點,也可以從孫殿英盜墓中略窺一二。

她當朝掌政48年,清朝的絕對權威女王,死後為何卻被停屍1年未葬

其三,慈禧出殯時,正處於北京的秋冬季,氣溫相當較低,且加之遺體置於金絲楠棺木中,被密封處理……

所以,種種因素,慈禧屍體並未發臭。

那麼,慈禧出殯當天,臭氣熏天從何而來?

回顧慈禧的葬禮,可以用兩個詞形容:震撼人心,轟動全國,以至於老外看了,都驚乎詫異不已。

當年,送葬隊伍浩浩蕩蕩,光被徵用的馬車、牛車就多達幾千輛,其送葬的人數更是不計其數。除了中國人,還有老外,端匾舉牌的、抬棺拉車的,扛槍護衛的……其陣仗隊形,堪比大閱兵。

另外,將慈禧棺木從紫禁城抬到定東陵,並非只是一天半天時間而已,而是走了整整五天。

她當朝掌政48年,清朝的絕對權威女王,死後為何卻被停屍1年未葬

人多、牲畜多、路途遙遠,可以想象,當時的場面有多壯觀,多“魚龍混雜”。當時,雖然天氣不熱,但是常時間行走,人會出汗,且加上牲畜多,這一路上拉屎、拉尿的,也在所難免,為此要說臭氣熏天也不足為奇。

她當朝掌政48年,清朝的絕對權威女王,死後為何卻被停屍1年未葬

此外,眾所周知,慈禧對吃格外講究,生前每次頓飯,都要上上百道菜。慈禧去世後,隆裕太后為了表孝心,準備了一桌滿漢全席當送行飯。而送葬隊伍走了好幾天,食物也就自然變質、腐敗了,其酸臭味不言而喻。

她當朝掌政48年,清朝的絕對權威女王,死後為何卻被停屍1年未葬

再者,我們都知道,慈禧給後人留下的名聲並不好,為此要說民間百姓以“臭氣熏天”來暗指慈禧死後“遺臭萬年”也極有可能。

總而言之,慈禧是個傳奇,其人生也是一個傳奇。都說蓋棺而論,慈禧,功過是非,已成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維克多·尼古拉耶維奇·烏索夫著,中國末代皇帝溥儀1906-1967,群眾出版社,2018


寫作不易,喜歡就點個贊吧~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 。


她當朝掌政48年,清朝的絕對權威女王,死後為何卻被停屍1年未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