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現代人最常見的坐姿是什麼?低頭看看你自己,是不是正翹著二郎腿

現代人最常見的坐姿是什麼?——低頭看看你自己,是不是正翹著二郎腿?


這個你常常蹺的“

現代人最常見的坐姿是什麼?低頭看看你自己,是不是正翹著二郎腿

二郎腿”,就是造成你腰椎間盤突出的元兇!久蹺“二郎腿”,極易造成腰椎與胸椎壓力分佈不均,引起脊柱變形,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形成慢性腰背痛!
⚠腰椎間盤患者在臨床上最常見的情況是:剛開始只是腰痛,反反覆覆,後來腰不是很痛了,腿開始痛,而且總是酸脹、麻木,症狀越來越嚴重,尤其晚上更是痛得讓人無法入睡。
辨證調理,事半功倍:腰突根據病因及症狀可分為陽虛寒盛型、肝腎虧虛型、氣滯血瘀型三種類型,艾灸辯證調理,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①陽虛寒盛型:表現為腰部冷痛,每遇陰雨天或腰部感寒後加劇,痛處喜溫,轉側不利,靜臥痛勢不減,或伴有下肢麻木疼痛,體倦乏力,或肢末欠溫。
艾灸取穴:阿是穴、腎俞、足三里、命門、委中、承山
⚡②肝腎虧虛型:表現為腰痛以痠軟為主,喜按喜揉,遇勞更甚,常反覆發作,伴有腰膝無力,或心煩失眠,口燥咽乾。
艾灸取穴:阿是穴、肝俞、腎俞、太溪、腰陽關、承山、崑崙
⚡③氣滯血瘀型:表現為腰痛如刺,痛處固定,日輕夜重,痛處拒按,輕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轉側,面晦唇暗,伴有下肢麻木疼痛,或時有短暫針刺樣加劇,下肢活動後疼痛加重。


艾灸取穴:阿是穴、腎俞、三陰交、陽陵泉、血海、委中
很多腰突病會壓迫坐骨神經,患者會有臀部冷、酸、脹及下肢放射痛的感覺,這時還要艾灸環跳、承扶兩個穴位。
劃重點!!!不管是哪一種腰突,都要重點艾灸阿是穴!阿是穴一般是隨病而定的,多位於病灶的附近,但也可在與其距離較遠的部位,沒有固定的位置,故阿是穴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為穴,“有痛便是穴”。
剛接觸艾灸的腰突患者,可以先嚐試每天艾灸一次,連續艾灸10天之後,你會驚喜地發現,疼痛減輕了,這時你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酌情增加灸量,例如從一天一次提升到一天兩次、兩天三次,這都是可以的。
怕灸量過大引起上火的話,每週至少要做三次“滋陰”的工作:用艾葉水泡腳20分鐘後擦乾,接著艾灸三陰交、湧泉、太溪等滋陰的穴位,引火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