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不成文的泡菜效應:你跟誰一起吃飯,就決定了你的職場未來


職場不成文的泡菜效應:你跟誰一起吃飯,就決定了你的職場未來

在日常的職場生活當中,我們應該選擇和誰一起午餐?也許你會覺得驚訝,選擇和誰一起午餐,不應該是個很隨意的選擇嗎?難道這個話題還有什麼值得探討的地方嗎?無論你是職場新人,還是資深老鳥,許多人都避免不了選擇和自己談得來的同事交朋友,甚至還有些人選擇朋友的一個暗藏條件,就是對方比自己相對弱勢。

因為類似的選擇,會讓你沒有太大的壓力,也可以避免自己在強勢的人面前感到自卑。況且兩個弱勢的人走到一起,還能相互安慰。當然也包括一起吐槽,比如在背後談論公司出現的問題,或者說老闆的是非。這種交往只能帶來一個結果,那就是一損俱損。因為倘若一個人出了問題,老闆的心理就會留下陰影,覺得另一個也存在有類似的問題。這種在人際交往中潛移默化相互影響的現象,我們稱之為泡菜效應。

職場不成文的泡菜效應:你跟誰一起吃飯,就決定了你的職場未來

所謂泡菜效應,其實是源於一種非常生活化的現象。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就是將同一種蔬菜放在不同的水中,分別浸泡一段時間。然後,將這兩份泡過的蔬菜分開煮熟。結果發現在不同的水裡浸泡過兩份蔬菜,煮出的味道是截然不同的。

回過頭來再看我們的生活,人際交往之間的彼此間的心情,甚至看待同一件事情的心理都會相互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完全讓人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發生。工作中也是如此。長期在一起共事的兩個人看法會驚人的一致,對待工作的態度也可能出現出奇的相似。

職場不成文的泡菜效應:你跟誰一起吃飯,就決定了你的職場未來

職場中你選擇誰作為你的朋友,就默認你願意接受來自於他的影響,人有的時候會過高估計自己的定力。孰不知多少習慣,都是在別人感染之下不知不覺養成的。比如在《天龍八部》這部小說中,就有一個極為典型的事例。有一對孿生姐妹,一個叫阿珠,一個叫阿紫,她們原本都是段正淳和阮星竹的女兒,只不過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被拋棄了。以至於二人自幼便淪為了孤兒。然而,不同的生長環境,也造就了兩人後來截然不同的性格。

阿朱生長於姑蘇慕容家,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養和薰陶。所以,性格溫婉嫻熟,為人通情達理。可是,她的姐妹阿紫卻不幸的進入了星宿派,從小就在一片殘忍惡毒虛偽奸詐的氣氛中摸爬滾打,因而長大後,自己也變得心狠。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極為通俗的道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職場不成文的泡菜效應:你跟誰一起吃飯,就決定了你的職場未來

事實上,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出生於什麼樣的家庭,但爭取怎樣的生存環境和發展,確實可以依靠自己選擇或是奮鬥。現實中,我們有很多人一直都在不斷尋找,一種快速成功的方法或捷徑,卻往往忽略了自己當下所處的環境。

不如讓我再來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智慧的老婆婆,手裡拿了一塊石頭,他讓面前的一個年輕人拿去菜市場門口叫賣,結果自然是無人問津。於是,這位年輕人很無奈的拿著石頭來問老婆婆抱怨,這塊石頭根本就一文不值。聽完之後,老婆婆笑了笑,只是讓這位年輕人再把石頭拿到珠寶店門口去賣,結果沒過一會就有人喊出了三十塊錢的價格。年輕人沒有賣,他又拿著石頭再去問老婆婆,老婆婆說,明天你再把這塊石頭拿到外國人經常觸摸的文物商店門口再去買。結果,第二天沒過一會兒一個日本遊客出價三百塊錢買走了這塊普通的石頭。於是年輕人突然間醒悟,原來同樣是一塊石頭,把它放在不同的環境裡,產生的價值也是迥然不同的。

職場不成文的泡菜效應:你跟誰一起吃飯,就決定了你的職場未來

上述故事的道理,也同樣被廣泛的運營在了商業中。同樣是一瓶水。在你家樓下的超市裡,可能只賣兩元錢。而在一個五星級的酒店,可能就會賣到十塊錢。水還是一樣的水,只不過環境變了,他的商品價值自然也隨之改變。

我們常常感覺到,不清楚自己的專長是什麼,而所在環境又會讓自己感覺很不受重用,在煩惱苦悶的情況下,我們到底應該重新去尋找更加適合我們的泡菜水,還是留下來強迫自己努力吸收當前泡菜水的味道?

職場不成文的泡菜效應:你跟誰一起吃飯,就決定了你的職場未來

或許你有可能就是前面故事中那個年輕人手中的石頭,而你所處的環境,有可能就是那個菜市場的門口。人們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應該也算是泡菜效應的。所以我們到底應該努力的去遷就環境,還是刻意的改造自己,去發現更加適合自己的環境?

總之,身在職場當中,我們不僅要謹慎的選擇一起午餐的人,更要謹慎的選擇自己跟隨的領導或是身邊的同事,如果你想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獲得更大的發展,就不要輕易選擇那些瀕臨邊緣的人湊在一起,也不要跟那些動不動就要跳槽的人呆在一起,選擇那些比自己強的人做朋友吧。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在潛移默化當中,學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