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吃勁”關鍵階段,武漢應該怎麼打?74年前,粟裕已給出答案

興則和/勇士教育研究院

在“最吃勁”關鍵階段,武漢應該怎麼打?74年前,粟裕已給出答案

粟裕大將

最近,中央做出戰略判斷,抗疫戰爭進入“最吃勁”的關鍵階段。那麼,各區域、各部門、各戰場,如何下定作戰決心,取得讓全國人民提振信心的作戰效果,就得靠聽得見“炮聲”的一線各級指揮員和決策者們了。

面對這次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場疫情,對不是軍人,沒經歷過打仗的一線各級領導幹部來講,這確實是一次大考,更是一場硬仗。是消極等待上級指示,還是情況不明決心大?到底該怎麼打? 這一點,我們的革命領袖和革命前輩,都做出了極好的典範。

1946年夏,面對蔣介石即將發動的全面進攻,是內線殲敵有利,還是跳出根據地外線出擊有利,時任華中野戰軍負責人粟裕同志身處作戰一線,立足戰場一隅、不忘謀劃全國戰略全局,並基於自己的思考判斷,多次向中央軍委和毛主席力陳自己的主張和看法,堅持“哪裡好消滅敵人就在哪裡打仗”,在戰略防禦、戰略反攻、戰略決戰等不同作戰階段,提出了多種作戰方針,得到了毛主席的極大認可,百戰百勝。

即使是在自己的判斷與中央和毛主席的作戰指導不一致的情況下,粟裕作為戰場指揮官也從未輕舉妄動,而是拿出有力的事實和分析論證,反覆向中央溝通直至說服,確保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決策指導與一線的作戰方案和行動是始終保持一致的,留下了“3次斗膽直陳改變戰局” 的歷史佳話。

整個解放戰爭期間,粟裕同志提出的全局性、戰略性建議最多,成為毛主席最為信任和放心的大兵團級指揮員之一,也鑄就了他人民解放軍“最優秀的將領”和戰神的地位。用粟裕大將自己的話講:一個指揮員對戰略問題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有了清醒的頭腦,才能運籌自如地指揮作戰。

然而,事與願違。在最關鍵的時候,最應該穩住陣腳的武漢主戰場卻偏偏打了亂仗。昨天臨近中午,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第17號通告提到“滯留在漢外地人員可以出城”。下午3:06分,“武漢發佈”微信公眾號,發佈第18號通告,宣佈第17號通告無效。 朝令夕改,影響不可謂不大。

人民可以包容諒解,但作為主戰場的各級領導幹部,不論是武漢指揮部下設交通防控組的領導幹部,還是簽發第17號通告的某位副市長,甚至是指揮部或武漢市的主要領導同志,對此事的發生,都需要警醒反思和總結。

當前,全國戰疫正處於“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戰略反攻和戰略決戰的時機尚未到來,各戰場“指揮官”要深刻理解領會中央和最高領袖戰略決策指導,善於從抗疫全局出發,多謀戰略性建議,善斷本區域本部門作戰方案,學習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各類大考面前,“只爭工作,不爭職務,只爭重擔、不爭榮譽”的擔當氣節和雲水襟懷。堅決不能成為“什麼都等上面部署,不推就不動”的指揮員、“情況弄不清、工作沒思路”的參謀官、“百般推脫、左躲右閃,甚至臨陣脫逃”帶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