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宗师八思巴与蒙古帝国的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

一次重要会谈

公元1247年,凉州城外的幻化寺外戒备森严,远处是巍峨的祁连山脉,延绵的雪山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一次关乎吐蕃归顺蒙古重要会谈,在河西走廊举行了。


藏传佛教宗师八思巴与蒙古帝国的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


阔端愿意皈依佛教,吐蕃归顺蒙古政权统治。

凉州会议揭开了西藏历史发展新的一页

萨班和阔端也为后来西藏纳入元朝的版图奠定了坚定基础。


藏传佛教宗师八思巴与蒙古帝国的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


成吉思汗在远征各地的过程中,接受了各种宗教与信仰,道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都曾被接纳,但萨满教一直居于众多宗教的首位。有人认为这是成吉思汗对各种宗教的包容。事实上,当时这些宗教只是被蒙古人用来为战争占卜与祈福,它们从不遵守教规的要求。当藏传佛教出现后,蒙古人开始认真思考他们的信仰。


藏传佛教宗师八思巴与蒙古帝国的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


由此凉州会议不仅深刻影响了西藏地区的历史走向,更深刻影响了蒙古人的精神世界。河西走廊成为蒙古,西藏,西域地区的重要交点。

关于萨班为何带他的两个侄子出访来到凉州,历史上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人质说。因为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建设一个新国家之前,习惯先把其首脑召来投降,然后索取质子,征收贡赋,并任命蒙古官吏统治当地。

另一种是继承说。萨班动身来凉州的时候知道自己来凉州的时候已经年事已高,生怕自己回去不到吐蕃,希望将萨迦派的权力交给自己家族的人,并希望依仗蒙古国扶植萨迦派统治藏地全境。

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影响八思巴和他的弟弟在河西走廊成长。八思巴在这里很快从成长起来,并积累了很多的政治经验。


藏传佛教宗师八思巴与蒙古帝国的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


萨班圆寂之前,将萨迦派教主位置传给了八思巴。这一年八思巴17岁,成为萨迦派第五祖和他叔叔一样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

公元1281年,萨班圆寂享年70岁,这一年已经皈依藏传佛教的阔端也突然离世,西凉王最终与河西大地融为一体。

公元1251年,蒙哥登上蒙古王位。重新开始对外征战。吐蕃问题的解决,为蒙古征服大理进而迂回攻击南宋扫除了障碍。


藏传佛教宗师八思巴与蒙古帝国的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


公元1252年,蒙哥命令他的弟弟忽必烈率领15万人的远征军,50万匹战马。在宁夏六盘山集结。随着接连不断的政权斗争,蒙古政权面临深层次的挑战,疆土越来越多,部族越来越多。他们需要精神信仰甚至执政理性的依据。此时,忽必烈把目光投向了藏传佛教,他特地请八思巴前来会面。此次会面对八思巴产生了重要影响,八思巴决定投奔忽必烈。


藏传佛教宗师八思巴与蒙古帝国的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


公元1258年,八思巴离开了凉州。跟随远征军大理返回的忽必烈到了他在草原上新建的王府。

公元1265年,已经是蒙古大汗的忽必烈,派八思巴与弟弟回到阔别21年的故乡萨迦,协助蒙古官吏管理吐蕃。八思巴遵循忽必烈所嘱,调查藏区户口,制定法律。于公元1268年在萨正式建立起与中国行省相当结构的地方政权。

公元1270年,36岁的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帝师,除了掌管全国宗教事务外还是隶属于元朝中央政府的吐蕃地区最高行政长官,成为了藏传佛教的一代宗师。


藏传佛教宗师八思巴与蒙古帝国的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

一年后,获得王位的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公元1276年元帝国攻陷南京,中国再次迎来了统一,青藏高原从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四年后,公元1280年46岁的八思巴在西藏的萨迦寺忽然圆寂。但八思巴的影响力却持续推进,在八思巴与忽必烈的强烈推动下,逐渐替代了萨满教或成为了蒙古人精神生活的主流,并且对蒙古文字创造,哲学,宗教,医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清帝国末端并延续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