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打包"文化,竟讓護士平均每天少走2400步

別人家的

巧動心思,"物品包"有效減少護士每日步數,看看下面的內容~

别人家的

最近,同濟醫院耳鼻喉科的陳麗護士長輪轉到了光谷院區,新院區景色宜人,病房寬敞明亮,住院患者和家屬紛紛誇讚就醫環境好,工作人員也感覺非常舒心。

但很快有一個問題困擾了她,病區共18個病房,走廊又寬又長,護士站距離最後一個房間約50米,看著護士們每天不停地穿梭於病房與護士站之間,步數輕鬆上萬,陳麗護士長覺得應該做點什麼來改善現況。

别人家的

陳麗護士長給護士們佩戴運動手環,統計出

護士平均每天需行走2萬多步

通過問卷調查和現況記錄,護士往返護士站的前五位原因分別為:取藥、執行臨時醫囑、取護理器材、取患者用物和取各種檢查單

其中,取護理器材環節中可改善空間最大。比如明明備好物品,到床邊準備給患者導尿,卻發現固定導管膠布未帶;巡視病房發現心電監護的患者電極片鬆脫需要更換等,各種情況都導致護士不得不增加往返護士站的次數。

護士長召集大家展開討論,徵集改善方法。

醫院護理部近期一直在全院推進7S管理活動,開展了各層級護士的相關培訓。

7S活動主要內容有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和節約(Saving)七大環節,其目標旨在提升質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素質。

大家七嘴八舌展開討論,護士文幸根據7S管理思路,從家庭工具包中得到啟示,建議單項操作為單位,將護理操作中所需要的材料全部"打包"放置,護士取用時,既省時又不會有遺漏,能減少因備物有遺漏而往返護士站的情況。護士們紛紛表示認可,護士長也豎起了大拇指。

說幹就幹,很快第一個"打包作品"——留置胃管包誕生了

以往,要給患者留置胃管,需在治療室取胃管1根、欣皮固2個、紗布2片、手套1雙、液體石蠟1支、胃管標識1張、一次性治療巾1塊,這些東西放置在治療室的不同抽屜和櫃子裡,備好物品到患者床邊操作,平均需要3分52秒,而且東西有遺漏需返回護士站的機會為12.2%

現在打包後,護士即用即取,只需要1分12秒即可到達床邊開始操作,且物品遺漏的機會降至零,有效節約了備物的時間,杜絕了因備物不全而往返護士站的可能。

護士們受益於此項改善工作,紛紛開始腦力風暴,留置導尿包、術後接患者包等各種五花八門的"物品包"接二連三的產生,甚至擴展到"醫生會診包"和"窒息患者搶救包",得到了病區醫生們同樣的肯定。

隨著各種"物品包"的產生,護士長進一步規範各種流程,以確保包內物品的有效期和質量。

"打包"文化在病房穩定了下來,讓每個工作人員受益。護士長通過運動手環的測量,發現護士們平均每天少走了2400餘步

一個小小的創意,幫助大家提高工作效率,節省體力和時間成本。只要用心,工作改善無處不可發生。

留置胃管包

(節約2分40秒)

别人家的

醫生外出會診包

(節約5分15秒)

别人家的

留置導尿包

(節約1分21秒)

别人家的

電極片存放包

節約1分12秒

别人家的

窒息患者急救包

(節約3分11秒)

别人家的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