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甩脸子”

01、孩子的生活是否幸福,取决于父母的“脸色”

作家胡适,曾在自传散文《我的母亲》中提到:

“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界上最下流的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他还难受。”

也就是说,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甩脸子,父母的“和颜悦色”,就是爱的外在表现之一,也是作为孩子所能理解的“爱与信任的基础条件”。

你知道吗?那些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从不轻易地把坏情绪传递给孩子。

世上存在着这一类父母,他们发生一点分歧,便大动干戈,甚至在孩子面前“舞枪弄剑”。

事后,还试图争辩:

“情绪又不会传染,小孩子不会察觉。”

“我吵我的,不会影响孩子的。”

“大人闹大人的,孩子哪儿知道。”

……

根据研究调查,其实新生儿与生俱来便具有情绪感应的能力。

他们尚不具备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只能靠情绪体验来达到“平衡状态”(a state of equilibrium)。

而父母带来的激烈情绪体验,如吵架这种无法应对的情形,会对婴儿神经发育造成影响,也会留下深刻的阴影。

婴儿尚且如此,何况一个心智正在逐渐发育成长的孩童呢?

胡适: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甩脸子”

02、孩子的身心幸福,建立在稳定的亲子三角关系之上。

其实,就连公众人物的子女,也不能避免被“父母关系破裂”所伤害。

贾乃亮前妻李小璐出轨事件,这场盛大的闹剧,从去年一直延续至今,风波未平。

在这漫长的时间当中,婚姻破裂,妻离子散,漫天流言。


胡适: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甩脸子”

对夫妻二人而言,这段感情的气数已尽。

这结局使得吃瓜群众们可以如愿以偿地离去,可又有多少人去真正关心过他俩的孩子,今年刚满七岁的甜馨?

这件事对孩子而言,无疑一场煎熬。

小甜馨白白历经这一场“亲情浩劫”,必然对她的成长轨迹有不良影响。

我真的不敢试想,当甜馨长大后回顾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时,会怀以怎样痛苦的心情。

胡适: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甩脸子”

在国外研究Bowen家庭系统理论中有一重要部分称为“亲子三角关系(family triangulation)”:它是用来理解当父母发生婚姻冲突时,子女如何涉入其中,缓和父母之间的紧张状态,恢复家庭系统平衡的重要概念。

在生物学中,母子共生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孩子在母腹中,母子是一体的。

第二个阶段是从脐带剪断到两岁。

在此阶段,孩子与母亲在生理上已分离,但在心理上并未分离,仍属共生阶段,孩子认为妈妈就是我,我就是妈妈,由于心理上的这种共生关系,两岁之前的孩子,母亲可以天天抱着孩子。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逐渐增长,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妈妈不是一个人,开始意识到我是我自己,会说“我要喝奶”、“我要吃饭”,母子之间的共生关系开始打破,可以相互分离,此时父亲的加入能进一步冲破母子之间的共生关系,促进母与子的分离。如果父亲的力量够大,则会形成稳定的等边三角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也是健康亲子三角关系的表现,在这种亲子三角关系中,父母关系良好,母子与父子关系良好。

有研究显示亲子三角关系的不和谐、父母婚姻生活不幸福的孩子,学业生涯表现更差,当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如偷盗、暴力、酗酒等行为的概率更高。而长期处于父母矛盾中的孩子,成年以后心脏病和癌症的患病率更高。

胡适: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甩脸子”

03、糟糕的家庭关系,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变相的“霸凌”


在《你的经历如何塑造生理?》(How your biography becomes your biology?)一书中,作者发现,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人,外界影响会对心率、激素水平会产生不良反应,长久以来,他们的感知力也会下降。

我有一位发小,她在九岁时便经历了父亲出轨,再到被其母亲发现,至此父母感情破裂。

加之大人双方都好面子,只能开始窝里内斗,动辄摔盆打碗。

而她,只能整日处于刀光剑影中。

最后父母选择离婚,不欢而散,留下满地疮痍,家不成家。

后来,她焦虑、抑郁、休学,几乎一事无成。

于她那阴霾密布的童年,我仅仅是个旁观者,并未亲身经历,她曾与我诉苦:

“我在自己追求幸福的路上没有模版可循,我总在回忆里看到父母的样子。我完全不清楚一个幸福、完整的的家庭是何种样子,在成长中,我丧失了爱与感受被爱的能力,也丢失了安全感。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幸,孩子体会到的最多。”


胡适: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甩脸子”

她看了很多次心理医生,最常形容自己的一句话是:

“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只野兽——很可笑地,一边渴望感情,一边却不敢真正触碰。”

她说她的不自信,大部分原因是原生家庭的不和谐造成的。

任何家庭的不和谐,感情进展不顺利,婚姻的不幸福,仍有其他途径可以解决。

但父母的恶劣关系、敌对态度,带给孩子的影响与冲击,很多时候,是难以挽回的。

细想一番,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恶毒的霸凌?

这样的霸凌,一旦发生,孩子只能被迫承受。

且孩子多敏感,洞察力比成人更强,当眼见父母关系紧张时,他们可能会想:

爸爸妈妈吵架,是不是就要离婚?

是不是我惹爸爸妈妈生气了?他们不开心是因为我?

他俩是不是不要我了?

……

无辜的他们还能想到什么?只能把罪责都往自身揽。

卷入夫妻双方的战争中,无限期的战火会使孩子不能安生。

胡适: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甩脸子”

04、任何孩子都会有脆弱的心理防线——渴望家和

今年八月热播的小欢喜,其中主要为三对家庭——其实英子的原生家庭最不和谐:虽然她情商智商极优秀,是个学霸,但幼年时遭遇父母离婚,且双方在后来势如水火,长达数年。

一切,英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终于,在历经亲情纠葛、大学志愿等风波后,英子终于爆发。

先是一言不发、离家出走,后来竟偏激到选择跳海。在带英子去心理科就诊并治疗后,医生与宋倩、乔卫东夫妻俩谈心道:医生说,后代,作为父母血脉、基因的延续,是二者共同诞育的结果。孩子与哪一方对立,其实都是跟自己的一部分对立——这会令其难以接受完整的自我。

英子的事例告诉所有的父母,原来就连那些学习、品格极优秀的孩子,也会有最脆弱的心理防线——渴望家和,父母和。

胡适: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甩脸子”

  • 孩子“成器”前,父母先“成器”。

不仅《小欢喜》中的宋倩、乔卫东夫妻,千千万万父母们都应当早有这样的觉悟。

婚姻发生争执若万般苦,而最苦的根本不是夫妻,而是孩子。

张悦然的《樱桃之远》中有言:

孩子是最坚忍的人群,他们还不懂得用逃脱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泄反抗折磨。他们只能伸着冰冷的小手小脚,甚至根本不会有人察觉到他们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总是想,孩子是可怜又可敬的。

在孩子面前,请尽量营造并维护好恩爱父母的形象。

胡适: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甩脸子”

  • 哪怕已经做不到,也不要传达任何负面情绪。

请敛起自己苦丧的脸,降低自己发怒的声音,心平气和地与另一半去解决问题。

你们大不了选择分开,没有规定有分歧的情侣不可以吵架、不相爱的双方不可以离婚。

但若拥有孩子后,吵架也请以“温柔”的方式,并及时向孩子解释吵架缘由。离婚也请示明,分开并不代表不再回来,重组并不代表不再爱。

Ta是独立的个体,请尊重,请悉心呵护。

想要了解更多孩子的心理知识,可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儿童心理学”,就能看到丰富的关于儿童教育的心理学知识,头条搜索内容全面丰富,以后想要搜实用的育儿知识,强烈建议大家可以先用头条试试。

胡适: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甩脸子”

  • 尊重孩子的知情权甚至决定权。

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再小的孩子也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尽管感情已经破裂,但为了孩子还是坚决不离婚,殊不知比起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孩子更希望父母能够各自幸福,孩子其实都是能明白和理解的,如果父母彼此已经不再相爱,那么要么努力去让自己再爱上对方,要么毅然和平分手,一别两宽,哪怕是离婚了,父母依然能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爱。

为人父母得有担当,这份担当,不仅是平安顺遂地带大孩子,更得关注孩子的内心。

和谐稳定的夫妻关系,可以变成ta成长中最好的强心剂。

胡适: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甩脸子”

结语:

成长中的大多数时间,孩子们都仰赖亲情。

亲情是构成孩子内心世界的基石,父母的和谐相处对孩子有益无害。

若基石不稳,则泰山不正。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为人父母的基本素养之一。

愿所有父母,可以温柔地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直至有天他羽翼丰满,能自己飞向更辽远的天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