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为何会在康熙去世之后就立刻处死了和珅?

waiwai2000


首先纠正提问者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嘉庆皇帝处死了和珅,而不是嘉靖,嘉靖是明朝的皇帝,第二个错误是乾隆爷去世之后处死的和珅而非康熙爷。

大家都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应该都对王刚主演的和珅印象深刻,作为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他将和珅的奸诈,小聪明展现了淋淋尽致,那么作为八面玲珑,深得乾隆爷宠信的和珅为什么在嘉庆皇帝一上台就处死了这位前朝重臣呢,以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和珅结党营私,独揽大权,功高震主,威胁嘉庆皇帝统治。

  • 和珅作为乾隆爷的亲信,身兼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等要职,相当于宰相,可谓权倾朝野,朝廷上下都是和珅的人,乾隆爷退位成太上皇之后,嘉庆也如愿当上了皇帝,但是整个天下却只知和珅,不知嘉庆皇帝,导致嘉庆皇帝对他恨之入骨,并且和珅的拉帮结派已严重威胁到嘉庆皇帝的统治,如果不扳倒和珅,以和珅的号召力,可能皇位都会不保。

  • 随着和珅权力的增大,他也开始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打击政敌,和珅的众多党羽中,四川总督之子泰是个飞扬拔埠,性格顽劣的小人,这样的人和珅确浑然不顾,他看重国泰对自己的忠心,乾隆四十七年,有人弹劾国泰,和珅为了帮自己的亲信使用欺骗手法来蒙混过关,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不仅如此,和珅的这帮亲信们还帮着和珅横征暴敛,打击政敌,从此真整个朝廷都是他的人,朝廷的银子也都进了和珅的腰包,和珅还独创了议罪银制度,假如官员犯罪可以通过缴纳一定的银两免罪,然后钱财收入内务府供乾隆爷享用,不过这一制度确遭到了内阁学士尹壮图的反对,和珅为了打击异己,竟诬告尹壮图妄言虚词,最后尹壮图被革职流放。

    和珅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严重威胁到嘉庆的统治地位,导致嘉庆对其非常不满,必欲除之而后快。

二、国库空虚,而和珅巨贪,富可敌国,查办他可以填补国库。

  • 和珅把持大权期间中饱私囊,收受贿赂,造成国库的严重亏虚,而嘉庆皇帝上台后国库空空,所以通过查办和珅来填补国库,和珅抄家被查出8亿两白银,这还不包括其他名画等贵重品,比整个大清朝都富有,而和珅也被评为20世纪最富有的50人之一,可以想象和珅有多么贪婪。

  • 嘉庆上台期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企义如火如荼,南方白莲教起义,嘉庆倾尽全力,派军队镇压这些起义,而养活军队那就需要粮饷,朝廷一时半会又拿不出这么多银子,这个时候嘉庆想到了和中堂,就抄了和珅的家来给军队补充粮饷,和珅抄家一来补充了军队粮饷,二来也给那些贪官污吏来了个下马威。

三、新皇登基,杀贪官和珅来树立自己的威严。

嘉庆上任之后,根基不稳,面对乾隆后期危机四伏的政局,提出了“咸与维新”的口号,整饬内政,整顿朝纲,广开言路,黜奢崇俭,这些举措触及到了和珅切身利益,文武大臣也纷纷站队皇帝这边,随着朝中百官弹劾和珅,嘉庆对和珅早有杀心,所以通过杀死和珅达到了震慑朝野,树立皇威的双利局面。

综上所述:和珅作为历史上最大的贪官,随着保护伞乾隆爷的去世,他的种种恶行被无限放大,被处死也是历史的必然。这也告诫我们做官要勤劳廉政,更不能结党营私,要做一个刚正不阿,爱民为民的好官。


坐看云起时1218


你说的应该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年号嘉庆皇帝。

为什么嘉庆在乾隆去世后立刻处死了和珅?

准确地说,是乾隆去世15天后,嘉庆就将和珅给杀掉了。其主要原因是嘉庆与和珅关系不睦,两人有一些久积的恩——和坤之前曾想暗算嘉庆,此外还有一些政治等别的原因。

据说,在乾隆八十大寿的那一年,嘉庆的老师朱玉圭,正好运六十岁寿辰。于是还没有当皇帝的嘉庆,当时就写了一首诗,来祝贺自己的老师。在诗中,他将朱玉圭和父皇连在一起,还说将来他可能要在朝廷担任要职。也许嘉庆说的无心,但和珅则聪明过人,他看到这首诗后,竟然将它视为一支备用的“暗箭”。果然,不久之后,乾隆就欲让朱玉圭到朝廷当大学士,这时候,和珅却感到会危及自己,于是他就拿那首诗作文章,说朱玉圭与嘉庆的关系不正常,这个人野心很大。乾隆一听,果然“龙颜大怒”,将朱玉圭降职,就连嘉庆也差一点没受到牵连。

但是,从此以后嘉庆也学聪明了,他不但小心行事,还偷偷地掌握了和珅的大量罪行,但等时机成熟。到了,嘉庆四年正月初三的这天,乾隆驾崩了,于是嘉庆马上就着手收拾和珅。正月初四这天,他就宣布撤销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的职务,并将其死党都软禁起来;正月初五这天,他又颁布了诏书,鼓动臣下弹劾和珅;到了正月初八这天,就拘捕了和珅,并严刑审讯;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就公开宣布了和珅二十条罪状;而且三天之后,就下达了“赐死诏书”,于是显赫了几十年的“和大人”,最终被赐予自尽!

由此可见,嘉庆要处死和珅的决心,有多么强烈。其实,虽然和珅被列出来二十条罪状,但整体来说,被杀的主要原因有三大罪状:

一、权高震主

和珅为相十多年,位高权重,但和绅和新即位的嘉庆之间,却有着争夺最高独裁权力的矛盾。因此,和珅有权高震主的嫌疑,嘉庆帝为了摆脱权臣和珅的影响,为了最快的掌握朝廷权力,和珅必杀之。

二、嘉庆与和珅一贯不睦

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绅党羽满朝,对新朝不利,但与嘉庆的关系又一贯不睦。因为和绅早前总是一味的奉承老皇帝乾隆,而却对嘉庆却多有轻视,嘉庆对他早有不满,所以必杀之!

三、军事原因

和珅最为军机处首辅,隐瞒军情,罪责难逃。原来,和珅为相时期,乾隆朝上下烽烟四起,各种反清起义像白莲教、天理教、红阳教等此起彼伏。但朝廷的军队却腐败之风盛行,很多绿营兵都没有战斗力,而许多败仗,和珅不将情况上报,于是罪不可赦!

四,财产过多

据民间传谣:倒了和珅一人,富了嘉庆王朝。和珅是大贪官,财产富可敌国,钱庄、当铺多的数不胜数。可是,乾隆晚期朝纲不振,国库空虚。嘉庆上位后,做什么都没钱用,只好抄了和珅的“钱窝”。


超能博士


个人认为两大原因:

1.搬倒和珅这个二皇帝,树立威信、亲掌大权。乾隆晚年一切事情都委给和珅,即使传位给嘉庆时也一样,当时和珅被称为“二皇帝”,已经严重威胁嘉庆的权威,甚至嘉庆帝想让自己的老师朱圭入京为官,和珅也要横插一杠子,搁一般人估计都受不了,何况是天子?“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只有杀了和珅立威,才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让自己亲爹手下那帮老臣们识相一点,认清形势。

其二、没收和珅的巨额财产,以此弥补国库的空虚。嘉庆抄和珅家所获得的财富,约在白银2.2亿两以上(一说为8亿两)。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有了这笔收入,干什么都有钱啊,打白莲教的军费也有了。何乐而不为?


三石成言


从嘉庆帝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前十二条,主要是独揽朝权,独断朝政,培植私党,举止僭越。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是和珅的居所和陵墓,修得奢侈逾制。直到第十五条以后,才是和珅的种种贪敛行为。

  •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大罪一。
  • 骑马直进圆明园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大罪二。
  • 乘椅桥入大内,肩舆直入神武门,大罪三。
  • 取出宫女子为次妻,大罪四。
  • 於各路军报任意压搁,有心欺蔽,大罪五。
  • 皇考圣躬不豫,和珅毫无忧戚,谈笑如常,大罪六。
  • 皇考力疾批答章奏,字迹间有未真,和珅辄谓不如撕去另拟,大罪七。
  • 兼管户部报销,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大罪八。
  • 上年奎舒奏循化、贵德二贼番肆劫青海,和珅驳回原摺,隐匿不办,大罪九。
  • 皇考升遐后,朕谕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擅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大罪十。
  • 大学士苏凌阿重听衰迈,因与其弟和琳姻亲,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在其家教读,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大罪十一。
  • 军机处记名人员任意撤去,大罪十二。
  • 所钞家产,楠木房屋僭侈逾制,仿照宁寿宫制度,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大罪十三。
  • 蓟州坟茔设享殿,置隧道,居民称和陵,大罪十四。
  • 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馀,多於大内数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顶,大罪十五。
  • 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於大内,大罪十六。
  • 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大罪十七。
  • 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大罪十八。
  • 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赀本十馀万,与民争利,大罪十九。
  • 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馀万,并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

由是可见,嘉庆帝真正切齿痛恨和珅的,首先并非是他是个家财万贯的贪官,而是他在自己即位后种种违背君臣礼制的举动,更依仗太上皇乾隆帝之信任,自以为是权臣把持朝政,而将自己当做了“幼主”。

甚至可以这样说,和珅这个中国古代史上所谓的“第一大巨贪”,一大半是被乾隆沽名钓誉的“内禅”之举给坑死的。

事实上,乾隆帝之所以退位,纯粹是他身为君主,乱立了“即位60年后一定退位”的flag,还搞得天下皆知。最后为了不被讥讽为“贪恋皇位”,不得已而为之,从一开始就心不甘情不愿。

因此真到了乾隆六十年,他虽然不甘心,也不得不履行承诺,下令传位于皇十五子颙琰,即嘉庆皇帝。

然而,一生集权专制的乾隆帝非常清楚,君不可一日无权,历史上几十位太上皇,如果不自己掌握权柄,便是生杀予夺皆由嗣皇帝掌握,嗣皇帝真心孝顺,如宋孝宗对宋高宗那样,那日子还过得好些;否则的话,深居宫中不能过问朝政、交接朝臣,那和囚徒也没什么不同,每日只能苦巴巴盼着嗣皇帝有良心,能来探望太上皇老人家。

这种日子,一生唯我独尊的乾隆帝如何能忍?

所以,乾隆帝一开始甚至连皇帝玉玺都不舍得交给嘉庆帝,还是在群臣催促下不得不交,然后但凡军国大事和人事大权,乾隆帝一概自己处置,坚持上朝,并通过最信任的宠臣和珅操控朝政,让嘉庆帝形同傀儡。

彼时的和珅,同时身兼领班军机大臣和首席内阁大学士,爵封一等公,在清朝官僚体系已经做到人臣之极,他同时还身兼三部(吏部、户部、刑部)一院(理藩院)尚书,另外还兼着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要职,可以说整个大清帝国的官僚体系,都在他一个人的意志下运转,非过人之精力、才智绝不能为。

这与其说是和珅权力欲望过大,不如说是他作为太上皇乾隆帝的代理人,能者多劳,不得不为之。看似权倾天下,到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时,也不过是旦夕繁华,转瞬即逝,早已骑虎难下。

嘉庆皇帝虽然即位,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对和珅这个言出法随、一呼百诺的乾隆帝代理人,又怎么可能不嫉恨?

这样的君不君、臣不臣的日子过了三年,活到快九十岁的乾隆帝,戴着“中国寿命最长皇帝”“中国实际执政时间最久(六十三年)皇帝”两顶桂冠,心满意足咽了气。

嘉庆帝也将和珅这个“二皇上”恨之入骨,不顾老父尸骨未寒,才几天就急匆匆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将他处死。

当然,和珅自己生活奢靡,逾越了人臣本分,确系属实。

比如按清制,宝石顶只有爱新觉罗氏的宗室王公可用,和珅这等外姓臣子只能用珊瑚顶。正珠朝珠只有皇帝御用,东珠朝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三人可用,其余连皇子亲王亦不得用。

而和珅却私藏了甚多的宝石顶、正珠朝珠以自娱,只好说他虽不敢有篡逆之念,但也确实被乾隆帝赐予他的偌大荣耀、近乎大清帝国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的实际权柄,给迷花了眼。竟从没想过给自己留条藏匿出逃、远遁高飞的后路。


AntifraudClub


和珅其实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作为皇帝和珅这样的人使的很顺手。乾隆又是个爱好广泛的君主,又是喜欢古玩字画,又喜欢泡妞 游山玩水的。据说雍正老爷子攒的钱都被乾隆花完了,乾隆在的时候嘉庆肯定不敢乱来啊,乾隆一去世,国库又没钱所以要杀和珅。

第一是杀鸡取卵,都知道和珅是巨贪,弄死他可以抄他的家充实国库。

第二是杀了和珅可以提高他在百姓中的威望,也可以震慑百官告诉他们现在我是皇帝了,现在是我说了算。


历史小闲人


嘉靖皇帝是明朝的,嘉庆皇帝才是处死和珅的那位,请先丰富一下知识再来提问,谢谢!


刘炜鹏


和珅是乾隆的宠臣,但不是嘉庆皇帝的,和珅虽然聪明过人,但是在乾隆在位时,他也不知道哪个皇子会以后继位。

和珅在乾隆年间办事能力强,但是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大贪官,皇子们大都对其非常憎恨。所以他的结果是必然的。


笨笨的青春年华


不长篇大论复制粘贴,只简单回答精益求精:

1.迅速稳固政权,杀一儆百。

2.国内矛盾转移,安抚百姓。

3.充盈国库空虚,杀鸡取卵。

4.笼络王权大臣,消愁解恨。


光阴小时


1和珅是贪官2新官上任三把火3和珅有钱,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一说


莫欺少年穷hh


你说的应该是嘉庆,和珅是乾隆留给嘉庆的大礼包,其实,乾隆真心舍不得杀和珅,不只是和珅会拍马屁,主要是和珅真有才华,满朝文武无人能比,乾隆更希望的是和珅也为嘉庆而用,没想到自己一死就被嘉庆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