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王戎的假面具,天資聰穎卻又極端摳門

王戎出身於琅琊王氏,是“竹林七賢”之一,他的祖父,父親都曾官至刺史,到了王戎這一代,他也想向父輩一樣混出點名堂來,在當時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就算成功一半了,如果能出名以後的路就更好走了,於是王戎的第一步就是先打響自己的知名度。

竹林七賢王戎的假面具,天資聰穎卻又極端摳門

“竹林七賢”王戎畫像

其實王戎出名得非常早,正常人盯著太陽看一會眼就花了,但是王戎卻可以直視太陽而不會目眩,不過這很有可能是王戎的反射神經太長了,因為後來有次王戎去演武場看錶演,那裡關著一隻猛獸,猛獸咆哮的時候周圍的人都被嚇跑了,就王戎傻傻的站在那裡,但是他運氣很不錯剛好被魏明帝看到了,還稱讚他勇氣可嘉。

雖然王戎出名很早,甚至還有不少人認為他是個神童,但是在神童量產的年代要博出位可沒有那麼容易。王戎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先讓自己出名,然後再入仕為官,這樣就能延續家族的顯赫地位了,而要出名的一個捷徑就是先混進名士們的圈子中。

在當時阮籍就屬於大腕級別的人物,並且很幸運的是阮籍和王戎的父親王渾是同僚,他們關係也很好,阮籍經常會到王渾家做客,為了能加入到阮籍的名士的圈子中,王戎也花費了不少心思,他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增長知識,阮籍每次來王家做客,和王渾聊不上兩句,和王戎卻總有說不完的話題。

竹林七賢王戎的假面具,天資聰穎卻又極端摳門

“竹林七賢”阮籍

後來在阮籍的推薦下,王戎如願以償加入了“竹林七賢”的圈子中,這個時候王戎才十五歲,“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玄學的代表人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政治主張,思想傾向,並且各自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就比如王戎就十分的擅長品評工作,只不過他品評的對象是人罷了,在當時名士對某人進行品評也會作為選拔人才的一個參考。

“竹林七賢”留給我們的印象多半是放蕩不羈,蔑視禮法,但這背後則是時代背景產生的影響。前面我們說過王戎加入到“竹林七賢”的行列中,他是帶有一些功利心的,相比“竹林七賢”的其他人,王戎也的確多了一些世俗色彩,阮籍最先發現了王戎身上的世俗味道,“竹林七賢”和很多名士經常會在一起搞聚會,王戎總是姍姍來遲,在一次聚會上王戎又是最後一個到的,阮籍調侃道:“這個俗物又來敗壞我們的興致了。”王戎也不介意,說道:“如果你們的興致被我破壞了,這興致也就太不值錢了。”

後來王戎的父親王渾去世後,王戎繼承了父親貞陵亭侯的爵位,不久之後他又主動投靠司馬炎,司馬炎剛建立了西晉,國家還不穩定,他也看中了王戎背後琅琊王氏的影響力,他急需得到名門望族的支持,因此王戎步入仕途之後,短短兩年他就從吏部黃門郎升到了建威將軍。後來西晉進攻吳國,王戎隨軍出征,公元280年吳國滅亡,王戎被進封為安豐縣侯。

竹林七賢王戎的假面具,天資聰穎卻又極端摳門

晉武帝司馬炎

在司馬炎還活著的時候,西晉基本上還算太平,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天下又開始亂了,王戎被任命為太子太傅,但是這是個沒有實權的虛職,王戎似乎嗅到了政壇中的危險氣味,從這個時候開始王戎的行事作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經的王戎是個氣度不凡的人,他和竹林老友們對酒當歌,也度過了一段愜意的人生。但是後來的王戎卻變成了一個吝嗇摳門的傢伙,《世說新語》是記錄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名士們風流韻事的筆記小說,其中儉嗇一篇總共記錄了九則故事,王戎一人就佔了4條,可能有人以為王戎摳門是因為他沒啥錢,實際上王戎食邑六千戶,在京城也是標準的土豪。

據說王戎每天夜裡,都會和自己的老婆在油燈前算賬,這個月收入多少錢,今天花了多少錢,節餘多少錢,王戎嫁女兒的時候,借了很多錢給女婿,後來每次女兒回孃家,王戎就板著臉,一直等到女婿把錢全部還完後,才有了好臉色。

竹林七賢王戎的假面具,天資聰穎卻又極端摳門

《世說新語》中記載了很多魏晉時期名士們的風流軼事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是各位見過送出去的東西還能厚著臉皮要回來的嗎?王戎的侄兒結婚時,王戎沒有隨份子,就送了一件單衣去給侄兒,禮薄就不說了,結果侄兒才完婚,王戎就覥著老臉去找侄兒把單衣要了回來。

不過看了王戎的這些軼事之後,我們不由得產生了一個疑問,這些事情都是非常私密,王戎臉皮再厚,也不大可能當著下人幹,而王戎的家人們更不會去自曝家醜,那麼這些事情是怎麼公之於眾的呢?考慮到王戎所生活的時代,那麼這個爆料者很有可能就是王戎本人,魏晉時期多隱士,“竹林七賢”中就不乏有人將隱逸的生活當作是躲避亂世的最佳方法。

王戎身處亂世之中,雖然位居三公,門生故吏遍佈朝野,但是為人卻十分的低調,他見過自己身邊的同僚因為站錯隊,被免職處死的,也曾受到女婿牽連被罷官,在最為危險的時候,王戎甚至假裝服食五石散石發,跌進骯髒不堪的茅廁裡以求自保,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王戎十分清楚在黑白顛倒的時代,要想在官場屹立不倒,就不能太乾淨,有時候世俗點,骯髒點反而才是保全自己的最好辦法。

竹林七賢王戎的假面具,天資聰穎卻又極端摳門

“竹林七賢”和魏晉時期很多隱士,都只是將隱當成了逃避亂世的一種方法罷了

王戎也許是給後世留下了不少笑柄,留下了一個摳門吝嗇的印象,但是對於這樣一個出生名門,年少成名的才子而言,或許正是靠著他被大眾詬病的這些缺陷,在亂世之中才能讓自己長久屹立官場而不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也許對於王戎而言,向其他隱士假裝沒有看到危機,還不如世俗一點直面危機更好些!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