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風雲錄:美國能否被“新冠”打敗?

疫情風雲錄:美國能否被“新冠”打敗?

應該是很少有人想到,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同時又是每年都可以拿流感作“演習”的美國會成為應對新冠病毒風險比較麻煩的一個國家。準備不充分、底情不清楚、應對條件不足,這些加在美國身上,無論如何對不上號。然而這些都是真的。

美國疫情如何走到這一步

3月3日,美聯儲召開臨時會議緊急降息50bp,這麼大幅度的寬鬆,事實上僅能起到緩衝經濟作用,而無法阻止疫情擴散。當天股市反向下跌正是準確的反映。那麼,美國新冠疫情究竟有多嚴重?何以5天跌去全球最佳表現股指一年的漲幅?

1月20日,美國確診首例新冠病例,患者為30歲男性,於1月15日從武漢返回美國。2月21日,由於“鑽石公主號”撤僑,美國確診病例快速上升至35人。截至3月4日20點,美國累計確診126人,累計治癒7人(治癒率5.6%),累計死亡9人(死亡率7.2%)。

2月29日,美國華盛頓州衛生官員宣佈,該州的一名居民死於新冠肺炎。這是美國出現的首例新冠病毒死亡病例。華盛頓州州長英斯利(Jay Inslee)隨即宣佈該州進入緊急狀態,指示州政府各機構動用“所有必要的資源”為新冠疫情的爆發做全面準備。

華盛頓州貝爾維尤疾病建模研究所的首席研究科學家邁克·法穆拉雷博士(Dr. Mike Famulare)分析稱,如果病毒自1月中旬以來一直在華盛頓州未被發現的情況下傳播,這可能意味著最低也有150人被感染,最高可能高達1500人感染,最有可能的範圍是300到500人。他說,這些人“要麼已經被感染並康復,要麼現在已經被感染。

疫情風雲錄:美國能否被“新冠”打敗?

數據並不驚人,但從邊際變化來看,確診人數卻有加速上升的跡象。而漫延出目前的15個州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難道僅僅是人數這麼簡單嗎?

感染途徑不明且沒有“摸底”

從最開始從武漢和郵輪上撤僑,到目前增加出幾十例感染者,事實上是美國本土多地出現了不明途徑感染病例。

26日,美國疾控中心宣佈加利福尼亞北部出現該國本土第15號新冠肺炎病例,且成為該國首例“感染路徑無法追溯”的病例。

華盛頓州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50多歲,屬於醫學上的“高危病患”。該死亡病例來自華盛頓州人口最多的國王縣(King County)。該州柯克蘭(Kirkland)當地的一家老年看護中心也有2例確診病例,這兩個病例近期都沒有國外旅行的記錄。這個看護中心有52人出現類似症狀。

當地時間3月3日,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稱,一名居住在威徹斯特縣並在曼哈頓工作的男子成為紐約州第二例確診新冠病毒感染者,這也是首例“社區傳播”病例。對該男子的旅行進行初步審查後並未發現其在疫情暴發時有任何去中國或其他國家的旅行記錄,因此當局將其視為可能的社區傳播。這也是美國第五例明顯社區傳播案例。

此前,美國疾控中心堅持認為,只有符合特定標準的患者才有必要接受核酸檢測,也即14天內去過中國並出現了症狀,或者接觸過確診病例的患者。這一想法卻不得不有所改變。

這些分別來自不同地區的確診患者,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既沒有相關海外旅行史,近期也沒有任何與海外歸來者或疑似感染者接觸的歷史——那麼,他們身上的病毒從哪裡來?那些讓他們染疫的傳播者如今在哪裡?又傳播了多少地方和多少人?沒有“摸底”,美國政府對疫情的危急程度也就難有準確認知。

如何“摸底”?檢測成最大短板

當前美國確診病例較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並未進行大規模檢測。截至3月3日,美國總共僅有不到4000人接受了新冠病毒試劑檢測,相比之下,韓國已累計檢測超過12萬人,平均每天檢測近1萬人。美國檢測數量如此之低,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美國試劑盒數量嚴重不足,僅對症狀嚴重患者進行檢測;二是美國單次檢測費用為2000-3600美元,患者需自己承擔一半。

3月1日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宣佈,美國已準備了足夠的試劑盒可用於檢測75000人,將在兩週內分發到各州,並且還會採購更多。隨著檢測範圍的擴大以及人員流動傳播,後續美國確診人數可能會大幅上升。

3月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表示,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將發佈新的指導方針,明確規定任何美國人都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接受新冠病毒檢測,“不受任何限制,聽從醫囑”。彭斯說,他想結束任何混亂,因為一些州領導人告訴他,實驗室工作人員稱只有那些症狀超過輕症的人才能進行病毒檢測。

日前美國弗萊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員、華盛頓大學學者貝德福德根據數據模型得出推斷,稱在這種“不摸底”狀態下,新冠病毒可能已在美國進行了近6周社區傳播,已有150-1500人被感染或正在感染他人,這加劇著美國疫情的嚴重程度。

所以對於美國而言,摸清疫情底數,或許是下一步科學防控、遏制疫情的基礎。

檢測之後呢?醫療體系是否足夠好?

美國醫療水平不是最好的,這一定讓很多人意外。那麼看一組數據:

美國醫院的收治能力顯著不及主要經濟體。根據OECD統計,截至2016年,美國平均每千人只有2.8張病床,低於中國的4.1張,且在OECD全部36個成員國中排名倒數第8。同時,美國每千人病床數量自2000年以來持續下降,反映出醫療資源擴張速度低於人口增長速度。這意味著一旦新冠病毒在美國大規模爆發,由於醫院病床數量緊張,相當一部分患者將無法被有效隔離和治療。

疫情風雲錄:美國能否被“新冠”打敗?

美國醫療服務非常昂貴。據OECD統計,美國2018年人均醫療衛生費用為10586美元,在全球50個主要經濟體中排名第一,且是第二名瑞士的1.5倍。相比之下,OECD成員國均值為3992美元,中國僅為不到700美元。而2018年美國人均收入中位數只有33706美元,由此可見,對美國大多數人而言,醫療服務的價格都非常昂貴。

疫情風雲錄:美國能否被“新冠”打敗?

一個現實的案例是,根據美國《邁阿密先驅報》報道,邁阿密市民Azcue在1月從中國出差回到美國後出現流感症狀,經檢查後確認只是普通流感而非新冠病毒,但治療和檢查的費用依然高達3270美元。由於Azcue的醫保並不完備,其個人仍需支付1400美元。根據美聯儲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半數美國家庭儲蓄額為4500美元或更低,這意味著很多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因無法承擔高額的治療費用而拒絕接受檢測和治療。(本文部分內容來自《熊園觀察·美國疫情究竟多嚴重?》)

美國會不會因疫情遭受重創?

基於對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英美的理解,美國很難在這場疫情中遭受太大的損傷。

什麼情況下美國會受遭受重創呢?一定不是疫情本身,而是疫情導致的經濟危機:如果疫情擊碎了美國股市。但如同1929年大蕭條一樣,這種危機對其他國家的影響程度一般來說要超過美國本身。另外,疫情可能影響特朗普的選舉事業,並改變歷史的方向,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我們在昨天的《疫情風雲錄:特朗普連任的黑天鵝?》已經做過分析。

美國過去一個月及當前或許採取的控制措施不夠充分。美國疫情爆發至今,政府採取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限制出國旅行、限制外國人員入境、對其它疫情國停飛等,並未採取措施限制國內人員流動,即使是海外歸來的美國公民、綠卡居民等均需隔離14天,所謂“隔離”只是“自覺自願”,隔離者在毫無監控狀態下可以自由活動,這其實擴大了感染風險。

但我們要有基本的常識,那就是西方世界擁有更強地應對人道災難的能力。他們或許也會措手不及,因為各種原因讓疫情開始蔓延,但大多數西方國家包括美國承受的公共衛生損失和經濟代價要相對較小,甚至小很多。

美國地廣人稀,只有少數大城市人群扎堆,良好優越的生活環境,事實上為疾病隔離防治創造了比較好的條件。我們希望所有的地球居民包括處在美國這塊土地上的居民都可以安然度過這一時期。

美國人和政府在做什麼?

從體制上,美國具有強大的糾錯能力。

當發現美國本土出現人傳人時,病例發生地的地方政府立即進入緊急狀態,在疫情之初就進入應急狀態。

當發現本國口罩儲備不足第一時間就被猛烈質詢,並及早發現,趕緊加速生產,僅3M公司確保每月增加生產3500萬隻,不至於真的災難發生後無所適從。

當發現檢測體系的不足,發現錯誤被批評後,立即下放授權。

當發現疫苗生產的重要性時,特朗普親自同10家制藥和生物技術公司高管商討,雙方因為“幾個月”還是“一年”爭吵得不可開交。

疫情風雲錄:美國能否被“新冠”打敗?

他們不乏強大的反省能力。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專家斯蒂芬·莫里森說:“中國人通過實施一系列驚人和嚴厲的措施為我們爭取了一個月的時間。不幸的是,我們並沒有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如今我們正走向非常危險的境地。”以至於臨時救治指南的理論來源幾乎全部引述來自中國研究人員的論文。

但他們也有固執的一面。比如時至今日,美國民眾戴口罩的人依舊很少。他們的觀點十分明確:得了病才戴。目前從中國民眾所掌握和接受的知識看,這是愚蠢的。

但美國人不這麼認為。美國衛生部部長阿扎爾、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長福西等衛生和醫療官員們表示,美國民眾無需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在紐約市確診首例新冠病毒病感染後,紐約市長也試圖平息緊張的神經,稱這種疾病雖然很危險,但卻是可以控制的威脅。

2月29日,特朗普舉行發佈會也急呼“不要慌張”。


最新疫情:波及76國

截止3月4日20時30分,全國累計確診80424例,死亡2984例,治癒50013例。其中,港澳臺地區累計確診病例(括號內為死亡數量):香港102例(2),臺灣42例(1),澳門10例。

境外累計確診13806例,死亡235例,治癒1034例,涉及75國。各國確診數量(括號內為死亡數量):韓國5621(34),伊朗2922(92),意大利2546(79),日本1022(12),德國240,法國212(4),西班牙179(1),美國126(9),新加坡110,科威特56,泰國43(1),巴林47,馬來西亞50,澳大利亞4(1),英國53,阿聯酋27,越南16,瑞士58,加拿大33,以色列15,伊拉克31(1),瑞典35,阿曼12,俄羅斯6,克羅地亞9,奧地利24,挪威34,希臘8,黎巴嫩13,印度28,菲律賓3(1),荷蘭24,巴基斯坦5,芬蘭7,格魯吉亞3,墨西哥5,阿塞拜疆3,新西蘭2,立陶宛1,尼日利亞1,阿富汗1,比利時23,斯里蘭卡1,柬埔寨1,尼泊爾1,巴西2,阿爾及利亞8,愛沙尼亞1,羅馬尼亞4,北馬其頓1,丹麥10,埃及2,摩洛哥1,冰島16,印度尼西亞2,卡塔爾7,捷克5,葡萄牙5,安道爾1,亞美尼亞1,盧森堡1,愛爾蘭2,聖馬力諾11,白俄羅斯6,多米尼加1,厄瓜多爾7,沙特阿拉伯1,約旦1,烏克蘭1,拉脫維亞1,突尼斯1,塞內加爾2,波蘭1,阿根廷1,智利1


疫情風雲錄:美國能否被“新冠”打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