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4:趙充國屯田三奏,是如何影響到左宗棠西北屯軍

在經歷了張騫帶回的西域各國信息之後,在漢帝國名將衛青、霍去病率領鐵騎震懾西北之後,在與西域烏孫國建立軍事聯盟後,始終還有一個困擾漢帝國西域經略的問題盤桓,那就是如何保障帝國對西域地區長久的控制權。

一個王朝需要積極進取的開拓者,同樣需要新拓疆土的守護者,漢武、昭、宣時期,是漢帝國開疆擴土的重要歷史時期,強勢的武力開拓,勢必讓漢帝國與西域部分國家出現矛盾與衝突,如何解決矛盾與衝突?如何讓西部廣闊的地區能長久穩定下去?

河西走廊4:趙充國屯田三奏,是如何影響到左宗棠西北屯軍

漢長城

公元前61年,羌人先零部族不滿漢使臣義渠安國的武力鎮壓,聯合羌人其他部落,侵犯漢帝國邊塞,攻城略地,一時為患。

時年七十多歲的趙充國,作為三朝元老,享有很高的盛譽,漢宣帝派人詢問趙充國:“誰可以領此任務派兵出戰?”

趙充國:“沒有再比老臣更適合的人選了。”

漢宣帝:“將軍是否能預估反叛羌人勢力,我方須帶多少人馬?”

趙充國:“百聞不如一見,須得老臣先行去往金城,再行討論。”

河西走廊4:趙充國屯田三奏,是如何影響到左宗棠西北屯軍

趙充國人物照

趙充國率兵出征,駐紮後,羌人領兵來挑戰,漢軍得趙充國命令守營不戰,羌人不知就裡,內心產生質疑與輕敵,後趙充國部打敗並率軍驅趕羌人。漢宣帝及朝中大臣得知消息,商討後下令其乘勝追擊一舉滅羌。

隨後,就是趙充國關於屯田的三封奏疏,力陳屯田之利,“坐得必勝”,既有助於長期駐軍滿足糧草軍需,又能達到長久的震懾,還可以對內減輕徭役,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益。

趙充國的奏疏每次抵達朝堂,漢宣帝都會讓大臣進行討論,起初支持趙充國屯田政策的不過十分之三,之後十分之五,最後達到十分之八的支持。

河西走廊4:趙充國屯田三奏,是如何影響到左宗棠西北屯軍

西部風光

在上書三封奏疏期間,趙充國並未對羌人實施殲滅的軍事打擊,而是利用羌人內部矛盾和利益衝突,逐步分化羌人,最後不戰而平定亂羌。

河湟屯田,雖然按照史書記載,平叛羌人後即罷屯回師,可是此事件仍然具有很大的意義,屯田不僅解決長期軍事行動中糧草的基本需求,更是在定邊軍事思想、治羌及邊塞民族關係中具有重大意義,為後世處理邊疆問題提供了成熟的歷史經驗和指導。

河西走廊4:趙充國屯田三奏,是如何影響到左宗棠西北屯軍

祁連山風光

首先,在定邊軍事思想方面,《孫子兵法》有云: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不戰而屈之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慎戰”的思想可以說是趙充國軍事思想的概括,慎戰並不是畏縮不敢戰,而是在考慮了利益得失之後,平衡而出的最佳方案,尤其在定邊的問題上。武力的強勢鎮壓可能得到一時的平靜屈服,而不能擁有長久的安寧穩定。

在羌亂問題中,利用羌人之間追求各自利益,來瓦解聯盟,分而治之,達到軍事上的目的,此為上策。

河西走廊4:趙充國屯田三奏,是如何影響到左宗棠西北屯軍

長城烽燧

設立邊疆屯田,可以解決糧草經濟上的問題,直接為駐軍提供有力的物質保證,同時駐軍的武力震懾,可以長久的維護邊塞穩定。

再有,在治羌問題上,除卻軍屯的各種好處,邊疆的和平與否,更大的原因在於當地的發展建設情況,屯田帶去的中原先進水利農耕技術,使得河湟地區得到有效的開發,羌人部落人民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在大部分民眾能夠安穩度日時,即使有少數激進分子想要進行反叛,也並不能掀起水花。

此從而解決了羌亂髮生的根本原因。

最後,是對待民族關係的一些思考,在趙充國的屯田思想中,屯田已經不僅僅是解決軍隊糧草的農業生產行動,更是穩定邊塞的政治行動。

治羌的成功可以合理的推行到西部邊塞各民族身上,穩定的邊塞環境必然要建立在普通百姓能夠安心生產生活上面,在此基礎上,有武力的震懾、法律的規範、以及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統一,勢必能維護邊疆的穩定。

河西走廊4:趙充國屯田三奏,是如何影響到左宗棠西北屯軍

趙充國像

趙充國的屯田策略,以及之後設立的亭障烽燧,在漢宣帝及之後的漢朝,對西域邊塞穩定起到了有力的功效。

他的屯田三奏,更是在以後各朝歷史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直至千年之後的左宗棠平定新疆所做的屯田,也是有受趙充國的影響。

參考文獻:《漢書》,班固,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

《史記》,司馬遷,北京:中華書局,1959 年。

《西漢會要》,徐天麟,北京:中華書局,1955 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