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密集卸任,京東越來越自信


劉強東密集卸任,京東越來越自信

3月2日,京東發佈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受財報利好和美股大盤整體上漲影響,京東當天股價大漲12.4%,市值突破632億美元,遠超拼多多的436億美元。

經過2019年的艱難角逐,京東終於扳回一局,重新坐穩了中國第二大電商的位置。

去年10月,京東旗下對標拼多多的社交電商App“京喜”正式獨立上線,並接入微信一級入口(拼多多是微信二級入口),隨後推出百億補貼,炮火對準了拼多多的大本營下沉市場。這成為了京東獲得新一輪增長的重要來源。

在微信生態裡,騰訊將京喜扶持成了拼多多的孿生兄弟。這次疫情之下,京東憑藉自營物流賺足了口碑,開始逆勢崛起。

京東一掃2018年劉強東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走出谷底並且更加自信和沉穩。

劉強東開始放權

2018年,京東迎來了“至暗時刻”,劉強東的明州性侵案,讓整個京東陷入了慌亂之中,隨後便是幾位高管因為“個人和家庭原因”接連離職。

自那時起,劉強東已經意識到,京東的商業帝國繫於他一人之身,實在是風險太大。霸道總裁稍有出格,言語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過度解讀,對京東都不是好事。

而且,劉強東對於京東的極度控制,讓整個團隊缺乏空間,一直以來外界確信,除了劉強東之外,京東沒有“二號人物”。

2018年7月16日,京東商城宣佈實施輪值CEO制度,由京東集團(京東)CMO徐雷兼任首任京東商城輪值CEO,全面負責商城日常工作,這是京東首次在內部實施輪值CEO制度。

劉強東密集卸任,京東越來越自信

徐雷

進入2019年下半年,京東表現越發穩健,成長軌跡重回清晰,劉強東似乎堅信2018年在危機之下賦予授權的團隊值得信任,連續開始密集卸任放權。

2018年的最後一天,京東股價停留在22.27美元,那時的徐雷剛剛接任京東商城輪值CEO。一年後的同一天,京東股價恢復至35.23美元,而彼時,徐雷職務上的“輪值”二字已悄然去掉。

歷經一年的掙扎,京東終於雄風重振,而徐雷亦經受住了考驗,打穩了自己在京東的根基。

自2019年底,劉強東卸任12家公司的高管職位,而最近一次尤為引人關注的,卸任京東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由京東數科CEO陳生強接任法定代表人,餘睿接任董事長。2020年以來,短短兩個月,劉強東已經卸任8家公司高管。

並未放下京東,只是隱居幕後

2月11日,京東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的文件顯示,劉強東持有與其代持的京東集團股權達16.2%,擁有78.7%的投票權。

京東在美國上市使用AB的股權結構,也叫雙重股權制,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同股不同權的形式將公司的股票分成兩類股票權:

對普通投資者公開發行低投票權的A股。而向少數高管發放,提供高投票權的B股。

對於A股的投資者來說,採取的是一股一票制,而對於B股每股對應的投票權是10票左右。

按照AB股權結構的玩法,劉強東雖然只持有京東集團16%左右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為騰訊),但是劉強東擁有京東將近80%的投票權。

所以,在京東,沒有人可以撼動劉強東的地位

劉強東密集卸任,京東越來越自信

劉強東曾公開表態,如果有一天他失去了京東的控制權,他就會把自己的股份都賣掉,甚至把京東賣掉。

此次劉強東所卸任的,只是其龐大商業體系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鑑於明州事件,劉強東顯然是想讓自己更多地隱居幕後,成為實際的掌控人,所有對外事務交由職業經理人打理。

在沒有失去對京東的控制前提之下,劉強東個人的標籤儘可能少地與京東企業有所牽扯,這是對於劉本人來說是最好的狀態。

吃一塹,長一智。2018年的馬失前蹄,對劉強東也許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巨大的信任危機和顏面盡失,讓這個電商帝國的霸道總裁進一步收斂自己,從而更加成熟與圓融。

所以,從2019年開始,劉強東的行事就變得低調起來,公司不少內部會議他也沒有參加,包括在公開場合露面的次數也屈指可數。就連去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也沒有了劉強東的身影。

也許,從此以後的京東和劉強東都會進入一個最佳狀態,京東更加專業化,更加聚焦和穩健發展,而劉強東本人,也許會成為京東帝國的隱形國王。

京東越來越成熟和自信

從2017到2018年,京東腹背受敵,四面楚歌。拼多多異軍突起,信誓旦旦要挑戰京東的電商地位;京東內部管理混亂,人浮於事,劉強東本人又遭遇醜聞纏身。

經濟日報曾報道過一篇名為《拼多多股價暴漲12%,市值反超京東躋身中國互聯網四強》的文章,稱拼多多美股收盤暴漲12.62%,報39.38美元創歷史新高。其市值單日增長51億美元,達到464.71億美元,超過京東成為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

劉強東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痛斥高管“人浮於事、拉幫結派”。

2018年年底,京東進行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這是京東史上規模最大的組織架構變革:京東商城被劃分為前臺、中臺、後臺三部分;新成立了平臺運營業務部、拼購業務部,整合生鮮事業部併入7 Fresh;同時,徐雷被推到臺前,京東內部三大事業群從向劉強東彙報,改為向徐雷彙報。

除了組織架構大調整,2019年,京東進一步強化內部管理,激發人員鬥志,推行10%末位淘汰制。聲稱要淘汰三類人:不能拼搏的人、績效差的人、性價比低的人。

曾經是一窮二白,白手起家的京東,骨子深處有著草莽精神。只是當龐大之後,組織陷入僵化和官僚。而創始人劉強東的反面事件進一步成為一個導火索,京東股價大跌,外界普遍看衰,甚至一度被認為不如拼多多。

但是,京東畢竟是京東,狼性的基因並未消失,從2019年起,京東重回激進。

劉強東密集卸任,京東越來越自信

2019年初,京東商城升級為京東零售,試圖讓服務收入成為新增長引擎,使得京東零售子集團在生意鏈條方面從“商品”向“商品+服務”轉變。可以看到,目前京東服務收入的成長速度就高於傳統的商品直營業務。從賣商品到賣服務,是電商改善利潤率的有效方法。在消費升級背景之下,電商平臺都在從拼價格到拼服務體驗轉變。

去年4月,京東12.7億入股五星電器,補足自身線下資源分佈不足的劣勢,通過整合線下實體門店實現新客獲取和渠道下沉。京東618大促期間累計下單金額達2015億元。在資本市場,領投“愛回收”超5億美元融資;增持唯品會持股比例至7.6%。京東7FRESH挖掘社區經濟潛力,加快其擴張步伐。

可見,京東在過去一年裡的表現不俗。升級與增持融資,618的刷新紀錄,京東物流的崛起,對下沉市場的佈局,成效初現,京東在努力梳理出一套可以適應互聯網下半場競爭的組織架構。

劉強東密集卸任,京東越來越自信

結束語:何為電商最佳模式?

筆者曾在早前的一篇文章中認為,京東本質上是電商發展的最佳模式。京東商場代表了電商零售的“高品質”,有保障和可放心。

它的大部分商品以自營的方式面向客戶,這就是以京東自身的品牌為每一件商品做背書,解決了電商平臺最大的困境“信任”的問題。

也就是說,在京東消費,尤其是大件商品,比如說電子產品、品牌商品,會讓用戶放心,信任。

雖然同樣保證正品,但是競爭對手平臺上進駐的很多小品牌商家,對消費者來說,並不放心。比如說,要在一個從未聽說過的專營店和京東之間選擇購買最新款的品牌手機,如果價格相差不大的話,絕大部分人一定會選擇京東

第二,京東模式的第二大優勢在於自主的物流配送。速度極快,遠超同類任何電商平臺。

在這次疫情期間,當絕大部分線上購物停運停售的時候,大眾發現,唯有京東依然可以配送各種線上購買的商品。而且京東第一時間為武漢配送各種醫療物資,賺足了口碑。

京東重回電商第二極,聚焦於零售本身,提供可以信任的產品和服務,這是京東給市場的驚喜,也是劉強東的第二次浴火重生。

©首席商業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