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强行要求学生网课打卡”,但网课依然在进行,家长怎么办?

文|抹茶妈妈


为了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近期各大教育机构、学校都开展了网课,然而老师的翻车现场、学生的心不在焉、家长的失控抓狂已然让诸方崩溃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下。为此,教育部在2月12日做出了“不得强行要求学生网课打卡”等回应。


“不得强行要求学生网课打卡”,但网课依然在进行,家长怎么办?


教育部部分回应解读

“不得强行要求学生网课打卡”,但网课依然在进行,家长怎么办?


◈ 如何准确把握“停课不停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答:“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

言下之意是网课只是“停课不停学”的方式之一,学校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在家庭中开展多样化的教育,相信这也是这一号召提出的初衷。

在我看来,这一学习理念不仅适用于疫情阶段,即便是在安全时期,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传统教学方式也好,新型网课模式也罢,只要孩子感兴趣的、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 如何看待一些地方组织教师录播网上课程?

答:开展“停课不停学”、做好网上教学工作没有必要普遍要求教师去录播课程。如果强行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录播,不仅质量上难以保障,而且也会增加教师负担,并且造成资源浪费,这种现象必须予以制止。

既然网课只是“停课不停学”的方式之一,那么就没有必要要求所有老师都赶这个“时髦”,既为难一些习惯了传授授课方式的老师,效果也不见得好。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否定网课的积极意义,毕竟这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也是一次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既然是新生事物,就会带着它的的瑕疵和不足,如果尽是打压和吐槽,时代只会裹足不前。

◈ 如何防止增加学生负担?

答:实施“停课不停学”,各地要区别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网上教学的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安排,合理选择学习资源。对小学低年级上网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对其他学段学生作出限时限量的具体规定,避免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过长。同时,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等,防止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刀切”的做法伤害的是老师、家长和孩子。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都应该都所考虑和照顾,既要为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渠道和选择,也不应该使之成为强制性的手段。

同时,教育的效果应该是“看得见”的,

如果对家长来说变成一项负担,对学生来说变成完成任务,那么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造成打击学生积极性、切断家校联系桥梁的恶果。

学校执行困难,家长叫苦不迭

教育部作出回应后,网课的部分问题有没有解决呢?似乎并没有。


“不得强行要求学生网课打卡”,但网课依然在进行,家长怎么办?


一面是教育部的“苦口婆心”,一面是部分地方教体局的“我行我素”,而学校在没有“正式文件”、当地教育部门的双重压力下,依然每日开展如火如荼的网课和“打卡”活动,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呈愈演愈烈的趋势。

而家长除了应对眼下依然严峻的疫情、克服这一阶段的工作困难和经济压力,还必须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帮孩子在各类网上平台进行“打卡”。

“不得强行要求学生网课打卡”,但网课依然在进行,家长怎么办?


教育部门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在特殊的时期不忘学习、培养勤勉不懈的习惯,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变了味儿”,究其根本还是地方领导的形式主义思想严重,工作脱离实际,把应试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对于家长而言,一方面是迫于学校、老师的硬性要求,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呈现出的焦虑和不自信。被整个教育环境牵着走,担心孩子跟不上、步调不统一,而从没有想过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于孩子漫长的一生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不得强行要求学生网课打卡”,但网课依然在进行,家长怎么办?


“不得强行要求学生网课打卡”,但网课依然在进行,家长怎么办?


家长可以做什么?

1、家长正面焦虑心理,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为什么首先从家长开始?因为在一个家庭中,孩子首先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家长自己都是慌乱的、抱怨的,那孩子自然会被这种情绪带动,而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教育也会失去权威性和可信度。

在目前疫情依然严峻的形势下,每个人的心中都像压着一块大石,喘不过气。孩子虽然对外界的情形了解地不够清晰,但却能敏锐地感知到父母的情绪,因此只有家长首先正面内心的焦虑,调整好自己的作息、工作和生活,孩子才能有样学样,积极面对。

“不得强行要求学生网课打卡”,但网课依然在进行,家长怎么办?


2、重视孩子心理需求,重建内在有序世界

学校、家长都忙着补足孩子在这段时间对知识的空缺,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在这次突发事件中受到的冲击。随处可见的“感染人数”、“死亡人数”让我们感受到恐惧和威胁,孩子也不例外。

因此,在孩子接收外界纷繁的、负面的、有益的各类信息之前,最重要的是为孩子重建内心的有序世界。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客观分析这次事件的来龙去脉,减轻孩子内心的恐惧感,同时帮孩子列好日常活动安排,关注更多的美好事物,尽快回归生活正轨


“不得强行要求学生网课打卡”,但网课依然在进行,家长怎么办?


3、结合自身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眼下的形势复杂且多变,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从容应对,而不是怨怼身处的环境。网课或许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这个特殊阶段给渴求知识的孩子带来一种新的选择,因此不能因为“质量不高”、“强制打卡”这些槽点,就一边倒地要求“取消”、“停播”。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和学习阶段,以及学校的教学安排,综合进行网络和其他方式的学习,但根本原则是“对孩子有益、有效、孩子乐于主动接受”,否则就需要进行调整。就像想让孩子吃好一顿饭一样,不是家长不停地催促、紧盯,而是应该帮孩子准备好营养搭配的三餐,少提供垃圾食品,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吃,同时保持餐间的愉悦心情,孩子这顿吃少了,下顿自然会吃得多,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自主进餐习惯,为强健的身体打下基础。

学校教育、网络教育,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孩子的“精神食粮”。家长需要从中鉴别,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适合孩子的,然后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如果一味地去寻求“标准套餐”或者因为要完成“吃饭”的任务逼迫孩子去“吃”,只会让孩子失去“吃”的兴趣,同时形成精神依赖,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这对孩子来说将是一生的损失。

教养孩子不易,但当我们费劲心力,而又似乎“不着痕迹”之后,我们收获的将是一个健康、快乐、优秀的孩子,同时还有一个民族的未来。


作者简介:抹茶妈妈,两个女儿的职场妈妈,致力于陪伴孩子“快乐成长”,愿与你分享育儿路上的点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