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中藥——雞骨草


白話中藥——雞骨草


雞骨草——小故事

在很久以前,由於交通不便,教育、信息的傳播亦有限,人們對疾病的認識有很大的欠缺和不足,大都是靠“口耳相傳”的經驗來學醫看病。

一次王員外家的兒子脅肋多日不舒服,胃脘部脹痛不思茶飯,面色萎黃,身如橘色。花重金請來的大夫,在查脈觀色問診後開了幾服藥,吃了也未見好,這可急壞了王員外的一家老小。

於是王員外派家僕四處打聽治療的辦法,也在全城內外張貼榜單,重金聘請能治此病的大夫。

一連好幾天過去了,也沒見有人揭榜。

王員外看著自己的兒子日益憔悴,少氣懶言,眼目橘黃的樣子,心裡充滿了自責和愧疚:自己只知道忙生意,很少關心自己的孩子。看著看著,王員外的眼眶終於掩蓋不住嘩啦啦的淚水,他心想肯定是自己造了什麼孽,不然兒子怎麼會得病呢?傷心之餘,王員外也沒再多想了,來到祠堂面前點起了香燭,虔誠地匍匐在祖輩的牌位前為兒子祈禱。


白話中藥——雞骨草


說來也巧,王員外燒香沒多久,家僕便來報信說,院門口來了一個乞丐,他揭了榜。員外遲疑了一下,然後笑著說,請他進來。

乞丐也沒多說什麼,隨即告訴員外要求筆墨紙硯,只見乞丐寫下了湯藥的配方:雞骨草一兩,豬排骨半斤,豬裡脊半斤,蜜棗3粒,姜1小塊,鹽1茶匙,清水1升餘,3劑。

員外趕緊吩咐僕人下去抓藥煎服,乞丐臨走時強調說要煲湯服。

服了幾碗湯劑後,員外孩子的病情明顯有所好轉,服完3劑後,便痊癒。

從此雞骨草煲湯便成為了一種治療“黃疸”的好方法,同時也驗證了“藥食同源”的中醫理論。




白話中藥——雞骨草


中藥雞骨草

本品為豆科植物廣州相思子的乾燥全株。氣微香,味微苦。以根、莖、葉全者為佳。生用。

【藥性】甘、微苦,涼。歸肝、胃經。

【功效】利溼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


白話中藥——雞骨草


【應用】

1.溼熱黃疸

本品甘微苦涼,具有清熱利溼而退黃之功,治療肝膽溼熱鬱蒸引起的黃疸,可單味使用,或配伍。

2.乳癰腫痛

本品有清熱解毒之功,治療乳癰,常用本品鮮葉搗爛外敷。

3.脅肋不舒,胃脘脹痛

本品入肝胃二經,具疏肝止痛之功,治肝氣鬱結之脅肋不舒,胃脘疼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由於雞骨草味甘苦,性涼,因此,經常見到兩脅不適,胃脘脹悶,食慾不佳,口苦,口粘,面紅目赤,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的溼熱體質人群最適宜服用。平常時有出現脘腹脹悶,疲倦乏力、四肢睏倦的氣虛體質的人應慎用,而平素怕冷喜暖,四肢冰冷,少腹冷痛或腰膝冷痛,大便溏薄的陽虛體質人群應避免食用雞骨草。平素胃寒、虛寒體質的人也應避免過多食用雞骨草。

同時,雞骨草的種子含有毒蛋白,具有毒性,食用後會出現口腔燒灼感、吞嚥困難、噁心、嘔吐、腹痛等中毒症狀,食用時應去除雞骨草的莢果或種子,避免中毒。



下期分享中藥,這味中藥還是和雞有一定的關係!有知道的可以在下面留言哦!


白話中藥——雞骨草


如果你想了解哪味中藥的話,歡迎關注我,給我留言,你來說、我來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