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到青羊宮去看花


陽春三月,到青羊宮去看花

一路煙波認板橋,清遊未惜馬蹄遙。

東風不解春人恨,吹綠垂楊萬萬條。

-

眼底滄桑幾度塵,看花猶剩此閒身。

棕鞋桐帽青羊肆,便是《神仙傳》里人。

這兩首詩是曾被稱為“隻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吳虞在一九一六年三月所寫的《同裴鐵俠(鋼)遊青羊肆看花》。

陽春三月,到青羊宮去看花

裴鐵俠是川派泛古琴家,師承 張瑞山的弟子程馥。其琴風恬靜沖淡,古樸自然,有虞山餘風。其弟子有李璠等。裴鐵俠後來著有《沙堰琴編》,於民國刻印刊行。裴鐵俠和吳虞均居住在少城,裴居於同仁路,而吳虞居於柵子街,故兩人有交集,也就有時間一同去青羊肆看花。

民國時,成都的花會最為鬧熱,因之,留下來的詩詞數量很多,這些詩詞從不同的角度書寫了花會的與眾不同。

吳虞的第一首詩是寫看花人的形態,雖然未曾看到花會的現場,由各類看花人的行走狀態來看,透著成都人的休閒,“清遊未惜馬蹄遙”,距離花會遠一些的人家騎馬過來觀花,可謂遊人如織。

成都人的休閒,在民國依然有著自己的風度。

陽春三月,到青羊宮去看花

在第二首詩裡,作者提到了“棕鞋桐帽”,是指遊人的衣著。所謂“桐帽”即是以桐木為骨子做成的幞頭。幞頭,相傳始於北周,用軟帛垂腳,至隋始以桐木為骨子,使頂高起成形,唐以後沿用之。宋黃庭堅《次韻子瞻以紅帶寄王宣義》:“白頭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鞵稱老夫。”宋陸游《遊前山》詩:“平生一桐帽,自惜犯塵埃。”接下來吳虞提到了《神仙傳》,這是東晉道教學者葛洪所著的一部書,書中收錄了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九十二位仙人的事蹟。

這裡也是可以看作遊客的身著打扮,就像《神仙傳》裡的人物,在青羊肆閒逛、賞花、品茶、嘗美食。這種風雅的玩法,在成都的春天,也是難得的享受。也正因是有這份閒情,他們看到的市井是接地氣的。

不過,裴鐵俠遊覽青羊肆之後,雖未有詩歌流傳下來,想來會和同路人有著幾乎一致的觀花感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