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现在对小孩教育投入的压力大吗?

七零后小陆哥


大,大的超乎人们的想象。

从幼儿园开始,在成都,一个普通的幼儿园,每人每年花费在6万元左右;如果是私立幼儿园那就要翻倍。在绵阳农村,一个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也要花费2万元左右,城市公立幼儿园至少在4万元以上,基本没有位置,私立幼儿园费用还得翻倍往上走。

小学分为公立小学和私立小学。公立小学没有学费,但资料费、班费、午托费、晚托费、补课费、兴趣班费等等,这个没有深浅,不好说明白。但大概加估计,每学期在1万——1.5万之间。如果是私立学校,除了上述费用,还有学费1万多,家长额外付出不知道,校服、一对一补课、兴趣班等等,每年预计在8——10万。

一般情况下,私立学校要比公立学校高处3——5倍的费用,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的收费补课更是豪放不拘。某国际著名学校,高三数学一对一补课每小时1200元,少了1000元不谈,初中补课一对一基本在每小时300——600元,小学亦是如此。尤其是小学,几乎每天放学都要上晚托班,那是统一缴费,每学期2000元以上。最可笑的是私立学校体育也要补课,每学期每人600——800元补课费。公立学校补课一般只补两科——英语和数学,私立学校补课基本是全科补课。

大家可以算一算,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再到大学,现在要完成这个学业过程,一般家庭能不能承受的住这样高额的费用。更滑稽的是,从小学到初中,国家明明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为何还允许私立学校存在?为何还要收取那么多地费用?

国家强大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就应该更多,尤其是基础教育,更不应该由企业来办,企业办教育,那不是办慈善,是要赚钱的,赚谁的钱?


征骑


我个人觉得压力很大,无论对家长还是孩子。

1,自我为例,我读书的时候,初一初二是没有晚自习,周末是不上课的,下午4点多就放学,而现在早晚自习都有,而且周末也不能休息,学生的学习时间加了很多。

2,初中虽然是义务教育阶段,但是很多家长会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学费很贵,我读书的是免费,现在3年要上十万。

3,现在娱乐发达了很多,孩子的教育方面遇到的难题很多。


物理老师也可以年轻


中国家长时常抱怨孩子上学太贵,九年义务教育虽然帮我们省去了一笔学费,但是孩子教育经费随着时代的变化是只增不减。在我看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可是孩子们上学确实,越来越供不起了。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学校并不只是只有学费。

补习班的补课费。

才艺班的费用。

孩子的攀比心。

学区房。



连莲4276


如果孩子健康平安的话,这还倒好,主要花费就是在补课费上!

小学阶段:奥班培训,语文培训,各种英班的培训,还有些进行的艺术学科的培训,比如钢琴啊,绘画啊等等,一这些一年下来都是好几万的开支

中学阶段:各种艺体培训相对少了些,主要没有时间,作业比较多。但周末的各科目的补课还是有的,一个班基本90%的孩子都在补课。每一年的开支也应该是几万左右,有些还进行了一对一的补课,没有5,6万是拿不下来的。

高中走艺体路线的,据身边经历过的,没有三四十万,这可能最低的水平了。

以后考上大学,还有一笔不小的投入,现在又流行出国读研究生,交换生,卖房供养都是有可能的。

算了,我一会儿去买双色球了,期待500万光临我。


杨锅来了


我认为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投入的压力大,这个教育投入的压力来自三个方面。

①首先来自家长,家长越来越觉得教育孩子压力大,特别是年轻家长,前天,有一位三年级学生家长发来私信,说让孩子气死了,孩子在家作业不认真做,饭也不吃,恨不得拤死他。我给她说一些道理,她感觉心里好一点。这就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压力,家长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家长有压力,同时也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孩子认为父母过于苛刻,没有自己的自由,孩子总觉的各方面的压力大。

②教育孩子压力大,来自学校教育,教师教育;教师越来越感觉到教育学生压力大,不管不行,管严了不行,不教不行,教不好不行,作业不布置不行,布置多了不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师首先端正认识,教师要减负,研究教育教学的方法,教育学生要多动脑子,因人而宜,因材施教。

③教育孩子压力大,孩子感觉压力大,孩子学生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家长的压力、学校老师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学习成绩的压力,作业量的压力,当一个听话的,好孩子的,父母的压力。

给孩子减压,给老师减压,给家长减压,这是现代教育,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老师、家长、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新时代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孩子好学生,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超越平凡161778296


大,非常大。

现在的小孩教育学习成本非常大。已经到了不堪其重的程度。但这个锅,教育界不能背。

我们不妨从两方面做个分析:

一、社会生活成本的提高。

社会生活越来越好,生活支出也越来越高,这从根本上影响着所有的人。包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教育作为家庭支出的一项大头,自然不是例外。以至于绝大多数家庭,为了子女的学习教育,节衣缩食。甚至国家开放二胎生育政策,也忍痛割爱,“养不起”啊!

二、家长的自我强行选择。

我国高考制度的国情下,一早就有了“校热择”。家长的自我强行选择,才使得个体家庭教育但支出最大化。主要表现在:

1.私欲的拔高。

“不输在起跑线上。”是多么热的一个词条。

从计划生育小孩就已经开始:胎教。如何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如何培育一个聪明的孩子?各种各样的胎教班、营养班……父母已经忙碌起来,支出也是不惜代价。

孩子出生了,早教班、辅导班……开始轮番上演,甚至父母其中一方全职带小孩。支出自然没的说。

2.盲目攀比。

富豪的生活我们不讲。但有些家庭很一般,却为了所谓“孩子的前途”,集家庭所有力量去拼搏。

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爆发资源争夺战: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学区房、兴趣班、补习班……这里面哪一样不是高消费,哪一样不是从重的支出?

3.家教责任的推卸。

很多家长以为,我把一切都献给了小孩及其未来,不可能是推卸责任。我相信家长们,为了孩子不惜代价全心全意是真的,但我说的推卸责任是指“潜意识”里的,对部分家长来说是千真万确的。

比如,有些家长一辈子做工人农民,儿女上大学是他们一辈子或几代人的梦想,所以发全家之力供养。

比如,当年有些家长因某种原因遗留大学梦,今生必须倾力寄希望于子女身上。

……

有梦想是好的,投资教育也是好的。同时,教育的支出也是非常有压力的。

压力大归大,我们要理性的看待,教育的支出具体用到哪里了?谁得益了?

不要一说教育支出大就怨学校老师哦!


秋风晚风


中国家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尽职最任劳任怨的家长,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甚至生命;也是最辛苦压力最大的家长。有的40岁不到更年期就到来,有的因陪读而气得心梗入院,更有的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而携子跳楼。“中国家长”俨然成为一种高危职业,其辛苦、劳累前所未有,举世罕见。那么,为什么中国家长压力会这么大呢?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国早有“学而优则仕”的古训,当今社会更是“学而优则名”、“学而优则利”,各种成功学、励志学铺天盖地,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的风气,价值取向单一,似乎普通人就没有生存的意义。家长无不望子成龙,不管孩子资质如何、是否愿意学习,都寄予过高的期望,指望他们能出人头地,为自己争光,为家族争光。而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会无比焦虑、失望,仿佛人生失去了意义。

二、攀比之风严重,虚荣心强。很多痛苦缘于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痛苦。而中国家长是最喜欢比较的家长,一生都在和别人的攀比中纠结。刚出生时比谁家孩子大,上学了比谁家孩子学习好,工作了比谁家孩子赚得多,结婚了比谁家媳妇漂亮,有了孙子又比谁家孙子漂亮,如此循环往复,心灵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就象浮在空中的气球,虚无缥缈,没有踏实感。就算自己家的孩子很优秀,只要有人超过了他,家长就不会感到满足,因为见不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强。

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肯放手。中国家长和孩子之间是没有界限感的,甚至很多妈妈还会搂着已经成年的儿子睡觉,一口一个宝贝地叫着。家长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人生的坐标就是以孩子为中心;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就是他一切快乐与烦恼的源泉;没有自己的交际圈子,全部的心思都投放在孩子一个人身上。如果这种生活只是短暂的几年时间也好,但事实上很多家长在孩子成人之前过的都是这种生活。想想看,十八年的时光,如此单调重复高压力的十八年时光,哪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会不感觉疲劳感觉困顿?哪怕他是那样无怨无悔?

四、总怕孩子走弯路,过度关爱。父母四十来年的人生旅途中,会经历无数的坎坷,当他回首往事时总会有些许遗憾。于是就会担心孩子也走他曾经走过的弯路,总想帮他铲平一切障碍,防患于未然。这样高度密集的关爱,使得家长身心俱疲。

五、期望值太高,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很多家长年轻时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他有了孩子,就把孩子当成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不管孩子有无天赋,是否喜欢,都要强加给孩子。当孩子不愿意或者没能力完成时,家长就会痛苦万分、有的甚至崩溃。

六、经济上的压力。各种补课班、兴趣班、培优班,从大班变成小班最后一对一学;学区房、择校、借读、红包,更是成为压在家长头上的几座大山。据最新报道,中国家庭用于教育上的开支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已经接近50%,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压力可谓巨大。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要从制度上、观念上、政策上下手。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重视,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现象会有所改观。


金品未来父母学堂


孩子的教育投入压力大小在于个人内心感受。

也许很多家长都考虑的是孩子教育上花费的经济压力很大,主要用于各种培训班的费用。

在我看来,孩子最好的教育投资是父母的陪伴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以及优秀的个性品质的塑造。

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会把教育孩子的精力放在孩子的辅导班上,这主要来自父母的攀比心理,看周围人(亲戚朋友、同事)都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

可作为父母,却忽略了孩子最终都要步入社会这一终极目标,而孩子是否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关键。

然而,这两大主要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这是各种培训班不能代替的。

因此,父母多陪伴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是非常好的做法。

想想我们作为父母,能多和孩子在一起,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足,及时矫正,看着他们一点点进步与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投入孩子教育上的压力就不大了。


侃侃英语


大。无论经济还是精神支出,弄得自身疲惫不堪,却又不得不为之。


远方78337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孩子不给他上辅导班或者兴趣班,几乎就要跟同龄人脱轨了但是在投入的时候,也要看孩子能否接受、适应。家长让孩子报太多的辅导班,反而适得其反孩子感觉学不好,压力重,导致不开心的话,那就没必要过于施压家长方面而言,对教育,兴趣班投入过多的资金,也是生活上的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