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散记——洗面桥的老故事

成都洗面桥是一座现代仿制的石桥,清晰的刻痕说明它很年轻。青石砌成的洗面桥,宽约两米,长约三米,两侧栏杆上雕刻着三国故事的场景。


老人们都知道,如果历史上的洗面桥保存至今,高龄可达1800岁,因为刘备公元214年入主成都,洗面桥至少早于此年。也许它原来不叫这个名字,但是刘备来了,洗面桥沾上了刘备的印迹,附上了帝王的气息,自然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成都散记——洗面桥的老故事


相传三国时期,蜀将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为吴国所害。蜀帝刘备念桃园结义之情,为寄托哀思,在锦官城南建筑庙宇,将关羽衣冠供奉其中,故名衣冠庙。每次刘备带人前去祭拜时,都会在衣冠庙前的小河下马,洗去脸上的风尘,以示对亡人的尊敬,这就是洗面桥的由来。

实际上,关羽死后,他的头是葬在河南洛阳,身子是葬在湖北当阳。现在洛阳、当阳各有一处关羽墓,民间盛传,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关羽死在荆州,“大哥”刘备在成都不可能没有纪念的动作,所以,据说关羽的第三座墓就在成都,始建于蜀汉时期,为衣冠冢。宋人赵忭在《成都古今集序》中记载:“关羽墓,仁显者,孟蜀末僧也,作《华阳记》云‘墓在草场,庙在荷圣’。此目击之。”可见直到五代时,成都仍保留了关羽墓。清朝,吴振棫在《养吉斋余录》中记载: “成都万里桥南,亦有(关羽)墓,相传先主招魂以葬者,岁久荒圮。”这也证明成都关羽墓是一个衣冠冢,是招魂祭祀而用。

成都散记——洗面桥的老故事


1800年后的今天,衣冠庙已毁,仅存街名,新建有衣冠庙立交桥;洗面桥也早被拆毁,在旧址上建有洗面桥广场,立有塑像、刻有浮雕,算是留存一点遗迹.。

想想,没事的时候去洗面桥与先人对话,畅想当初将士出征的场面,还是有点意思的。下回我们去看看当年五虎上将黄忠的屯兵所在吧


成都散记——洗面桥的老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