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闹脾气大?父母不妨试试“踢猫效应”,效果胜过训娃千遍

寒假期间,闺蜜给儿子报了英语班,这几天燥得很,儿子整天呆在卧室里,不愿去上课。她给孩子讲了半天道理,结果儿子直接躺在地上打滚、哭闹,大喊:"我不要上课!我不去!",朋友让他别闹了也不听,顿时就上火了,把人给揍了一顿,硬是拖着去上课,晚上吃饭时,这孩子还在闹脾气,饭也不吃,作业也不想写。


孩子打闹脾气大?父母不妨试试“踢猫效应”,效果胜过训娃千遍


于是,她的火气又蹭蹭地上来了,顿时把人大骂一顿,这才乖乖听话。静下心来看着儿子边掉眼泪边写作业的样子,闺蜜心里难受极了。她知道自己的处理方式不正确,但是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都是当妈的人,听到她这么说,我心里也有点难受。


孩子打闹脾气大?父母不妨试试“踢猫效应”,效果胜过训娃千遍


可是,朋友只看到孩子不听话的一面,情绪没有控制住,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不仅孩子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郁结难开,家长自己也心痛不已。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讲道理是没用的。


孩子打闹脾气大?父母不妨试试“踢猫效应”,效果胜过训娃千遍


换句话说,当孩子发脾气时,他的"情绪"最先彰显其存在感,并且"理智"很难"生效"。在孩子发脾气时讲道理,他不仅听不进去,还会变得更加暴躁。家长想要改善孩子无缘无故发脾气,不妨试试"踢猫效应":


孩子打闹脾气大?父母不妨试试“踢猫效应”,效果胜过训娃千遍


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不管是生活中还是感情中,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就是把焦点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打闹脾气大?父母不妨试试“踢猫效应”,效果胜过训娃千遍


面对情绪比较好的做法是,无论发泄还是不发泄,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是否愿意去承担这个后果。那么,当情绪来临时,我们具体如何做?

  • 1、首先要辨认出这个情绪

很多人在情绪来临时,往往讲不出感受到的情绪具体是什么,只能笼统地说"难受"或者"空虚",却没有去思考自己出现的是什么情绪:是焦虑还是愤怒,是恐惧还是忧愁。而对于情绪稳定性高的人,他们有更高的情感清晰度,能清楚地辨认出自己感受到的是什么。


孩子打闹脾气大?父母不妨试试“踢猫效应”,效果胜过训娃千遍


  • 2、思考情绪因何而起

情绪的发生总有原因。有时候是因为社会失意,有时候是因为感情问题,还有一种不被注意的是有时和自己不恰当的期望有关,比如愤怒这种情绪,很多时候人的愤怒源于对世界不合理的想象,认为世界应该是那种样子,当事情的发展和自己想象中的不同时,他便会愤怒,这是不合理的情绪。


孩子打闹脾气大?父母不妨试试“踢猫效应”,效果胜过训娃千遍


  • 3、找相应的方法应对这个情绪

当情绪来临时,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不被负面情绪打扰不会认为自己"不应该感受到负面情绪"。采取一些相应的方法发泄情绪,比如用运动的方式。身体运动这部分系统,是受右脑和情绪支配的,我们的身体只要动起来,就能够很好地触发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