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最成功的武器之一,射程超遠的93式氧氣魚雷

一個國家敢於發動大規模戰爭,不僅需要擁有完整的軍隊體系,而且需要完整的軍事工業,能夠設計生產一些優秀的軍工產品,這樣才能滿足戰爭的需要。日本敢於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就是仗著當時中國積貧積弱,連子彈供應都是大問題,這才橫行霸道;但是發動太平洋戰爭就是另一回事了,要想和工業潛力巨大的美國動手,就必須有一些撒手鐧式的武器,93式氧氣魚雷就是這樣的裝備。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最成功的武器之一,射程超遠的93式氧氣魚雷

93式氧氣魚雷

魚雷原本只是一種簡單的武器,最早的魚雷採用壓縮空氣推動活塞作為動力,因為尺寸有限,搭載的壓縮空氣也有限,而且隨著空氣的消耗內部壓力逐漸降低,動力也下降很快。這樣的魚雷射程和威力都十分有限。後來蒸汽瓦斯動力魚雷(也稱為熱動力魚雷)問世,魚雷這種精密武器用上了內燃機,動力獲得了極大的改觀。此時的魚雷既要攜帶燃料,又要攜帶助燃劑,不過內燃機的動力強得多,也更穩定。

為了進一步提高動力,1923年英國研製成功一種空氣、氧氣混合助燃的魚雷,提升了氧氣濃度的MK1型魚雷動力提升很大,這種魚雷一時間成為世界頂級魚雷,日本得知後也開始積極研究新式魚雷。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最成功的武器之一,射程超遠的93式氧氣魚雷

早期魚雷

日本於1933年在日軍"魚雷專家"的岸本鹿子治的領導下研發成功了93式氧氣魚雷,魚雷的航速和航程都遠超同時期其他產品。93式的動力助燃劑為高純度氧氣,純氧氣相較於壓縮空氣而言,能夠在相同的容量內提供更多的助燃劑,魚雷的內燃機運行更加持久,動力更加澎湃,而且魚雷的尾跡相比之下更隱蔽,產生的二氧化碳微溶於水,氣泡更少。

同時期其他國家也進行過氧氣動力魚雷的研究,只有日本取得成功且大量裝備服役,於1936年少量列裝部隊,次年開始進入量產階段。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最成功的武器之一,射程超遠的93式氧氣魚雷

二戰德國潛艇正在裝填魚雷

93式氧氣魚雷並非絕對以氧氣為動力,如果直接將燃料噴注在純氧的環境中,因為助燃劑過於濃密會造成爆炸,這也是其他國家失敗的主要原因。日本經過多次實驗,發現燃料如果先在空氣中進行初次燃燒,再以未充分燃燒的狀態進入純氧的環境中燃燒,則能避免爆炸。所以93式魚雷有一個小小的空氣壓縮罐儲存空氣,用於燃料的初次燃燒。

93式氧氣魚雷口徑610毫米,重2.7噸,全長9米,以48節航速前進時能夠達到22000米的射程,而以35節航速時能達到40000米射程。戰鬥部搭載490千克的爆炸物。實際操作中以10000米以內發射最好,主要是當時的魚雷制導技術落後,距離過遠哪怕是一兩度的射擊偏差都會錯失目標,因此並不實用。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最成功的武器之一,射程超遠的93式氧氣魚雷

93式氧氣魚雷

後期的3型93式氧氣魚雷降低了燃料和助燃劑的儲存量,提升了戰鬥部重量,達到了780千克。原本490千克的戰鬥部就已經足以對大型水面艦艇造成嚴重傷害,提升了威力之後更是如虎添翼,驅逐艦這類艦艇基本可以做到“一發入魂”。

同時期的英、美等國的魚雷只有5~8000米的射程,而戰鬥部的裝藥量只有3~400千克,航速上英國的更低,雖然美國魚雷航速差不多,但是燃料消耗快射程進一步縮短。綜合來看93式氧氣魚雷出現時是一種領先世界的魚雷,只有稍後出現的德國無航跡電動力魚雷能夠媲美。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最成功的武器之一,射程超遠的93式氧氣魚雷

整個艦首被削掉的美軍重巡明尼阿波利斯

日本海軍對這種魚雷嚴加保密,作為一款撒手鐧武器看待,在軍隊中稱呼“氧氣”為“第二空氣”。為了進一步提升93式魚雷的威力,日軍還特意建造了“重雷裝巡洋艦”,這是一種大量安裝魚雷發射管的巡洋艦,增強魚雷發射能力,最多的一次性能夠發射40枚魚雷。

以此為基礎,日軍為每個艦隊都配備了一支“水雷戰隊”,由12~16艘驅逐艦組成,另外搭配一艘“重雷裝巡洋艦”。這支戰隊的作用就是在主力艦隊和敵軍進行炮戰對決的時候,高速機動到有利位置實施密集的魚雷攻擊,設想中這種攻擊幾乎難以躲避,能夠一舉重創一支艦隊。然而二戰的發展超出了日軍的想象,航空母艦的對決取代了戰列艦炮戰,這些“水雷戰隊”沒能發揮出作用。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最成功的武器之一,射程超遠的93式氧氣魚雷

二戰美國企業號航母

93式氧氣魚雷雖然這麼好用,缺點也是蠻多的。首先就是尺寸大,同時期其他國家魚雷長度只有5、6米左右,而93式長達9米,運輸、儲存都更加佔據空間,在軍艦上寶貴的空間裡並不是一件好事,而且配屬的94式發射器尺寸也更大。因為純氧如果直接儲存在魚雷助燃劑儲存罐中會發生洩露等問題,因此軍艦上需要攜帶氧氣或者製氧機,又佔據了軍艦空間,消耗軍艦動力。要伺候這樣的一枚魚雷並不容易,官兵需要進行許多相應的訓練,而且日常維護工作繁雜。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最成功的武器之一,射程超遠的93式氧氣魚雷

日本祥鳳號航母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當時魚雷普遍存在的引信和陀螺儀等問題,有時魚雷會自己偏離航向,或者魚雷出現擊中而無法引爆等問題。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二戰中的各國海軍,日軍的驅逐艦就曾經帶著一枚美國未爆魚雷反港,德國海軍也曾出現多次魚雷擊中未爆,如果這些魚雷都生效的話,盟軍的損傷將增加不少。

到二戰結束前,日本總共生產了2700餘發93式氧氣魚雷,其中大部分在戰鬥中發射或者隨軍艦損毀。實際作戰中,在10千米以上距離發射魚雷命中率十分低,只有2%左右的命中率,而一枚魚雷的造價差不多達到了一架沒有發動機的飛機的價格,這樣的消耗實在是難以接受。日軍最成功的發射方法是以夜戰的形勢在10千米以內發射,依靠魚雷的性能以及操作人員的高素質,命中率很高。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最成功的武器之一,射程超遠的93式氧氣魚雷

以93式魚雷改裝的“迴天”自殺魚雷

到二戰末期,93式氧氣魚雷已經顯得落後了,德國研製出了自導魚雷,美國則以氧化氫為動力,在可靠性和射程、航速等方面已經取得領先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