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坐火车最久的一次用了多少时间?

以后会vv过海杆


以前在洛阳的一家公司做售后服务,天南海北的来回跑。公司规定可以坐硬卧,有时候买不到硬卧,只能坐硬座,但是公司开始的时候坐硬座也没有给补硬卧的差价,后来制度改了,如果买不到硬卧票,乘坐硬座的话会给补差价。那时候从洛阳到四川广汉(这几年很出名的那个地方)要二十多个小时,硬座和硬卧的差价要有快一百了吧,那个时候还年轻,就想着多挣钱,即使有硬卧座也去买硬座票,就是想挣一个差价。平时人少的时候,硬座车厢里人也不多,也是可以躺着睡的,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人太多,即使买到硬座,坐着这一路也比较难受。坐了几次之后,身体实在吃不消,还是老老实实的去买了硬卧。


黄牛听东风


我自己很喜欢坐火车旅行,而且是硬座,总觉得这样可以更好的认识一些人,也能跟周边的人聊聊天,增长知识,顺便还能打发打发时间。


而这一些旅途中很多都是超过20小时的,最长的一次有50小时左右,那是从上海到拉萨。因为第一次坐这么长途的火车,为了准备好这漫长的两天两夜,我从杭州到上海的时候,特意休息了一天。

卧铺票不好买,所以我只能买了硬座,而且我个人一般都是穷游,所以为了省钱硬座也是我的必选,不过即使是硬座,也需要406元。

那么我来说说,这50个小时经历吧!其实到西宁段,还是挺无聊的,第一景色很一般,第二由于累于是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闭眼和休息中度过,偶尔看看书。

有意思的是从西宁段开始,过西宁不久就看到了青海湖,第一眼见到还是挺震撼的,尤其是在火车上看青海湖,就像是刷出来的风景。青海湖很大,火车需要跑很久,才能跑完。跑完青海湖没多久天就暗了。大家也慢慢的开始聊天和睡觉。


上图为我去拉萨火车上拍的。

而更精彩的一段就是等我们醒来之后,窗外的景色,唐古拉山口,无人区,藏羚羊,野驴等,即便是十月份,窗外都是大雪纷飞,此景必然是不多见的,所以到现在我还记得。过了无人区,火车慢慢的就来到了那曲草原,于之前的景色不同,这里豁然开朗,有事另一番体验。

所以说即便是50个小时,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美得享受和体验,我很庆幸。


小马说旅行


2005年正月初八,从阳平关坐火车到杭州,这是一趟临客,逢站必停,有时不在车站也停,停在铁道上就是40分钟,等别的车过去了再行进,这趟车到杭州城站火车站走了整整68个小时,长时间的坐车,我的脚肿得鞋子都脱不下了,整个人都崩溃了


小草32332826


我坐火车最长时间,那要追到1995年,坐了7晚上六白天,那是一趟兵车,也就是拉新兵入队伍的车,那清楚的记得,我是北方人,在长北上的火车,也就是山西,长治北。绿皮最慢的火车!到了郑洲换了车,还是绿皮最慢的车,然后到了西安,早上九点多到了西安,下午六点多才走。有拉了一些女兵,身上挂的牌子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兵。我是云南文山州富宁县的兵,就这样走走停停,没有下火车,走了七晚上六个白天才到了云南昆明!吃喝都在车上,下了车,141汽车直接拉走,又走了好几个小时,到了云南开元兵供站,那吃好好吃了一顿饭,好像是米线,时间久了也不记得了。然后分兵,再坐小火车。到了文山州,继续坐了一天汽车部队的汽车,才到了富宁县深山里新兵营。这是我坐过最长火车~,也是坐车最累的一次!




风yun使者


我坐火车最久的一次用多少时间?应该是从拉萨到广州的火车,几乎是坐了三天三夜 。

有关注我的人都知道我去过西藏玩,而我是自己订机票从广州飞拉萨,回来的时候是坐火车从拉萨回广州站。

青藏高铁上看到的风景

这样的话我就能在火车上面看到青藏铁路上的一些美景,我觉得非常值得一看,即使坐三天三夜的火车也值了 。

我是九月份的时候从西藏坐火车回广州的,虽然那个时候不是旅游的旺季,但是我坐的火车一路上都挺多人的。

为了自己三天三夜能过得舒服一点儿,我是提早买了硬卧下铺的,毕竟下铺方便行动,而且空间相对于来说比较大 。

我回来时候,我那个车厢几乎是满了人的,在我对面床铺的上中下是三个来自香港的游客,她们年纪跟我差不多,三个人约在一起来西藏看看。

西藏布达拉宫

由于我在粤语地区长大,我听得懂他们的谈话,他们三个人,其中有两个人是不会说普通话的,而其中一个人会说着很广东式的普通话,他们说他们在西藏旅游,一路上都是在网络上查攻略和问路问过来的。

翻译的话,就全靠那个会讲普通话的人来翻译 ,我对他们三个人游西藏的经历非常感兴趣,所以就主动跟他们搭讪聊起天来了。

他们说他们已经工作了,之前也来过大陆不少的城市玩,但是去西藏玩的话他们因为是港澳的护照,所以还要比我们大陆人麻烦一点,但是他们非常向往西藏的一些美景,所以就来了 。


西藏路上风景

一路上,他们跟别人沟通都是全靠那个会点普通话的人翻译,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西藏个别地方的人的普通话也是有口音的,因此他们有时候还需要加一点肢体语言,或者是一些翻译软件来进行沟通。

我觉得挺有趣的,他们的这种经历,何尝不是一些不会粤语的大陆人去香港玩,正好遇上不太不会普通话的香港人的一种交流方式?

他们说他们三个是自己去拉萨,然后在拉萨那里跟着旅游团走的,一路上有什么不懂的就去问导游,他们觉得西藏的景色很美的,比很多非常的大自然,很少能看到这样的景色。


我在珠峰大本营的照片

他们说跟团在西藏也玩了十二天左右了,总体来说,他们觉得大陆真的非常大,有非常多可以玩的地方,他们说以后有假期的话,还会到大陆很多个地方去游玩 。

我刚开始觉得这个三天三夜的火车旅程肯定是要坐得自己怀疑人生的,断网空间少,但是上车之后发现其实三天三夜的时间过得非常快,偶尔跟别人聊聊天,吃饭,看一下外面的景色,睡一下觉,再看看自己下载在手机里面的一些电影和小说,或者是整理一下自己的旅游照片,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一人游拉萨图

直到我回到了广州,我还觉得这三天是不是过得太快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个痛苦,而且我是因为真的是睡回来,精神状态还是可以的,没有想象中的痛苦,反而觉得这三天的经历还挺有意思 。

我是旅乐音,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旅游吧!


旅乐音


这个月初刚从广州坐火车到拉萨,这应该是我坐过最久的一次火车,历时近五十小时。这期间我还运用了点小技巧,从广州坐高铁到重庆,再从重庆坐火车到拉萨,这样可节省约10小时。



有朋友问,为什么不直接坐飞机到重庆或者西宁再坐火车到拉萨,又或者直接飞到拉萨。这里说一下我的考虑。

1、为什么不直接飞拉萨?九月,重庆或者西安飞拉萨其实很便宜,很火车票价格相当,但是因为之前看了很多攻略,说火车不容易高反,且景色好看,所以权衡下,最终选择火车。

2、为什么不飞到重庆或者西宁等地再坐火车?因为我懒,不想拖着行李从机场到火车站,所以尽量选择站内换乘的。加上飞机到达时间和火车时间间隔太长,有些甚至需要住宿,考虑到重庆、西安、兰州、西宁这几个地方我都去过几次,所以没有载停留的打算。权衡下,最终选择坐高铁到重庆西,再坐火车。这样间隔1小时,还有时间休息过渡一下。



那么,坐这么久的火车,是怎样的体验?

1、累。在车上是身体和心理都觉得累,火车脏兮兮的,且摇晃,睡不好,坐不稳。而且,火车食物价格高,吃得也不好。想想在那呆两晚,是真的难受。

2、有趣。为什么说有趣?因为在火车上你会遇到五湖四海的人,跟他们唠唠家常,时间过得很快,你还能看到、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我此行,在火车上遇到很多一个人去西藏的人,到了拉萨就结伴而行,其实也是蛮有趣的。

3、景美。大家都知道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很多人坐火车也是冲着美景去的,我也不例外,但可惜没选好时间,精华可可西里一段是黑夜,没看见美景。

这一路,我觉得好看的景色是西宁出来不久看见的青海湖。然后到了晚上可可西里一带,是满天繁星,还看到了银河,很震撼。早晨到了那曲后,有一个湖也特别美,而且一路雪山相伴。

坐火车进藏,真的没那么容易高反吗?我的答案是未必。

根据我的经验,到拉萨的火车都是有氧列车,我是到了西宁后进行换乘,然后格木尔开始供氧,车厢是弥漫式供氧,所以其实不存在适应高原的问题。

而且,火车进藏时间漫长,容易休息不好。我在翻越唐古拉山的时候出现轻微头痛,但我觉得更多的原因是休息不好。

根据飞机进藏的朋友表示,她到了拉萨也没有特别的反应。

所以,交通方式不是决定进藏容易高反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想省钱,有时间,不怕辛苦,可以选择火车。如果时间紧,钱多,可以选择飞机。当然,选择川藏线或者青藏线汽车进藏,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如何才能避免高原反应?

我觉得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出现高反的几率也是不一样的。我曾在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晕倒,来西藏前也特别担心高反,但除了第一晚有点难受,其他的都不是问题,到了珠峰大本营,也没有特别感受。所以,大家也不要一听高原反应就害怕。




如果实在害怕,最好来之前去医院做个体检。

想要预防高原反应,我有以下几个经验总结:

1、提前吃红景天、高原安。但这仅是预防。

2、保持心情愉悦,心情很重要,不要过度担心。

3、带上巧克力、葡萄糖、人参含片,这些都对高反有缓解作用。

4、到了西藏,可以喝点甜茶、酥油茶,有缓解高反的作用。

还有很多经验其实攻略都有讲到,个人觉得面对高反不要太害怕,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保证充足的休息,保持心情愉悦很重要。



以上是我50小时的火车进藏经验。我是文艺旅记,目前正在西藏旅行,关注我,一起游西藏。


文艺旅记


我坐最长的火车是在一九九九年从兰州去乌鲁木齐的,火车,是从第一天的中午前后坐到第三天的早上天没太亮下了火车,但下火车不多一会儿天就亮了,公交车开跑了。在太阳大出来之前我和朋友找到了落脚处。还有就是去厦门,由于要西安转火车。那时没有天水到厦门的火车。我们离火车站要十公里,而西安到厦门的火车是下午三点左右。那时二零零五、六年时,而天水到西安当时的火车一般不少于五小时。为了能搭上西安到厦门的火车。我们就在第一天的下午五六点乘车去火车站找个小店住下,并买下第二天早上五、六点的火车到西安就十一、二点,如果火车晚点就到一点左右了,下了火车吃些饭买点火车上吃用的东西就去赶到候车室,就可以休息会儿。就该上火车了,坐上从西安到厦门的火车到第三天的中午之前到达厦门,一旦晚点就到中年才能到厦门,那时我们都是秋冬季去,打三个月左右的工就回家过年了,那时厦门的天气不热不冷正好过冬。因此后几年的秋冬季农闲时都去厦门打工,我记的我的第一部手机是在厦门买的二手手机,翻盖的联想牌的,当时手机是三百多元,卡和话费是一百多元,共用我五百多元,那时工钱才一天五十元,用去我差不多十一天的工钱。那时城市里用手机的人也不是特别多,在当时我们村用手机的人就更少了。但十年后的今天人人都有手机。物事人非,时间过的快,发展也快。


一路顺风272382


自从高铁普及以后,我除了偶尔回家坐高铁之外,其他时间就是坐火车了。对于我而言,火车,便宜,但是更多的,在我心里的,是情怀。

我到现在还清楚的记得,那次,我去苏州打寒假工的,我坐了25个小时的火车。

这种心情,只有亲身体验,才知道,站着有时候比坐着更舒服。

记得还是前年,当我从苏州回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在我整装行李之后,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那时一辆慢车,对于我而言,能抢到票已经很幸运了,但是,25个小时的火车,却很难熬。刚开始觉得,睡觉是打发时间最好的办法,可是,当我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错了,时间并没有因为我而变快,才过去2个小时。

旁边的阿姨看我风尘仆仆,就和我聊起了天。

“小伙子,你去哪啊,坐多久的火车”。

“我到西安,差不多20多个小时吧,也不知道该怎么熬下去,早知道我买高铁了”,我慢悠悠的回答道。

阿姨陷入了沉思,然后给我讲了个故事。

“小伙子,阿姨有一次去新疆,坐了70多个小时的火车。没办法,买高铁票太贵,舍不得。家里还有孩子等着上学,我必须能省就省。那一次,我在火车上差点没了命,因为我买的是站票。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你这次买个高铁票,下次就还想买。一张高铁票是火车票的好几倍,阿姨心疼啊”。

阿姨说着用手捂住了眼睛。

我静静地听着,不知道怎么,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也许对于我而言,年轻,这不算什么。对于阿姨而言,孩子可能就少了一个月的生活费。

人生亦是如此,有些苦,可以自己去承受,当你跨过这道坎的时候,就会发现,前面是一片坦途。


旅游归话


7个小时,从山西繁峙到北京,晚上1点坐车,早上8点到达。

和别人比起来其实挺短的,但却是我人生中最难熬的时光之一。

那时候在北京上大学,从家里去北京的火车只有这一趟,还有一趟晚上10点的基本买不到,就总买这一趟。时间很短,不过七个小时,睡一觉就到了。但是我大学四年坐了这么多次,没有一次睡着的。

因为晚上1点坐车,所以家人常常陪我等到那个时候,有时妈妈会让我睡,她边看电视边等,然后快到的时候叫我起来,爸爸再送我到车站。夏天还好,冬天的寒冷让人前脚出门后脚就瑟瑟发抖,站在门口挥别了妈妈,一路都是使劲憋着的眼泪。

上车以后就会想,为什么没留在父母身边,为什么要去北京上学,想着想着就哭了。我真的是一个十分恋家的人,相信和我一样的朋友也不在少数。每次离家的时间总是最漫长而难熬的时光。


旅行和手帐


05年大一自己第一次一个人坐火车从长沙回重庆过寒假,那会儿没有动车高铁,没有12306,渝怀铁路也还没开通,坐车是相当的不方便,长沙到重庆要从湖北绕一圈,正常行驶要20多个小时,那个年代还经常晚点。

火车票是早就买不到了,我朋友送我去火车站碰运气,看能不能挤上火车,晚上8点的火车,下午三四点就去候车室检票口等了,眼看等的人越来越多,晚饭都不敢去吃,害怕一走出去就再也挤不进去了。

好不容易到了上车时间,检票口的门一开,一群人冲出去像逃难一样的,我轻装上阵,只背了一个背包,我朋友拉着我飞跑,一列火车只有一两节车厢开了门,而且只开了一个小缝让下车的人下,已经先到车厢底下的人就拼命的往上攀,不知道现在的朋友还有没有见过以前的站台,要比现在的低很多,一般火车到站先要把门打开把一块铁板掀开,露出梯子才好上去,列车员根本门都没开,没有梯子就只能往上爬,力气小的人根本爬不上去,我朋友在下面托着我,好不容易才爬上去了。车上也挤得不行,连一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连厕所里都挤满了人,列车员是一个小老头,看起来个子小,年纪也不轻了,被上来的人挤得哎呦哎呦的叫。我在门口被挤了两三个小时,动都动不了,之后好几个站都统统不开门,已经严重超员了。后来发现自己晚饭还没吃,在上车的时候慌忙中背包被抓开,包里的零食也被抓掉了,车上没东西吃,就喝了一瓶鲜橙多,最后火车还晚点了六个小时,整整坐了27个小时。自己还算幸运,终于能回家了过年了。我朋友说火车开走了站台上好多没挤上火车的,有些买到票的当场就开始撕票了。

现在出行越来越方便,买票不用排队,车也没那么挤了,当年春运的情景也再也不会出现,可这段经历像历史一样记在我心里,提醒我珍惜现在出行所拥有的快捷、方便、舒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