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捲髮棒憑什麼這麼貴:研發投入數億美元,手握專利數千項!

10月10日,戴森發佈了一款名為Dyson Airwrap Styler的捲髮棒。兩天後,這款產品在國內“後知後覺”地掀起一場刷屏、搶購熱潮。

戴森捲髮棒憑什麼這麼貴:研發投入數億美元,手握專利數千項!

要說戴森還是不夠重視國內市場,時尚博主們辛辛苦苦從“油管”上扒料,連翻譯帶排版花了48小時才讓少女們一夜之間拋棄黑長直,轉而追求大波浪。

戴森捲髮棒憑什麼這麼貴:研發投入數億美元,手握專利數千項!

如果這款捲髮棒是華為發明的,那根本不用費心。不信看看Mate 20,達人們一口氣發20篇稿子,內容都不帶重樣的。

當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款“明天”發佈的產品,會在“今天”播報新聞。如果大雄知道這件事,應該會很高興吧。

戴森捲髮棒憑什麼這麼貴:研發投入數億美元,手握專利數千項!

這個來自英國的小家電品牌,這幾年在國內迅速躥紅,成了時尚和高科技的代名詞,畢竟“顏值即是正義”,好不好用也就不那麼重要了。但少有人知的是,戴森的創始人詹姆斯·戴森其實是個名副其實的極客。

早在1975年,由他設計的名為“海上卡車”的汽艇就獲得設計協會獎和愛丁堡公爵特別獎。1977年,戴森又憑藉其設計的球輪小推車拿到英國建築創新獎。1979年,詹姆斯·戴森從鋸木廠使用大型旋流器產生氣流來清除木屑中獲得靈感,從此開始在小家電研發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值得一提的是,戴森當年決定開始研發吸塵器,僅僅只是因為一場修理而已。有一天,戴森家裡破舊的胡佛牌真空吸塵器壞了,他在動手修理時發現自吸塵器1908年問世以來就未解決的“世紀難題”:集塵袋塞滿後會堵塞進氣孔,切斷吸力。

戴森捲髮棒憑什麼這麼貴:研發投入數億美元,手握專利數千項!

科技創新的動力往往就是這麼簡單,為了解決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戴森耗費了整整4年的時間。戴森對於吸塵器的研發採用了最“笨”的“原型製作法”,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在初步瞭解用戶需求後,迅速而廉價地開發出一個實驗型產品,即“原型”。

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及時得到產品的反饋,但相對的,卻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和精力。4年的時間裡,戴森研製了5270個失敗的原型,為此他揹負高息銀行貸款,甚至將自己的房子賣掉以支持研發工作,直到第5271個原型的出現,才製作出全球首款“不需要集塵袋”的雙氣旋真空吸塵器。

可以說,從成立之初起,戴森Dyson就是一家頂尖的極客公司,其卓越的產品源於研發的持續投入。戴森公司現有的超過7000名員工中,有2500人是研發工程師,每年在研發上的支出佔比收入高達12%。

而此次推出的捲髮棒Airwrap Styler,更是耗費了230名工程師6年的時間,研發投入過億。Airwrap Styler採用了一個大膽的設計:用高速、高壓的戴森V9電動馬達驅動產生的“康達效應”來實現捲髮效果,這個最重要的技術則是戴森的新發明(專利號:CN107224080A)。

戴森捲髮棒憑什麼這麼貴:研發投入數億美元,手握專利數千項!

目前,戴森公司的專利總數已經超過1000件,有效專利數達4000餘件,單是Airwrap Styler身上就擁有多達130餘個專利申請。

正是這位被譽為“家電界喬布斯”的詹姆斯·戴森對產品細節孜孜不倦地優化,以及對用戶體驗極致地追求,才建立起了戴森高高的護城河。創意能帶來的無限可能,而唯有創造力,才能讓人類的齒輪永不停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