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說她只願意與蘇青相提並論,真正可比肩的才女其實是蕭紅

忘了是小學還是初中時學過一篇名為《火燒雲》的散文,只覺寫得真好,讓人如臨其境,陶醉其中。那時就知道它出自蕭紅的《呼蘭河傳》,但隨後就忘了,只記得這篇文章的內容。

張愛玲說她只願意與蘇青相提並論,真正可比肩的才女其實是蕭紅

火燒雲


再次聽到蕭紅的名字,還是跟《呼蘭河傳》連在一起,連帶著聽說了許多蕭紅的故事。

蕭紅只活了31歲,《呼蘭河傳》初載於1940年,次年年底,香港陷落,炮火中,生病的蕭紅輾轉於幾家醫院,被誤診,終不治,死後被葬於香港淺水灣。

張愛玲說她只願意與蘇青相提並論,真正可比肩的才女其實是蕭紅

蕭紅


蕭紅是不幸的,命運多舛,英年早逝,沒能為讀者留下更多的作品。蕭紅也是幸運的,因她的天賦才華,因她創作的優秀的作品,經過時間的洗禮,文字流傳了下來,世人依然知道她的名字,也願意去了解她的身世與經歷,瞭解是什麼原因成就了這樣的蕭紅。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好奇產生精神生活,從這一點來講,八卦也是精神生活之一。而我們對藝術作品的好奇心,總歸不如對私人生活的八卦心來得更容易,因為前者有一定的門檻,而後者則幾乎無需門檻。

於是我們在知道蕭紅是《呼蘭河傳》的作者之後,說是對她進行更多的瞭解,最後卻發現,我們聽說的、看到的,更多的是蕭紅的個人情感生活,比如她與未婚夫汪恩甲的關係,她跟蕭軍的故事,她和端木蕻良的感情,她對駱賓基說過的話。

這有些像人們對林徽因的態度。林徽因明明是一位出色的建築學家,坊間津津樂道的,卻永遠是徐志摩為她和張幼儀離婚,是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是冰心的那篇《我們太太的客廳》。

並不是說我們不應該瞭解蕭紅的情感生活,只是,有時候,這方面的資訊太多,會讓人本末倒置,忽略蕭紅在文學方面的才華和成就。

張愛玲說她只願意與蘇青相提並論,真正可比肩的才女其實是蕭紅

《黃金時代》劇照 蕭紅 魯迅 蕭軍


單說《呼蘭河傳》,雖然是一部寫於八十年前的作品,寫的內容是1910年代發生在北方偏遠小城的事——距今一百年了,可是,這部小說依然具有極高的可讀性,無論是文學價值還是社會價值,都很高。

《呼蘭河傳》大概確實可算是蕭紅文學創作的巔峰之作,字裡行間無不閃爍著作者極高的天賦。它不像是小說,卻正如蕭紅自己曾說過的,難道小說一定要那樣寫嗎?

《呼蘭河傳》以散文詩般優美的行文,為讀者繪製了一幅小城風情畫。讀者很難認為蕭紅筆下的這座小城是美麗迷人的,或許蕭紅的筆還讓這小城比它本身更美一點,但是誰都會同意,蕭紅用她的筆描繪的這幅小城畫卷,精美絕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與蕭紅同時代的女作家,她當屬天分最高的那一位。格局,她有;文筆,她有;故事,她也有。蕭紅最大的缺憾,並不一定是感情上的坎坷,而是身體健康上的問題。假如她身體好,假如她活得更久一點,多好!

1942年1月23日,蕭紅在香港去世,兩天後被葬於淺水灣海邊。

同一時間,在香港大學就讀的張愛玲,正在經歷著後來她在《傾城之戀》中寫到的大轟炸。不久後,張愛玲乘船返回上海,先是在聖約翰大學讀書,後退學,給英文雜誌投稿,1943年春天,她攜《沉香屑·第一爐香》、《第二爐香》拜訪《紫羅蘭》雜誌主編周瘦鷗,開始了她在上海文壇大放異彩的1943——1944年。

張愛玲說她只願意與蘇青相提並論,真正可比肩的才女其實是蕭紅

張愛玲


張愛玲是公認的才女,早期文字精美、華麗,故事性很強,作品備受矚目。她成名於蕭紅去世之後,彼此沒有交集,兩人之間空間距離最近的時候,恐怕就在1942年初的香港。

張愛玲和蕭紅,文字風格迥異,所寫的事情也完全不一樣。

張愛玲自己曾說,她不願意與冰心、白薇相提並論,願意與蘇青並論。該怎麼看待她的這番話呢?不願意與誰相提並論,這個可以想象,但願意與蘇青並列,則可商榷。她與蘇青不僅同為女作家,還是作者與雜誌主編的關係,多少要敷衍一下。

假如單單從才華與文字上的成就來看,個人認為,蕭紅和張愛玲,才是那個時代可比肩的雙子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