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金门炸出明鲁王墓,出土石碑颠覆明史,专家:郑成功被冤枉了


《明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历来为大众熟知,广受好评。不过,《明史》并非明代的官修史书,而是清代的官修史书,它的纂修是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到乾隆四年(1739年)定稿,前后跨越了94年。

福建金门炸出明鲁王墓,出土石碑颠覆明史,专家:郑成功被冤枉了


由于具备叙事稳妥、行文简洁、材料详实等特点,《明史》被视为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但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的展开,《明史》中的错漏之处也渐渐被发现。比如说1959年,由于施工原因,明代鲁王墓意外现身福建金门县,这一发现证实了《明史》曾被篡改。

那么,鲁王是谁呢?这里的鲁王指的是明朝藩王朱以海,朱以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0子鲁王朱檀的后人,而朱檀的封地在兖州府。朱以海出生于公元1618年,他26岁那年正值清军入关,这一历史事件改写了他的命运,让他从山东辗转南下,最后在金门去世。

福建金门炸出明鲁王墓,出土石碑颠覆明史,专家:郑成功被冤枉了


我们先来看看《明史》对鲁王之死的记载:“顺治三年六月,大兵克绍兴,以海遁入海。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这里说得很清楚,朱以海是被郑成功沉到海里而去世的,郑成功开始对他很好,后来却不好了。

但奇怪的是,《明史》中另一段材料却又与这段记载矛盾:“(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大清兵趋曹、濮,山东州县相继下,鲁王以海自杀。”一个说鲁王是郑成功所杀,一个却说鲁王是因为惧怕清军而自杀的,显然在关于鲁王朱以海的记载上,《明史》出现了偏差。

福建金门炸出明鲁王墓,出土石碑颠覆明史,专家:郑成功被冤枉了


但朱以海的墓葬在金门被发现后,考古专家终于获知了朱以海的真正死因。当时,鲁王墓出土了玄武岩制成的石碑,碑上的《监国鲁王圹志》一文记载了朱以海的生平细节:崇祯十五年(1642年),朱以海所在的兖州府被清兵攻破。

朱以海的兄弟以及原配夫人张氏在城破后死去,唯独朱以海躲过一劫。2年后,他就接受崇祯皇帝的册封,成为了新任鲁王。为了活命,也为了有朝一日恢复大明江山,朱以海南逃到了浙江台州、绍兴等地,又经台州乘船逃往海上。

福建金门炸出明鲁王墓,出土石碑颠覆明史,专家:郑成功被冤枉了


在此期间,朱以海曾经与唐王朱聿键分庭抗礼。唐王朱聿键建立了隆武朝廷,朱以海也在一群臣子的拥护下有了“监国小朝廷”。朱以海的家眷曾经被清军掳走,清军招降、要求朱以海剃发时,朱以海大骂其“平夷我陵寝,焚毁我宗庙”,不肯答应。

随后,朱以海在众臣的支持下一步步占了福建东北三府1州27县。不料此时南明内部内讧开始,清朝又派精锐主力南下,使得南明朝廷前功尽弃。朱以海只得经常在海上漂泊,到达舟山后,他奋战数年,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舟山被攻下后,朱以海才来到了郑成功身边。

福建金门炸出明鲁王墓,出土石碑颠覆明史,专家:郑成功被冤枉了


郑成功虽然不满朱以海曾经与隆武朝廷对抗,削弱抗清力量,但念在朱以海是明朝宗室,还是安排他在金门住下。康熙元年(1662年)11月,朱以海在金门病逝,时年44岁。这里有个问题,史书记载,郑成功本人也是在这一年去世的,他去世的月份是6月。

既然如此,郑成功怎么可能指挥人将朱以海沉到海里呢?朱以海死后,他的属下将他好好安葬,立下《监国鲁王圹志》,这才是关于朱以海之死的第一时间报道。再加上《明史》中的矛盾之处,可以肯定《监国鲁王圹志》所说才是真的,郑成功并没有刻意杀死朱以海,他完全被冤枉了。

福建金门炸出明鲁王墓,出土石碑颠覆明史,专家:郑成功被冤枉了


由此可以看出,史书记载的内容也不一定真实,考古资料才是第一手的证据。相信随着考古专家们的努力考证,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更加可信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