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跟隨劉備之後,為何很少上戰場。曹操用4個字概括!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劉備投靠劉表,來到荊州。劉備想要建功立業,但是卻沒有人輔佐他。好不容易來了個徐庶,曹操把徐庶的母親抓走了,徐庶只能離開劉備。

諸葛亮跟隨劉備之後,為何很少上戰場。曹操用4個字概括!

不過,在徐庶臨行前,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隨後,便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劉備三次去請諸葛亮出山,在最後一次,劉備才見到諸葛亮。

諸葛亮跟隨劉備之後,為何很少上戰場。曹操用4個字概括!

兩人相談甚歡,一見如故,諸葛亮向劉備指明瞭戰略方針——《隆中對》,只要按照這個戰略方針走,則漢室可興,大業可成。劉備聽完之後非常的高興,牽著諸葛亮的手便出山了。

諸葛亮跟隨劉備之後,為何很少上戰場。曹操用4個字概括!

劉備聘請諸葛亮出山,但是打仗卻沒有帶諸葛亮。劉備的一生領導了兩次大戰,分別是益州之戰和漢中之戰。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入川,陪同劉備入川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龐統。

諸葛亮跟隨劉備之後,為何很少上戰場。曹操用4個字概括!

按理說如此重要的事情,劉備應該帶著諸葛亮的,事實卻恰巧相反。劉備進入益州之後,便開始攻打成都,龐統因為被射死,諸葛亮這才離開荊州,前往成都,支援劉備。

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便讓諸葛亮鎮守成都,劉備帶著法正四處征戰,平定益州各地。

諸葛亮跟隨劉備之後,為何很少上戰場。曹操用4個字概括!

諸葛亮在成都管理後方,為劉備準備兵馬糧草。劉邦當初打天下的時候,身邊有三個人——蕭何、韓信、張良,被譽為“漢初三傑”。

諸葛亮的作用和蕭何一樣,管理大後方,為主公提供資源,保證戰爭的基礎物資。法正和張良一樣,跟著主公征戰沙場,提供奇謀。

諸葛亮跟隨劉備之後,為何很少上戰場。曹操用4個字概括!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法正勸說劉備攻打漢中,並且提出了“上中下”三條計謀,在法正的輔佐下,劉備成功拿下漢中。

劉備當初聘請諸葛亮出山,是想要讓諸葛亮跟著他打仗的,可是日久見人心,劉備發現了諸葛亮一個性格缺陷——謹慎。

諸葛亮跟隨劉備之後,為何很少上戰場。曹操用4個字概括!

做人做事謹慎一點是好的,但是過於謹慎,就會成為負擔。曹操看的也是很清楚,說了4個字“孔明謹慎”,分析的太過準確了。曹操看人一向看的非常準,對諸葛亮看的也是很透徹,他揭開了劉備不帶諸葛亮打仗的真相。

諸葛亮跟隨劉備之後,為何很少上戰場。曹操用4個字概括!

兵法雲“兵者,詭道也”!打仗講究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不能按照常理出牌,以奇致勝,循規循距的打仗,是不可能勝利的。

諸葛亮的性格是謹慎,因此打仗便是穩紮穩打,走一步打一步,不願意冒險。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這是一步險棋,非常冒險,諸葛亮就沒有同意這樣做。諸葛亮謹慎的性格不適合打仗,而適合鎮守城池,穩固內政,這些是越謹慎越好。

諸葛亮跟隨劉備之後,為何很少上戰場。曹操用4個字概括!

劉備的識人之能還是很厲害的,根據諸葛亮的性格特點,讓他鎮守成都,搞後勤,果然不出劉備所料,諸葛亮做的是非常好。其實也就是因為諸葛亮幫助劉備掌管後方,劉備才能好好打仗,不用擔心自己的後院發生問題。

諸葛亮跟隨劉備之後,為何很少上戰場。曹操用4個字概括!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上,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諸葛亮儘管死了,但是他的精神信仰卻一直流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