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CFIC导读

《围炉夜话》中说:“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古训: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围炉夜话》中说:“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善良不必高声宣扬,你的善良,必定自带光芒。

1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朱子家训》有言:“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发自内心的善良,如同一场春雨,于于无声处滋润万物。

真正的善良,不贪图回报,不计较得失。

否则就成了以善易善,把善行当做一种交易,折损了善的光芒。

《礼记》中记载了“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闹起了饥荒。

老百姓吃不上饭,很多人被饿死。

有个名叫黔敖的人,为了博得好名声,就去路上分发食物给灾民。

黔敖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在“做好事”,故意对着行人大声叫嚷:“不要钱的食物啊!快来吃吧!”

灾民都对他视而不见,没有一个人愿意搭理他。

有位灾民经过,黔敖一把将人拦住,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说:“喂,叫你呢!过来吃!”

他本以为灾民会对他感恩戴德,磕头拜谢,谁知灾民瞪了他一眼,说:“我宁可饿死,也不会吃!”

善良不仅仅是施予,更是尊重。

表达善意最体面的方式,不是居高临下地施舍,而是不动声色地维护。

不戳破他人的难堪,不炫耀自己的善行,才是真正的善良。

2 善而不居,能得心安

《菜根谭》中说:“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此皆是善念中茅戈、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

善良不是刻意做给别人看的,它是一件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事。

行善的好处,不在别人的夸奖,而在自己内心的安详。

曾国藩曾说:“为善最乐,在于不求人知。”

孔子有位弟子名叫子张,曾向孔子请教善人之道。

孔子答曰:“善人者,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就是说做一件好事,不必留下痕迹,让别人看出这是善行。

中国人讲究行善要积阴德。别人看不见的才是阴,显露在明面上的就是阳了。

《淮南子》中说:“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真正了解“为善最乐”的人,心中挂念的并不是名利。

抱着一颗功利的心去做善事,内心的计较远大于收获的快乐。

为善而不求人知,默默增长的是你的福报和德行。

否则,行善反而成了牵绊烦累的事了。

3 善无大小,贵在肯为

行善不求名,善行也不分大小。

所谓的善良,有时候并不需要大张旗鼓,细微之处也可以见到人性温暖的一面。

苏东坡是个著名的善人,他的一生做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善事,造福一方百姓;更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着数不清的点滴善行。

在杭州,他带领百姓疏浚西湖,挖葑泥筑起了苏堤,平息了杭州城内的千年水患。

在黄州,他听闻当地有弃婴的习俗,不忍见这些孩子白白死去,就成立了“救儿会”,收养了数十名弃婴。

在儋州,他心疼当地学子无处求学,主动开办学堂,教化百姓。

他走到哪里,那里就因他而开出善良的花。

苏轼用行动告诉我们,不是只有护国为民才算善良,不是只有救人一命才算善良,不是只有舍己为人才算善良,不是只有千金散尽才算善良。

善行不在乎大小,只要肯为,每一件小事里,都藏着一个善意的选择。

渡人,渡心,渡自己

生命是一场跋涉

渡人,是一种格局。

何为渡人?

当别人迷茫彷徨,你给予建议使人看到希望,这就是渡人。

当别人经历困难,你给予帮助使人走出困境,这就是渡人。

遇事不计较、不纠缠,凡事给他人留后路,这也是渡人。

生命就像一条无尽的长河,你是过河人,但也是摆渡者。

曾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因为19世纪之前,没有人能在进入撒哈拉沙漠后,还能活着走出来。

直到1814年,一支考古队终于打破了这个魔咒。

一路上,随处可见遇难者的骸骨,考古队艰难的在荒漠中前行着。

这时,队长杰夫决定让大家停下来。

找一处高地,然后把遇难者的尸骨都埋起来,还用树枝或石块为他们立上了一个简单的墓碑。

但这样进行了半个多月,依旧没有任何发现。

由于遇难者太多,有的队员甚至抱怨:“我们是来考古的,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

面对队员的不安情绪,杰夫没有辩解,而是坚定地告诉队员们:

“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们的同行,你们忍心让他们陈尸荒野呢?再坚持几天就好了。”

一个星期后,考古队终于在沙漠中发现了价值连城的古文物。

但他们正准备离开时,沙漠突然刮起了风暴,指南针也被弄坏了,考古队员们完全找不到了回家的方向。

队员们开始出现不安的情绪,想着自己也和那些人一样出不去了。

就在这时,队长突然安慰大家道:“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

于是,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竖起的墓碑,终于走出了死亡之海。

你看,运气是会流转的,你给予别人的爱,终会惠及自己。

是的,渡人者自渡之,自渡者天渡之。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一个人若对别人好,别人也自然会对你好。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生路上,谁都可能会有雨天没带伞的时候。你帮别人打了伞,日后有雨落在你身上时,也会有人替你撑起一把伞。

愿我们,都能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照亮低谷里的别人,点亮自己的生命,给世界带来美和光。

古训: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名家画廊 | 吴昌硕

渡己,是一种智慧。

你曾经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

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人差。于是,被负面情绪缠绕,整日丧丧的。

可是,随着时间过去,我们便能发现:

你不开心也好,你埋怨也罢,改变不了任何既成的事情,生活也不会变好。

有一个院子,里面有两棵树,一棵很茂盛,一棵很枯萎。

师父指着林中一棵枯木问道:“你们说,是枯萎好呢,还是茂盛好?”

弟子立马回答道:“当然是茂盛的好。”

师父摇摇头道:“繁华终将消失。”

听师父这么说,另外一机灵的弟子转口说:“我看是枯萎的好。”

谁知师父还是摇了摇头:“枯萎也终将成为过去。”

这时,一位路人经过,不紧不慢地答道:“都好。”

是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美,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花儿不会因为人们喜欢就一年四季都开花,月亮也不会因为自己不圆而遗憾。

盛开是美,缺憾也是美;繁华是美,本色也是美。

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人人皆难做到十全十美。

我们不能只盯住丑陋的缺口,而忘记内在的芬芳。

人一辈子,别轻易否定自己,尤其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要想清楚自己是谁,要做什么,学会和自己的未来对话。

失败的时候不卑微沮丧,成功的时候不得意猖狂,认真做自己就好。

生命是一场跋涉,一路上也许会遇到很多人,但更多的是一个人走。

没人帮你时,你要做自己的摆渡人,努力过好想要的生活。

古训: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名家画廊 | 吴昌硕

渡心,是一种修行。

何为渡心?

渡心,是看不开的事,学会放下;解不开的结,学会看淡。渡心,是丰子恺的“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渡心,是在纷扰的世界,依旧能看清生命的内在本源,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

人生,有舍才有得。

当你以一颗平和的心,做一个简单明朗的人,那么你的生活必将美妙绝伦。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永远无法预知将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始终保持一颗安静淡然的心。

心安静,则能正确面对世事纷扰。心安静,则能容纳万物,将平淡的生活过的丰富多彩,潇洒自在。

正如那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物有两极,事有两面。以欢喜心过生活,自然成就欢喜人生。

人生是一场修行,渡人就是渡己,渡己就是渡心,而生活最终会怎样,全看我们自己如何去“渡”。

愿我们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心中自有日月山水,得不到的就放下,走不通的就转弯,改变不了的就释怀。

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步调,一路勇敢前行。

风雨时有,不变初心,渡人渡心渡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