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到了二战后期资源极度匮乏,那战争中的钢铁咋来的?

dong5306


导语:在二战后期,日本的资源匮乏到了极点,为了保证军工生产,日军竟然在中国的占领区内,把老百姓家门上的铜锁、铁环都给撬走了。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贫乏的海洋国家,它的矿产资源、钢铁、橡胶、石油大多来自于进口。

因此,在战争方面,日本是一个缺乏后劲的军事强国。

二战前夕,日本的军工产业很发达。但是,它的主要原材料都来自于海外,主要是由美国以及英国、法国的东南亚殖民地给日本提供。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资源丰富的东三省。此举对日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号称“日本第一天才战略家”的石原莞尔,提出了大力开发东三省资源,发展经济;对中国进行蚕食政策,不要扩大对华战争。潜心发展五十年,与苏联决战;战胜苏联之后,再进行征服世界的大战。

幸运的是,石原莞尔在日本并没有执政权力。日本军部在1937年发动了“七七事变”,展开了全面对华战争。在中国军民的奋起抵抗下,日本从此陷入了战争泥潭,再也挣扎不出来了。

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侵犯到了英美等国的在华利益,在美国的带领下,各国逐步对日本进行战略物资禁运。这就使日本的战争机器即将失去加速的动力。

为了摆脱战争资源的匮乏状态,日本悍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意图占领东南亚,获得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从此,日本在太平洋上开始与美军进行了长期的血战,更加速了战略物资的消耗。

在中国、美国的坚决抵抗之下,日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继续把战争进行下去。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日本的战略储备早已消耗殆尽,日本的军工生产面临停产的境地。无奈的日本政府开始疯狂搜刮朝鲜、中国的占领区人民的物资。

日本政府和军队专门组织机构部门,专一在占领区进行抢劫。

根据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的描述:日本人大举出动,北平城中各家各户的门锁、铁环,竟然在一夜之间全部不翼而飞,都被日本人装运回日本,进行军工生产。

随后,日军通过汪精卫的傀儡政府来逼迫中国沦陷区的老百姓捐铁献铜;后来竟发展到对中国老百姓进行摊派,每月必须献铁xx斤。

从日本人的这些疯狂行为中,有识之士就已经认识到日本这个战争猛兽即将被击倒了。

结语:二战前夕的日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认为三个月就能消灭中国。可惜它大错特错了。贫困积弱的中国,在极端困难的境况中,奋起抗击日寇的进攻,把狂妄的日军拉入了长期持久的战争漩涡之中;很快就消耗掉了日本的战略物资储备,逼得日本只能孤注一掷,发动太平洋战争,从而更加速了日本的失败。


品茗读史


一开始是在国际市场上买的,日本人有钱,大清国林林总总赔了2.5亿两白银呢!美国人卖他钢铁最多。

到后来,日本人占了朝鲜,中国东北,更后来,占了东南亚,就不爱买美国人东西了,贵不说,还远,运费也是开支呀!美国人生气和日本人才结的仇。

在朝鲜,在东北,在东南亚日本人就是直接掠夺,连工人工资也不愿意付的,派兵上街直接抓人扔进铁矿,煤矿,你就干活吧!干死了算。

什么劳动保护,什么环保环境,一概没有!不花钱可以拥有,为什么要去买呢!

日本人就是如此野蛮。

占领区之外呢?

也是强取豪夺,比如著名的当时张之洞创办的亚洲最大铁厂“汉阳铁厂”吧!起于洋务运动时期,比日本人国内的八幡制铁所还要早七年呢!当然了,这八幡制铁所就是2.5亿白银的一部分创办的。

但是,张之洞的钱反而不够了,重工业的创办很花钱的,属于重资产投入。

钱不够怎么办?官商督办,引入商业力量呗,交给了盛宣怀去办!

汉阳铁厂设在武汉,附近既没有铁矿,也没有煤矿,之所以选择武汉,只是因为交通优势,有长江水运,汉阳铁厂的铁矿来之大冶铁矿,焦煤来之江西萍乡煤矿。

盛宣怀就把三家联合在了一起,成了了“汉冶萍公司”,这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事业更大了,盛宣怀的钱更不够了,怎么办的呢?

  • 一方面招募民间资本,其实是杯水车薪。

  • 一方面寻求外国银行贷款,盛宣怀拿手好戏!

日本人愿意借款,1896年就开始向日本商人借款了。

1906年以“大冶铁矿”为抵押又借了日本人一大笔钱,300万两白银。

日本人的资金不是好借的,每一次借款,日本人都提出以“大冶铁矿”的矿砂做抵押,总而言之吧,日本人在大冶铁矿弄走了不少铁矿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盛宣怀的“汉冶萍公司”一度沦为了日本国的矿石供应地。

这就是大清国办的事!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才最终全部收回了汉冶萍公司的全部产权。


葭明通半瓶历史


1937年美国输往日本的钢铁、飞机及其零件、车床、石油、汽油、铜、铅,分别1936年增加15.3倍、1.5倍、2.5倍、0.5倍、0.5倍、1.4倍和1/10;1938年日本进口的战略原料中,美国所占份额,石油及石油制品、机器、废铁、铜、飞机、铁合金、铅、汽车分别占65.6%、67.1%、90.4%、90.9%、76.9%、82.7%、45.5%、64.7%。从1937年至1939年,美国对日本输出总额每年保持2亿多美元,其中军需物资所占份额,1937年58%,1938年为66%,1939年竟达81%。1940年7月26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签署的第2417号公告中开始限制对日石油产品的出口。但此项公告并未严格执行。“美国对日石油出口在1940年比1939年增加21%,1941年前五个月又为1940年全年的50%。此时美国对日出口的74%为石油。


南朝居士



月林6491


日二战时钢铁需求很大部分是战前疯狂储备的,后从一些被侵占国家夺取矿石和当地制钢业,但很多达不到日本国内制造标准,只能作为战场上短期军械需求,重要装备还得日本土制造,这样必然造成日军后勤战线补给的困难,尤其战争后期运输线常被盟军卡断使战场日军陷入困境。


薯烤条


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武器用钢铁来之于,投机商美国。美国这个国家很会经商。但是从道德来讲是卑鄙的,直到现在这个美国,还是处处投机取巧。


龙的传人水泊梁山


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二战前期的日本在干啥?比世界各国异常“勤劳"吧。


用户108346128661


资源极度匮乏从何而来,真是这样的话,丢一了原子弹就投降了!不会在丢第二颗了。


苏C一小芳


满洲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